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47230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 年 12 月 目录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2 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 2 二、就业率 . 2 三、毕业流向 . 5 四、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 7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和主要就业特点 . 8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 8 二、毕业生就业主要特点 . 9 第三章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 11 一、求职期待 . 11 二、求职过程 . 13 三、薪酬水平 . 15 四、满意度 . 16 第四章 发展趋势 . 17 一、毕业生规模趋势 . 17 二、就业率趋势 . 17 三、就业流向趋势 . 17 第五章 对教育教学的反

2、馈 . 18 一、建立健全学校招生-培养-实习-就业联动机制 . 18 二、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19 表目录表目录 表 1.1 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各学科门类就业率 3 表 1.2 各学院、培养单位总体就业率 3 表 1.3 各学院、培养单位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 . 4 表 1.4 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7 表 1.5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7 表 2.1 毕业生赴教育单位就业情况 10 表 2.2 毕业生赴基础教育单位就业情况 10 表 2.3 毕业生参与国家地方项目情况 . 11 表 4.1 2012-2014 年毕业生规模 17 表 4.2 2012-2014 年毕

3、业生就业率 17 图目录图目录 图 1.1 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2 图 1.2 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 5 图 1.3 本专科毕业生毕业流向 5 图 1.4 毕业研究生毕业流向 6 图 1.5 本专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6 图 1.6 毕业生出国(境)分布情况 7 图 2.1 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9 图 2.2 毕业生在华东地区就业分布 10 图 3.1 毕业生就业区域期待. 11 图 3.2 毕业生期待月薪 . 12 图 3.3 毕业生专业匹配期待 12 图 3.4 毕业生行业期待 . 13 图 3.5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重视的因素 14 图 3.6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4 图 3.7

4、毕业生求职渠道 . 15 1 前前 言言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 1954 年,下设 17 个二级学院、134 个研究机构,现有 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54 万多平方米。另设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是 我校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建的、 旨在培养高层次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人才的二级学 院。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21444 人,研究生 5258 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86 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 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拥 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古典文献学专 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

5、的四个基地之一。共获得 4 期 18 个上海市本科 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46 个、博 士后流动站 9 个,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29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61 个,另外还 有 13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 特色的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 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 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资源 化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都市文化、计算科学、比较语言学和国际与比 较教育是 4 个

6、设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 E-研究院。此外,学校还拥有 6 个上海高 校一流学科;14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6 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 个上海市普 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 2 个上海高校重点 实验室;1 个上海高校智库。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 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 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校 60 年来,学校培养了 20 余万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在基础教育、现代 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上海中小学中,近 70%的中小学

7、教师和近 70%的中学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 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如上 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刘京海、仇忠海、叶佩玉、卞松泉和张志敏,全国优秀校 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都是我校毕业生中 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2 第一章第一章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我校 2014 届毕业生有 7605 人, 其中本科生 5455 人, 占毕业生总数 71.73%; 硕士生 1645 人,占毕业生总数 21.63%;博士生 90 人,占毕业生总数 1.18%; 专科生 415 人,占毕业生总数 5.46%。 我校

8、2014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于 31 个省市, 包括华东地区生源毕业生 5927 人, 占毕业生总数 77.94%, 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 3347 人, 占毕业生总数 44.01%; 华中地区生源毕业生 629 人, 占毕业生总数 8.27%; 华北地区生源毕业生 309 人, 占毕业生总数 4.06%;西南地区生源毕业生 246 人,占毕业生总数 3.23%;西北 地区生源毕业生 218 人,占毕业生总数 2.87%;东北地区生源毕业生 156 人,占 毕业生总数 2.05%;华南地区生源毕业生 120 人,占毕业生总数 1.58%。 我校 2014 届毕业生的男女总体比例为 1:2.08。

9、其中,男生 2472 人,占毕业 生总数 32.5%;女生 5133 人,占毕业生总数 67.5%。 二二、就业率、就业率 截至 2014 年 8 月 31 日,我校 2014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4.58%,就业率 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一)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我校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显示, 2014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4.7%, 硕 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3.13%,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5.5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8.55%。 图 1.1 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98.55% 94.70% 93.13% 95.56% 94.58% 50.00% 70.00% 90.00% 专

10、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校平均 3 (二)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 我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学科门类就业率统计显示, 就业率排名前三的学 科门类是教育学类、艺术学、经济学。 表 1.1 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各学科门类就业率 学科门类 毕业生数 就业率 教育学类1 1886 97.56% 艺术学 729 97.12% 经济学 648 97.07% 文学 801 96.88% 管理学 1001 96.80% 理学 605 94.88% 农学 53 94.34% 历史学 76 89.47% 哲学 79 84.81% 工学 1024 83.98% 法学 288 83.33% 总计 7190 94.31%

11、(三)各学院、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率 我校各学院、培养单位就业率统计显示,建筑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2 个学院 以及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1 个培养单位的就业率为 100%。 表 1.2 各学院、培养单位总体就业率 学院、培养单位 毕业生数 就业率 建筑工程学院 274 100.00% 体育学院 161 100.00% 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3 100.00%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172 99.42% 青年学院 332 99.40% 音乐学院 249 97.59% 外国语学院 328 97.56% 对外汉语学院 116 97.41% 旅游学院 460 97.39% 教育学院 632 97.31% 商学院 9

12、83 96.64% 人文与传播学院 887 96.51% 美术学院 370 96.22%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756 96.03% 数理学院 493 94.93%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5 89.52% 1 含所有师范专业。 4 学院、培养单位 毕业生数 就业率 法政学院 547 87.93%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737 79.24% 总计 7605 94.58% 我校各学院、培养单位本科以上专业的就业率统计显示,建筑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青年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为 100%; 体育学院和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硕士生就业率为 100%; 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

13、学院、 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学院和数理学院的博士生就业率为 100%。 表 1.3 各学院、培养单位不同学历层次就业率 学院、培养单位 本科 生数 本科 就业率 硕士 生数 硕士 就业率 博士 生数 博士 就业率 建筑工程学院 274 100.00% / / / / 体育学院 129 100.00% 31 100.00% 1 100.00% 青年学院 47 100.00% / / / / 外国语学院 243 100.00% 84 90.48% 1 10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 100.00% 58 81.03% 6 100.00% 教育学院 436 99.54% 187 91.98%

14、9 100.00%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172 99.42% / / / / 音乐学院 186 97.85% 63 96.83% / / 人文与传播学院 590 97.80% 248 93.55% 49 95.92% 旅游学院 400 97.75% 51 96.08% 9 88.89% 美术学院 304 97.70% 66 89.39% / / 对外汉语学院 40 97.50% 72 97.22% 4 100.00% 商学院 877 97.03% 66 93.94% /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498 96.59% 258 94.96% / / 数理学院 313 94.57% 176 95.45

15、% 4 100.00% 法政学院 323 87.31% 217 88.94% 7 85.71%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582 77.38% 65 98.46% / / 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 / 3 100.00% / / 总计 5455 94.70% 1645 93.13% 90 95.56% (四)未就业情况 截至 2014 年 8 月 31 日,我校 2014 届毕业生尚有 412 人未就业,根据 11 月 中旬的跟踪调研结果显示,其中 33.33%已在公司实习,目前有签约意向但未签 约; 13.33%在准备机关或事业单位入编考试、 司法考试等; 6.67%准备继续考研; 6.67%准备出国

16、;另有 40%尚未找到合适及满意的工作,目前仍在积极寻找。 5 三三、毕业流向、毕业流向 (一)总体毕业流向 我校 2014 届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统计显示,签约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 68.34%, 国内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7.93%, 出国 (境) 人数占毕业生总数4.93%, 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 0.32%,灵活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 13.07%,待就 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 5.42%。 图 1.2 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 图 1.3 本专科毕业生毕业流向 签约就业 68.34% 国内升学 7.93% 出国(境)升学 4.93% 待就业 5.42% 灵活就业 13.07% 自主创业 0.32% 签约就业 63.10% 国内升学 8.94% 出国(境) 6.05% 待就业 5.03% 灵活就业 16.73% 自主创业 0.15% 6 图 1.4 毕业研究生毕业流向 (二)升学及出国情况 我校 2014 届本科毕业生有 464 人升学,其中,考取“985 工程”大学人数 占本科升学总数 21.55%,考取“211 工程”大学人数占本科升学总数 13.36%, 考取地方高校占本科升学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