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75284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人教教学课件2雨说(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灵飘洒的春雨,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春雨之夜,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李清照发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而今,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淅淅沥沥地走来了,它在向我们轻声地诉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雨的絮语。,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诗歌拟人的表现手法,理解“雨”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3感受春雨的美好,领悟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绵绵细雨带来春的洗礼,田野里的泥土润如油膏,禁锢一冬的种子偷偷地从泥土的襁褓里钻出来,露出笑脸。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说中的各种生机。,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留滞(zh) 喑

2、哑(yn) 丝缕(l) 喧嚷(xun) 帘子(lin) 斗笠(l) 润如油膏(go) 洗衣谣(yo) 耸立(sng) 襁褓(qing bo),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涂了脂肪一样。本诗中特指被春雨滋润的土地很肥沃。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也是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 祝福

3、: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3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4背景透视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结束后不久的新的历史时期。经历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

4、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力赞颂“及时雨”(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是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政治“及时雨”)。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

5、;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字词要重读。,2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 【交流点拨】“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

6、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交流点拨】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齐读全诗。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描

7、述。,【交流点拨】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3分析诗中雨的形象。 (1)诗歌中塑造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2)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诗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交流点拨】“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交流点拨】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8、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交流点拨】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上节课,我们一起倾听了雨的诉说,梳理了诗歌的结构,理解了雨的形象,领悟了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对

9、这首诗作进一步的理解。,1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读中再次感悟雨的温柔可爱的形象。 2结合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桌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教导并做适当的点拨。) (1)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交流点拨】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别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而开始新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

10、,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2)说说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交流点拨】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2、3、4节) 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地笑。(7、8节) 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9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赏析,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交流点拨】生甲:如:“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一节的关键词语“勇敢地笑”与前一节中的“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这样这个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

11、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化。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生乙:如“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能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看到中国的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而“笑”恰是他们成长的标志。,(4)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交流点拨】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诗中采用拟人手

12、法生动描写的其他事物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5)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之间谈体验。),【交流点拨】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体现了这种特色,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的亲切温柔。“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形象。请从“柳树、小猫、星星”三种事物中任选一个写作对象,运用拟人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交流点拨】示例:水边的柳树,在初春料峭的寒意中,悄悄伸了一个懒腰,微睁着嫩黄的柳眼,轻绽开细细的柳眉,饱看这分别了一整个冬天的景色。那秀秀气气的柳丝儿,试探着触一下冰雪消融后的清波,却似怕凉一般,倏尔借着新来的东风飞扬到了半空中。,本课视频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