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77610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章节(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有关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赏析 1、读音及节奏 2、解释实词和虚词 3、翻译 4、结构层次分析 5、文章特色 6、题内话 7、题外话 练习 中考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译文,孟 母 三 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

2、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回目录,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

3、、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回目录,孟子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凛然不可犯,有时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这一点,从师生关系上可以看出。在学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现出严师的形象。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

4、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孟子一点也没有放松,继续责问:“你难道听说过,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只好向孟子认错。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始终咄咄逼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师长尊严的维护,显然压倒了对学生的宽厚和关心。确实,就人格形象而言,孟子可敬的一面似乎超过了可亲的一面。回目录,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赏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导读,是议论文,选自孟子公孙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课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哲人的

5、智慧,文章据事论理,分析透辟,又大量运用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读音及朗读节奏,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朗读节奏举例: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

6、,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回目录,读音举例 夫 郭 粟 寡 戚 畔,f,gu,s,gu,q,pn,解释实词和虚词,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实词解释,天时:有

7、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 环:围。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 委:放弃。 去:离开。,域:原指界限,课文的意思是限制。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慑。 至:极点。 道,即指仁政。得道,即指施行仁政 寡:少。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自家里的人。今义指直系亲属。 畔:同“叛”。 顺:归顺,服从。,虚词解释,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 2、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8、3、然而 不胜者 这样,可是。 4、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5、亲戚畔之 代词,他。 6、寡助之至 动词,到。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解释为“凭、靠”。 回目录,翻 译,译文 原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 原文,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9、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 原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 原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

10、,作战就一定胜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回目录,结构层次分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

11、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段:战例一攻方失利论证了分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也。 第三段:战例二守方失例论证了分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详细分析,结构层次。 作者论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递进的句式讲天气时机,不如地理形势,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和气团结的道理。 第二部分(23自然段),用战争中的典型事

12、例做论据,具体论证论点,说明“人和”的重要。这部分又分两层来论证。 第一层(2自然段),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一连用了四个“之”字,两个“者”字,一个“也”字,举例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第二层(3自然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用四个“非可”形成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以守城为例,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 第三部分(4自然段),进一步论证“人和”的重要性,用三个“不以”形成排比,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然后进一步推论“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小结,本文采用层层推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开头1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了“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

13、的重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在第2段以攻城为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3段又以守城为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一段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一步推论“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文章结构严密,推理清楚,说理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 回目录,文章特色,文章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加强语势。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三句,铺排而下,从反面否定了“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使后文主旨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突出“人和”的实质是要施行仁政,即“得道”,而并非此三者。了解孟子文章的铺排气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掌握背

14、诵的条理性。 回目录,题内话,题内话 作者是怎样阐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道理的?,作者首先以战争为例记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阐述这个道理也是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先从攻的方面说敌国再小,可以四面包围攻打,天气时令再好,可还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再从防守 的方面说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护甲也不是不精良,储存粮食不是不多,可还是放弃而逃离了,这正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从而强调了人的团结、人心向背的重要。 其次,作者进而论述治理国家的君主也应以人和为重。指出要管理百姓不能靠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天险,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那靠什么呢?靠人和,因为得道(人和

15、)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到极点连亲骨肉都背叛他、多助到极点,天下的人都顺从他。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人和呢?只有施仁政的国君才能得到人和得到天下人拥戴的人去攻打众叛亲离的施暴政的独夫,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回目录,题外话,题外话,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题外话,现实中有好多事就像战争一样-生活上的竞争啦,生意上的竞争啦,工作上的竞争啦-这些竞争就像战争一样,只是没有硝烟罢了。能否举个例子呢?,

16、题外话,一九八O年前,深圳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发展成一个超级的大城市呢?,一个小小的渔村,是改革开放给了深圳“天时“。,题外话,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城市中的“黄金地带“等。,题外话,依靠“人和”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回目录,“和平解放北京城“,“九七年香港回归“,“商场的服务态度和信誉“。,练习,练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