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91975079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2017级6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

2、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

3、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

4、。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中

5、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C.“国学”的“国”既指“国家”也指“祖国”,“国学”的根及其发展也都在本国。D.“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B.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两个概念,并明确了中国“国学”之“本”。C.文章结尾,进行中日对比,说明“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D.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一层层将论证推向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6、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时间上看,“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因此它的外延大于“国家”。B.“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可见,日本“国学”之“本”就是“日本”。C.“国家”先于“国学”产生,“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国学”的内容。D.我国若要弘扬“国学”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下大力气研究本国的经典文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17 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手机闪付成为2017 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

7、产品,6 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 1 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 2016 年下降 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 年再次下降 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

8、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材料二:调查显示,5 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 90 后、80 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 70 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 60 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 6 成,而 80、90 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报告显示,70 后、80 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 5000 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

9、,90 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 5000 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 1 月,有删改)材料三: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摘编自搜狐网,2018 年 1月 18 日,有删改)材料四:90 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 Wi-Fi 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70 后、80 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 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

10、办理。60 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调查显示,相比 2016 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 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 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的比例仅为 30%左右。(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 1月 18 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

11、睐,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B80 后和 90 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 6 成。C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资金转账是 60 后的首选。D70 后、80 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购买账户安全险,说明他们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重视不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分析了手机闪付成为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的原因,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国内外一些手机生产商的认可是其主要原因。B.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其中年

12、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C.材料三显示,60 后人群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 他们一旦遭骗后,遭受的损失可能相对较大。D.材料四显示,在消费者遭遇诈骗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可以使消费者没有损失。6. 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时,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远山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

13、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没想到,这一说

14、,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 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

15、掩映都掩映不住。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 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 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

16、,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