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907054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_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讲解(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花爆竹安全技术标准讲解,目录 一 、概述 二 、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GB11652-201X)报批 三、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GB50161-2009) 四、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 (GB10631-XXXX)征求意见 第三稿,一 、概述 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是中国的特产。节日喜庆燃放烟花爆竹早已成为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心里的一个组成部分。 1.1发展历程 早在汉代,那时还没有火药,人们就在正月初一清早燃烧竹子,发出“噼啪”的爆响声,以此声来惊吓和驱逐瘟神恶鬼,祈求平安,这就是早期的“爆竹”,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唐朝初年,醴陵麻石的李畋在吴楚流行瘟疫的时候,在

2、麻石及其附近用火药(当时是硝、硫)填充竹筒燃放,想以此爆炸时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瘴气,因他开创了用火药做爆竹的先河,所以后来被人尊称为花炮始祖,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纪念日。 清末民初,浏阳人李熙雅将爆竹进一步改进,制作出可以绽放绚丽光彩的“烟花”。从除夕夜开始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辞旧迎新。 后来,经过现代高科技的介入,又制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礼花弹,在2008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大放异彩,令人兴奋而自豪!体现了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艺术结晶。,1.2 定义及特点 烟花爆竹的定义可以从管理领域、产品领域来给定义。 管理领域的定义:烟花爆竹是指烟花爆竹制品和

3、用于生产烟花爆竹的民用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等物品。 产品领域的定义:以烟火药为原料制成的工艺美术品,通过着火源作用燃烧(爆炸),并伴有声、光、色、烟雾等效果的娱乐产品。 烟花爆竹的特点。 烟花爆竹的危险特性:易燃易爆。生产、储存、运输、燃放各环节都存在着易燃易爆的危险性。 烟花爆竹生产的特点:手工操作、工艺落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劳动密集型。,1.3 烟花爆竹的安全技术标准 象征吉祥如意的烟花爆竹在给人们带来绚丽的视觉愉悦和听觉享受的同时,由于它固有的危险性,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燃放的过程中总有燃烧和爆炸事故发生。早在唐代就有“以雄黄、硫磺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的

4、记载。宋朝有“宋理宗初年春节,放地老鼠,喷火至太后座下,太后惊惶而走”的记载。至今,烟花爆竹的燃烧爆炸事故仍时有发生。正因此,国家把烟花爆竹行业和危化、民爆、非煤矿山、建筑行业一起列为高危行业,严格监督管理。 国家对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为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严格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条件,全面推进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这里主要介绍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11652-201X)、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XXXX

5、)三个技术标准,重点介绍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二 、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GB11652-201X)报批稿 新的国家标准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各个工序(过程)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于一体的管理性标准,涉及到人、机、物、法、环等因素,全文为强制性标准。 规程是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要求规定,是作业人员应掌握且必须贯彻执行的安全技术要求规定。 规程适用范围:适用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规定了烟花爆竹在生产、研制、储存、装卸、企业内部运输、燃放试验及危险性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的作业安全技术要求。,2.1 规程修订的背景和必要

6、性 修订的背景: 烟花爆竹具有燃烧爆炸性,在生产、运输、储存及燃放各个环节都涉及安全问题,而在生产环节则尤为突出。 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基本上地处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生产模式以私有化为主,生产工艺仍以手工为主,酬劳多为计件制。 国家安监总局对烟花爆竹行业发展提出了“五化”新要求,即工厂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集约化。安徽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工厂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管理安全化、产品高档化的四化要求。 目前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在造粒、插引、结鞭、黑火药生产、引火线生产等工序达到了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程度,还谈不上自动化。 89版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为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生产、安

7、全监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预防、遏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在促进行业安全、稳定、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行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产品种类的增加,生产工艺的改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原规程就存在着一些不适用性,严重影响着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监管。,修订的必要性: 原规程中的适用范围、生产工序、药物量控制等与现在发展的要求及安全的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适应。 原未涉及废弃物处置、燃放试验、黑火药生产等,而这些也是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不断实践的体现。 是总结本行业的成功经验,为更好地便于安全监管,减少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需要。,2.2 规程修订的总体情况 1989年版烟花爆竹劳动安全

8、技术规程共9章,1个附录,共127条。 新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共13章,1个附录,273条。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性规定;烟火药制造及裸药效果件制作;引火线(含效果引火线)制作;产品制作;设备及设备安装、使用、维修;装卸、运输、储存、生产经营条件和环境;防护用品;人员要求;危险性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原规程名称中的“劳动”修改为“作业”,定名为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二是将适用范围扩大到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企业; 三是增加了效果件定义,并重新界定了几个术语的定义; 四是增加了药物混合时药量的控制、黑火药制造和裸药效果件的规定; 五是在

9、产品制作章节增加了爆竹插引、封口、组装、燃放试验等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规定; 六是增加了产品装卸的安全技术要求规定; 七是将“设备与维修”改为“设备及设备安装、使用、维修”,并作了较大的调整和增补; 八是完善了危险工序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要求内容; 九是增加了一般性规定、引火线制作、危险性废弃物处置等章节。,2.3 主要条款解读 规程现为报批稿,但其全部内容已纳入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企业应将其内容编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 2.3.1一般性规定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全国较好的管理办法,把通用的管理方法在规程中规定,考虑到在烟火药制造和产品制作等各个

10、环节中这些作业安全要求是可以通用的,因此,单列一章,共21条。这21条是管理范畴,有管理制度、操作要求、工具要求、设备设施要求、作业场所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规定。其具体内容为: 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并有效实施。 2、应在许可的专用场所内,按许可的产品类别、级别范围进行安全生产和储存。 3、应按设计用途使用工(库)房,并按规定设置安全标识或标志,不应擅自改变生产作业流程、工(库)房用途和危险等级。 4、操作者不应擅自改变药物配方和操作规程;确需改变时,应按相应程序和规定经审查批准后方可操作。 5、应遵守本标准定员、定量和定机的规定,不应超定员、定机、定量生产和储存。,6

11、、手工直接接触烟火药的工序应使用铜、铝、木、竹等材质的工具,不应使用铁器、瓷器和不导静电的塑料、化纤材料等工具盛装、掏挖、装筑(压)烟火药;盛装烟火药时药面应不超过容器边缘。 7、操作工作台应稳定牢固;直接接触烟火药工序的工作台宜靠近窗口,应设置橡胶、纸质、木质工作应台面,且应高于窗口,不应使用塑料、化纤等不导静电的工作台面。 8、烟火药中不应混入与烟火药配方无关的泥沙等杂物、杂质,如意外混入不应使用。 9、直接接触烟火药的工序应按规定设置防静电装置,并采取增加湿度等措施,以减少静电积累。 10、烟火药、黑火药、引火线、效果件、含药半成品及成品生产、制作、装卸、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轻操作,

12、不应有拖拉、碰撞、抛摔、用力过猛等行为。 11、生产作业场所应保证疏散通道畅通,不应闩门、闩窗生产。 12、应在工作台上作业,不应在工房地面上作业。 13、不应在规定地点外晾晒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及烟火药、黑火药、引火线。 14、不应在规定的燃放试验场外燃放试验产品,不应在规定的销毁场外销毁危险性废弃物。,15、未安装阻火器的机动车辆不应进入有药生产、储存区域。 16、不应擅自增设建(构)筑物、安装电气(器)设备。 17、不应在生产、储存区吸烟、生火取暖;不应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源火种进入生产、储存区;不应在有可燃性气体、药物、可燃物粉尘环境的工(库)房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18、有药工序使用新

13、设备和新工艺前,应按有关规定对其安全性能、安全技术要求进行论证。 19、储存乙醇、丙酮等易燃液体的库房应保持通风良好。 20、工库房面积应满足GB50161-2009的人均使用面积要求。 21、按照GB50161-2009的规定,采用抗爆间室、隔离操作的联建1.1级工房,其定员、定机可为单人单机单间。,2.3.2 烟火药制造和裸药效果件制作 烟火药制造是烟花爆竹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危险性最大的生产过程,必须得以严格控制的生产线之一,因此,规程对烟火药制造过程的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作了最严格的规定。 1、基本要求 烟火药制造、裸药效果件制作的各工序应分别在单独工房内进行。 除造粒和制

14、开包(球)药物外,电动机械制造烟火药及裸药效果件,在机械运转时人与机械间应有防护措施隔离。 2、原材料称量 突出了原材料称量的重要性,是避免原材料变质或称量不准确配制出废药或危险性增大的药物,而引起质量或安全事故。 每栋工房定员1人。 称量前应检查原材料的状态:标志、标签、色质及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氧化剂、还原剂称量应分别使用取料工具和计量器具,称量分别盛装并立即标识,其每份总量应与每次药物混合工序定量相一致。,3、药物混合 药物混合有机械和手工两种。此规定综合考虑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和企业现状,科学、合理,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烟火药各成份混合宜采用转鼓等机械设备,每栋工房定机1台,定员1人;

15、手工混药,每栋工房定员1人。 黑火药制造宜采用球磨、振动筛混合,三元黑火药制造应先将炭、硫进行二元混合。 含氯酸盐等高感度药物的混合,应有专用工房,并使用专用工具。 宜采用竹、木、纸等不易产生静电的材质容器盛装,及时送入下道工序或中转库存放,并立即标识。 混合药(除黑火药)应及时用于制作产品或效果件,干药在中转库停滞时间24小时。 药物混合定量见表1。,表 1 药物混合定量表,注:氯酸盐烟火药只限烟雾类、磨擦类、鞭炮用引火线、出口擦炮用过火药使用,且禁与硫配伍。 几种烟火药混合,每次限量取该几种烟火药表1限量的平均值。,4、裸药效果件制作 裸药效果件制作包括:药粒、开包药、药柱(块、片)制作。由于组合烟花等产品产量和消费量越来越大,裸药效果件制作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也越来越高,对其技术要求规范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需要性。 药粒、开包药制作:目前,造粒或制药有电动机械和手工两种,由于直接接触药物,且药物在不断运动,危险性显而易见,经调查和药物性能分析,下述定员、定量是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 电动造粒或制药:每栋工房定机1台,定员1人,定量(干法5kg,湿法20kg)。 手工造粒或制药:每栋工房定员1人,定量5kg。 造粒中药物湿度急剧上升应及时停机处理。 筛选分级应在药粒未干前进行,每栋工房定员1人,定量:干法5kg,湿法20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