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46386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2 、5E: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3、交通量(Volum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4、交通流率(Rate of flow):是指把不足1h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5、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2、一天24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6、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7、30位小时交通量(30 HV):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8、设计小时交通量(Directional Design-hour Volume):1年的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30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30HV/AADT9

3、、地点车速(Spot Speed):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10、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11、行程车速(Traveling Speed):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12、设计速度(Design Speed):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13、交通密度(Density):又称车流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间单

4、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14. 车头间距(Spacing):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来测量,如前保险杠或前轮。15、车头时距(Headway):用时间来表示车头之间的距离,则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是前后两辆车通过车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16、空间占有率(Occupancy):是指在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度之比。17、时间占有率:是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18、交通调查:是一种利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及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19、通行能力(Capacity):是指道路设施

5、所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min)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20、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行车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服务程度。21、服务交通量(Service Volume):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并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的某一段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22、交织区(Weaving area):当一合流区后面紧接着一分流区,或当一

6、条驶入匝道紧接着一条驶出匝道,两者之间有辅助车道连接时,就构成了交织区。23、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24、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25、起讫点调查:又称OD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

7、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26、交通管理:是指按照既定的交通法规和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和工具合理地限制和科学的组织、指挥交通。27、交通信号:凡在道路上用来传递具有法定意义并能指挥交通流通行或停止的光、声、首饰等,都是交通信号。28、绿信比(Green Time Ratio):绿信比是评价交通控制效率的一个指标,是指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的比值。29. 信号相位(Signal Phase):就是一股或多股交通流,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不管任何瞬间都能获得完全相同的信号灯色显示。30、立体视觉: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

8、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31、道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32、制动距离:从踏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住()为止车辆所驶过的距离,它不包括驾驶员的知觉反应距离。34、延误(delay):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35、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的一种交通管理设施。36、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现行的交通状况、车行道和信号设计条件下,某一指定进口道所能通过交叉口的最大流率。(观测流率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分钟)37、间断流(Interrupted

9、Flows) :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如有信号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38、临界密度(Critical Density):在交通流密度中,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又称为最佳车流密度39、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分道线或用分隔带、交通岛来分隔车道,使不同方向的车辆顺着规定的车道行40、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41、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

10、道路、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42、汽车制动性能: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和在长下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住不动的驻车制动性能。一、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的作用及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答:定义见名词解释。作用:行驶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指标, 用于评价道路通常程度、估计行车延误。区别:总时间中是否包括通过某段路时的的停车时间。二、交通量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是什么?答:1、人工观测法 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也很

11、方便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冬夏季室外工作辛苦 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 2、浮动车法 查的时间较长,为了真实反应交通处情况,应注意路段和行车时间不要太长,尽可能分段以较短的时间完成调查 3、仪器自动计测法 节省大量人力,适用方便,可以同时进行范围广泛的调查,精度也较高这类装置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一次性投资太大,使用率不太高适应性较差等。适用于长期连续性交通量调查 三、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 答:定义见名词解释 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四、.交织区段可分为三种

12、构型,其各自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是否合理,试分析。答:A类交织区要求要求每个交织车辆进行一次车道交换。B类交织区是最主要的交织路段,它在承受较大交织交通量时是非常有效的。他有两个特征: 组交织运行无需进行任何车道就可以完成。 其他交织运行最多需要一车道交换。C类交织区段对交织运程之一提供了一条或多条直通车道。有两个特征 有一种交织可无需进行车道交换就可以完成。 其他交织运程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的车道换。合理,五、 简述交通规化定义 分类及层此划分。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及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

13、,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形同的安全,畅通,能环,的目。分类:按规划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交通规划和专项交通规划。按区域范围可分为区域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的研究内容:交通系统现况调查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诊断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与设计与优化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六、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分类、方法、步骤、内容与质量评判方法。分类:货流OD调查客流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方法:家访调查发放表调查路边询问调查发明星片调查。步骤:组织机构调查调查准备确定抽样率

14、及抽样方法调查人员培训制定调查计划典型试验实地调查。七、交通生成预测方法有哪几种?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原单位法,具有时间序列稳定的特点增长率法,特点是可以解决原单位法和函数法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设定交通小区的增长率,反映土地的利用的变化引起人们出行的变化以及对象区域外的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函数法,特点是利用函数式预测将来不同目的的原单位。八、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交通的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九、交通标志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设置道路的交通标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标志两大类。主标识又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 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

15、施工标志。其中,警告标志是为了警告车辆行人注意 危险的地方,禁令标志是为了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指示标志是为了指示车 辆行人行进,指路标志是为了场地道路的方向、地点、距离星系的标志,旅游区标志提 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道路安全标志是为了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的标志。辅助标志是附 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设置道路交通标志要根据客观需要设置、保证 统一性和连续性相结合、并且设置在易见的位置。十、快速公交的发展优势与发展方向如何?答:快速公交的发展优势:1.最有效的利用道路资源 2.低廉的造价与运营费用 3.低能耗和 低污染 4.见效快、建设周期短 5.速度快、可靠性强 6.有利于城市土地开发。 快速公交的发展方向:1.快速公交成为整个公交的主体 2.快速公交应用于地铁或轻轨的 延伸 3.快速公交作为建设地铁或轻轨的过渡交通方式 4.快速公交与地铁和轻轨的混合 使用 5.独立式的快速公交系统。十一、什么是交通延误?影响交通延误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交通延误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由于形成的原因和着眼点不同,可分为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排队延误和引道延误。影响交通延误产生 的因素主要有:驾驶员自身素质、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