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46731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564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1.草 原1、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内蒙古草原的空气清鲜,天空晴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翠色欲流。蒙古族同胞非常热情好客,他们住蒙古包,吃手抓羊肉和奶豆腐,喝奶茶,能歌善舞。)2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线条柔美的小丘比喻成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我从“不用墨线勾勒”体会到小丘柔美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写出了小丘由于绿色浓厚,就像

2、要流下来似的。从“轻轻流入云际”中,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那翠绿的颜色也流入了天边。(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答: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飞动的彩虹,这样写形象传神。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

3、景的流连忘返,对蒙古族同胞的惜别之情。 草原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3.白 杨2、默读课文,讨论:(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答:我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这些特点:不择环境、适应性强;不惧灾害、生命力强;生长迅速、高大挺秀。我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中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新疆工作,他是服从党的需要到边疆去的,像白杨树一样,哪里需

4、要就在哪里扎根,而且不怕艰难险阻,为建设边疆作出自己的贡献。爸爸借白杨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所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在环境恶劣、荒芜人烟的戈壁上生长,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比喻建设者们在生活条件艰苦,文化落后的西部地区,代代扎根、奉献青春,成为坚强不屈的“边疆战士”。他们和白杨一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儿需要就在哪儿安家。3、 谈谈你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理解。答:“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

5、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文末再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4、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人民解放军是那么的伟大。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出现。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边疆,不后悔,也不后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

6、,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大挺秀;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 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

7、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5.古诗词三首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绿草如茵的草原。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然自得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奏时停,美极了。(2)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呀。(3)大儿除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3、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

8、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答:牧童使我眼前浮现出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体会到牧童那种以地为床、自由自在的生活。舟过安仁使我看到两个孩子以伞做帆,借风前行的情景,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和聪明。清平乐.村居让我眼前浮现出江南的田园风光,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体会到田园的人情之美,生活之趣。 4小练笔:(例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是小英子。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8、童年的发现作者:俄国

9、 费奥多罗夫1.主要内容: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答:“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我”发现的过程:(1)“我”是在做梦时发现自己总是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产生了好奇,很想去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于是我们一起去请教老师,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我不停地追问。(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的答案,更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想得是那么痴迷,以至于亲手抓来鱼,仔细观察,想

10、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3. 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他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布鲁诺等都有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法,表达了对因老师误解而将“我”赶出教室这件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

11、死。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答;菲奥多罗夫是个天真可爱、充满求知欲、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他常做飞行的梦就认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我觉得他很天真可爱。梦中飞行让他产生了好奇,找老师解答,我觉得他充满求知欲。他想知道人是怎么来得,看鱼、画地图,不断观察和探索,我觉得他善于探究和想象。 10.杨氏之子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1、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

12、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你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但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反映出杨氏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11.晏子使楚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他的话妙在哪里?答: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轻松应对。(1) 第一次楚王关城门挖狗洞让晏子进城,晏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

13、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2) 第二次楚王说齐国没人,晏子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3) 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是罪犯,晏子举了一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明说水土不同,暗示楚王治国无方,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3、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答:晏子能言善辩、有胆有识、沉着冷静,面对侮辱不急不躁,以巧妙地方式和惊人的智慧予以反击,是个有尊严和强烈爱国情怀的人。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侮

14、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反击,这中间部分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14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1、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答:课文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大娘为缝补衣服几夜不眠,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救出了老王,

15、却失去了妈妈;大嫂为挖野菜失去双腿。 2、对句子的理解。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战士的热爱和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带着、顶着、冒着、穿过”写出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送打糕。“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在战士三天三夜忍饥挨饿、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3、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写出对朝鲜人民的关心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