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43261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课件02融合教育(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盛永进教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第二讲:融合教育概述,讨论三个问题,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的演进 融合教育的实施,一、融合教育的概念,何为“融合教育”?,相关术语,教育隔离,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教育隔离,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 同一教育体制内的隔离,教育隔离,融合教育,同一体制内 接纳 所有学生的教育,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本课融合教

2、育主要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即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残疾学生的教育,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10类障碍学生的融合,特殊需要融合教育,为何要“融合教育”?,起源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早期隔离安置模式,弊端,标签化 排 斥 歧 视 低期望 不平等,隔 离 融 合,排 斥 标签化歧 视 不平等,接 纳 去标签 尊 重 平 等,V S,二、融合教育的演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三阶段),二、融合教育的演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三阶段),二、融合教育的演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三阶段),特殊教育融合改革运动,1.“正

3、常化”(Normalization),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2.“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回归主流”是20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3.“一体化”(Integration),一体化

4、是20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教育改革运动。,4.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全纳学校,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没有排斥、歧视的融合学校。,融合教育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融合教育现状,

5、国际发达国家90% 中国随班就读教育,三、融合教育的实施,如何开展融合教育? 中国的随班就读,主要讨论,随班就读的概况 随班就读的任务 随班就读的支持,(一)随班就读概况 概念,随班就读是指特殊需要学生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 我国台湾早期期称之为“走读教育”。,(一)随班就读概况 历程,19871993,(一)随班就读概况 历程,19871993 19942002,(一)随班就读概况 历程,19871993 19942002 2003,(一)随班就读概况 现状,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一)随班就读概况 现状,随班就读成为重要的教育安置方式,(一)随班就读概况

6、 问题,随班就读规模不大国际差距 随班就读质量不高随班就混,小结,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小结,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小结,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 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 随班就读是促进残疾儿童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二)随班就读的任务,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二)随班就读的任务,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二)随班就读的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

7、、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潜在能力的开发。,(二)随班就读的任务,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二)随班就读的任务,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就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三)随班就读的支持,(三)随班就读的支持,(三)随班就读的支持,(三)随班就读的支持,(三)随班就读的支持,(三)随班就读的支持,(三)随班就读的支持,1.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学生,部门: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学校:教师、同伴、志愿者等,政府:政策法规、经费等,(三)随

8、班就读的支持,2.开展随班就读专业合作,(三)随班就读的支持,3.实施随班就读教育管理,教育行政管理,资源中心,普通学校,普通班,资源教室,学生,资源中心,资源中心是为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全面专业资源支持的中心机构。这种专业资源包括专业物质资源和专业人力资源。,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相当于就读学校的资源中心。,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指资源中心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专业支持及其保障体系,学生,部门: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学校:教师、同伴、志愿者等,政府:政策法规、经费等,关键:树立融合的理念,人文关怀,反对歧视,接纳.参与.共享,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