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45485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72017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一、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 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 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 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 句诗的理解(3 分)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

2、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二、望岳赏析题望岳赏析题 望岳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自称、, 世称。诗人,尊称“”,与并称李杜, 现代主义诗人。

3、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 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2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8.理解性默写。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

4、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9.选择题。 (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 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

5、人的情怀。可谓形神 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三、三、登飞来峰登飞来峰赏析题赏析题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 分)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 分) 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

6、的势力。C.诗 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 矛盾心理。 5、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 是。 6、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 3 中 的 “ 最 高 层 ” , 字 面 是 指, 实 则 指。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9、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

7、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0、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1、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12、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1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 治抱负呢? 四、四、游山西村阅读训练(中考题集)游山西村阅读训练(中考题集)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8、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4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 用?为什么? 五、五、己亥杂诗赏析题己亥杂诗赏析题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其五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

9、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 人的。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 (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 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 赞颂牺的精神。 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7.“落红不

10、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16.理解性默写。 (1)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 是:,。 (2)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4)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5)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 5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11、、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 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 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 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 1 分) 4、(3 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 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

12、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 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 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二、1.(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参天耸立,对祖国山河的热爱;(3)由远望到近望。 2.子美,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少陵,唐代,诗圣,李白。 3.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4.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

13、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 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 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6.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14、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 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8.(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1)D,(2)B 三、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

15、对即可,2 分) 3.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4.D,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6、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7、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8、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9、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1、“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 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6 12、千寻(见日升),铺垫 13、 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 为实现自己的

16、理想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四、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 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 胜困难。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 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 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 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