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47537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观课议课后的反思这个学期,我认真的研读了由四川大学陈大伟教授写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用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的写作形式,使我在读的过程中并与我们的听评课及教研组活动进行了比较,感触很大,今天借此机会想和大家交流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多少年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时值今日,我们的教研活动仍以听课评课为主,这么多年的听评课活动,对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提高和改进确实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在听课时所关注的只是老师,关注的是老师如何引

2、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学生怎么回答两点一线上,更多的是声音上的传递,甚至是低着头做些笔记,缺少的是眼睛上的观测,缺少的是听课中的思考。我也是一位教研组长,就拿我们组的评课来说,在评课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板书工整、条例清楚”、“老师课堂语言表达清晰、教态自然”等等,眼光始终是盯着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还有就是虽然提了不少意见,但只是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就事论事,不能对课堂现象深入透视。再一个就是讲好话的评课方式,大家

3、都说的“过年的话”,只讲优点,不讲缺点,客客气气、皆大欢喜。这种听课只为完成听课任务,不理解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评课讨论要么只听课,不评课,要么表扬奉承,你好我好的的评课活动等等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着我们老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需求。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和改善课堂教学,就要改进听评课。从认真观课读懂课堂入手,读懂课堂以后,解决有效的说,议课的问题,然后促进参与者去思考,由此改变他的思考。下面结合我的理解和大家主要谈谈怎么观课议课。 什么是观课呢?陈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上一只小鸟公开课。课中,坐在他身边频繁举手、积极回答老

4、师问题,但是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突然嘟哝了一声:“无聊。”如果我们只是听课,用耳朵听,那你就可能不知道无聊是什么意思。观课议课的观强调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去收集课堂信息。我随口轻声一问:“什么无聊?”他眼珠一转,想了一想:“这就是无聊的作品。”如果你听他的声音,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不喜欢这部作品,所以会说无聊。如果你动脑子想一想,动脑子想什么呢?想他刚才在说这话之前眼珠转了一下,从他眼珠一转中我推断,“无聊的作品”不是他真实的声音。“无聊”另有含义。无聊是指什么呢?后来想一想,课前,老师给我说,因为临近期末,新课已经上完,另外选文章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加上这次活动有很多校长参加,她不能冒风险,所以

5、要拿一节已经上过的课。看来,这里学生说无聊,并非是说作品本身无聊,而是对已经学过的、再让我们装模作样的来上太无聊了。你再想,明明教学无聊他为什么他不直接说教学无聊呢?原来学校经常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和老师:这个学生很爱护他的老师和学校,所以当你问他什么无聊时他不愿意直接说教学无聊。而是找了个替罪羊。你再想明明教学让他感觉那么无聊了,为什么他还要频频举手呢?什么意思呀,实际上学生心里明镜似得,这样的课不是上给我们听的,实际是上给后边听课老师听得,我们的目的是配合老师演戏,怎么配合老师把这个戏演好才是他们的目的。所以尽管无聊,他仍会做出一副积极参与的样子。那么什么是观课呢?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艾帕

6、尔.梅拉比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我们可以稍作改动,把55%的面部表情改为55%的感情,这个公式对我们老师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不妨可以想想,怎么提高你的教学效果,怎么提高你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个公式可以给你很多东西,首先7%的文字是基础是关键,它解决的就是你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安排结构。但是大家要注意,它只解决7%的问题。38%的音调就是说你能不能把这个话说的很动听,别人愿意听,这是38%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55%的感情,那么大家可以想议想,你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感情吗?你对你教的东西是否有渴望,如果有渴望那么效果会更好。而很多时候,

7、学生是能够分辨清楚你对你所教的东西有感情没,我们现在的教学我觉得很大的问题是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然后走进教室用一种枯燥的无感情的方式去教这些东西,学生学得没感情也就很难有效果。这个公式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再一个就是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如果用一个字“听”去概括,听到的是文字,也可以听到一定的音调,但是感情的问题需要深入的去观察和理解。所以有一句话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是观呢?观实际上是观察,观察不仅要用目去观,用眼睛去看可以看到物体的外部形状,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之外,重要的还需用心去观察,将心比心,用心去体谅别人。这就需要动脑子,你要去好好想一想,通过思考你可以看到物体的

8、外部规律。为什么还要提出观呢,观适应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过去的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的课堂学生活动了,老师不讲了,课堂上的声音发生变化了,你不去观已经无法读懂课堂和研究课堂了。现在的课堂老师很多时候是一个旁观者也在积极的观,更多的同学是在学习,对于课上个别同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走到学生的旁边就可能了解的更多一些,看的更清楚一些,所以我们要真正的读懂课堂就需要用观的方式。归纳起来讲,现在的课堂有哪些变化呢?第一,课堂上的主角正在慢慢发生变化,过去老师控制课堂,老师为主的课堂,可以说是一种师本的课堂。现在提倡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积极活动,学生慢慢在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角。这是一个变化。第

9、二个是方式的变化,过去是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活动所发生的东西主要是声音的传递,你可以多听。现在是多种方式,有讲解,但更多的是思考,更多的是相互合作讨论。这样在方式发生改变以后,你用听想去去捕捉声音但更多的时候没声音了,这就会使得很多老师上公开课为难,我们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让学生活动时,我们听课老师就没事干了,在后边叽叽喳喳的就聊开了。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听声音,课堂上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第一中,过去课堂有声的时间比较长,现在是有声和无声并存,老师要讲,学生要自助学,要做导学案,如果你单纯的听课,这时你是捕捉不到声音的。第二是声道,过去是单声道,老师讲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评价学生。

10、现在是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声音,你如果想紧紧捕捉一个单一的声音已经没有办法了,所以你需要深入到每个小组当中去捕捉各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他们说出了什么,这就是应由听到观的转变。什么是议课呢?我们先想想我们平常是怎么评课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评课时多数现象是先说优点,然后讲缺点,甚至有时候有的评课老师直接就说,优点就不说了,说说缺点或者叫存在的问题,这时一人评,其他人跟着记,讲课老师也在记,评课往往是一言堂。结果呢?主要是评课中提出的问题也没得到解决,甚至有时还不欢而散。所以评课是给讲课老师下结论,做判断。如果是像优质课大赛等等比赛活动,那就得评。但议课不是下结论,做判断,而是在观的基础上

11、所有听课老师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从而为参与者提供更大的教学自由和教学创造空间,所以议是面向未来的开发,议更适合教研活动,更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常发现有的老师常会这样考察学生,今天请估计最可能出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随后逐一的请同学。可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回答问题后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从听课的角度我们就会说,你这样教不好句号,你伤害了学生的至尊不好句号,你的学生观有问题句号。从议课的角度来说,在议课之前。我们应以问号的方式出现,为什么呢?一是我必须承认我未必了解别人,你不了解别人怎么就那么肯定的去对别人评价呢。二是就刷我对别人了解,可我的意见未必正确呀,三是就算你的意见正确,可正确的道路未必只有一条。怎么用问号呢,可以这样来说,你为什么选择估计最不会的学生说呢?不下结论,让讲课老师先谈,然后大家提出意义,这样大家就可以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而不是去下结论,而是在共同商讨中有利于提高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课方式和水平,所以说议课不是对别人的课作评判,而是讨论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刘志海2017年7月13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