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散文阅读选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196576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散文阅读选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散文阅读选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散文阅读选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散文阅读选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散文阅读选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散文阅读选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散文阅读选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但丁的目光赵丽宏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 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

2、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

3、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

4、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第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

5、作形式。2.文章第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 ,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4.第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 30 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链接 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 8 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 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 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链接 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6、。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 27 年的牢狱之苦。1994 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 1993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引用意图:(2)人生感悟:3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何不去登山邓康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题记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盘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差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变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

8、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浇水壶里揣摩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功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

9、了海拔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4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1. 本文以“何不去登山”为标题,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登山”含义的理解。2. 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示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分别找出来。3. 作者在第 5 段中例举的瓦特的例子是为了阐述什么道理?4. 试对第 6 段画线句从句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做简要分析。5【答案】1.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

10、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越自我)。生活中有许多山峰等待你去攀登,如果你不去努力,就可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2.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俯视一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可)。4.排比句式,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受。【答案】(1)B (2)他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地追求知识和美德;(1 分)从此可以开始旅行、观察、思考,游历意大利,认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1 分)为他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 (1 分) (只答“为爱和理想而创作”得 1 分)(3)特征:忧郁而深邃。 (1 分)含义: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答“指但丁流亡、客居他乡,内心愁苦”亦可) (1 分) 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 (1 分)(4)()告诉读者但丁虽出生卑微,命运坎坷,但写成神曲 ,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流芳百世,表达了作者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2 分)()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拼搏浇灌出缤纷的生命之花。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坚定前行,为大众利益不懈奋斗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