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05202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与组织第十四章网络计划技术(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章 网络计划技术,双代号网络计划 单代号网络计划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网络计划的优化,主要内容:网络计划编制 时间参数计算 计划优化调整 学习要求: 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内容组成; 掌握双代号、单代号网络图的组成方法; 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 掌握从时标网络计划中判读时间参数的方法; 掌握网络计划优化、控制的原理及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和优化技术。它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实践,又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航天和工程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市场分析和投资决策等各个领域,并在诸如保证和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

2、的成效。我国引进和应用网络计划理论,除国防科研领域外,以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最早,并且在有组织地推广、总结和研究这一理论方面的历史也最长。 网络计划技术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管理的极为有用的方法论。,一、网络计划的几个定义 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 2、网络计划:用网络图模型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参数的进度计划。 3、网络计划技术:用网络计划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二、网络计划的发展,14.1 概述,(1)发展历史,A、横道图,也称甘特图(Henry Gantt)。按比例

3、绘制,直观简洁,适合于简单的项目。,图4-1,B、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运用于化工厂的建造和设备维修。125-7,图4-2,C、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舰载洲际导弹项目 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 (使设计任务缩短2年) D、1965年,华罗庚将网络计划技术引入我国。 E、1978年后,广泛应用。 与决策论、排队论、控制论、仿真技术等相结合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计算和优化软件(专业软件公司),如: Microsoft Project2004 P

4、rimavera Systems Inc. P3,(2)网络计划技术的分类,第一种模式:逻辑关系肯定型,时间参数肯定型。 第二种模式:逻辑关系肯定型,时间参数非肯定型。 第三种模式:逻辑关系非肯定型,时间参数肯定型。 第四种模式:逻辑关系非肯定,时间参数非肯定。,图4-3 第三种模式例,根据工作逻辑关系和时间参数的不同,分为四种模式:,(3)主要特点,A、明确表达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B、通过时间参数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C、掌握机动时间,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D、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调整与控制,三、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第一步:绘制施工网络图,用以表述一项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顺序及它们间的逻

5、辑关系。 第二步:分析计算各施工过程在网络图中的地位,通过计算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施工过程和关键线路。 第三步:按选定目标不断改善网络图,得到最优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效益。 第四步:付诸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简单、清晰、形象、易懂、使用方便 ;,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优点:,可以直接在图中进行各项资源需要量统计。,10,25,10,劳动力动态消耗图,不能直接反映各施工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缺点:,不能明确指出那些工作是关键工作,那些工作不是关键工作 ;,不能计算各工作的时间参数,看不到计划的潜力;,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调整和优化。,四、网络计

6、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能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各施工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优点:,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能够找出关键施工过程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者抓住主要矛盾 ;,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对网络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能够从诸多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优点:,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调整、优化网络图,实现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四、网络计划与横道计划的比较,绘图麻烦、不易看懂,表达不直观,缺点:,(一)横道计划法 优点: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各项工作的起点、延续时间、工作进度、总工期一目了然;流水情况表示清楚,资源计算便于据图叠加。

7、 缺点:不能反映各工作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不能反映哪些工作是主要的、关键的,看不出计划的潜力。 (二)网络计划法 优点:能明确反映各工序间的制约与依赖关系;能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主要矛盾;便于资源调整和利用计算机管理和优化。 缺点:不能清晰反映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的变化情况。,五、网络图的基本类型(基本表达形式),1、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箭线式网络图,两个圆圈和一个箭线表示一项工作的网状图。,2、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一个圆圈表示一项工作,箭线表示该工作与其它工作的相互关系的网状图。,网络的基本表达方式,网络的基本表达方式,(一)双代号网络图,N工作名称,D持续时间,

8、可以用箭线前后两个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如:1-2表示工作“支模1”,2-3表示工作“绑钢筋1”。,网络的基本表达方式,(二)单代号网络图,以节点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如:1表示工作开始,2表示工作A。,工作代号,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六、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双代号网络图由工作、节点和线路三个基本要 素组成。,(一)工作,工作也称过程、活动、工序,通常分为三种。,(一)工作,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的工作虚工 作,虚设的工作,只表示前后工作之间的逻 辑关系,用虚箭线表示。,既消耗时间又消耗资源的工作实工作,用实箭线表示。,只消耗时间而不消耗资源的工作实工

9、作,用实箭线表示。,(二)节点(圆圈),含义:,节点表示前面工作结束和后面工作开始的时间点,表示工作结束和开始的瞬间,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二)节点,类型:,起始节点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代表 一项计划的开始,起始节点只有一个。,中间节点位于起始节点和终点节点之间 的所有节点。既表示前面工作结束的瞬间, 又表示后面工作开始的瞬间。,终点节点网络图的最后一个节点。代表 一项计划的结束,终点节点也只有一个。,(二)节点,节点的编号 :,从左到右,由小到大;,箭尾编号小于箭头编号,即ij ;,编码可以不连续,但不可以重复。,(三)线路,含义:,网络图中,从起始节点开始,沿箭线方向 连续通过一系

10、列节点和箭线,最后到达终 点节点的若干条通道,称为线路。,(三)线路,类型:,关键线路所花时间最长的线路。,非关键线路:除关键线路之外的其他线路称 为非关键线路。,关键线路至少有一条。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为 关键工作。关键线路常用粗箭线、双线或彩色线表 示,以突出其重要性。,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一)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紧前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 称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一)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紧后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 称为本工作的紧后工作。,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一)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平行工作可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

11、工作称为平行工作。,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二)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内向箭线指向某个节点的 箭线称为该节点的内向箭线。,外向箭线从某个节点引出 的箭线称为该节点的外向箭线 。,5,7,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三)逻辑关系,工艺关系工艺关系是指客观存在的 先后顺序关系 。,组织关系组织关系是指在不违反 工艺关系的前提下,人为安排的工作 的先后顺序关系。,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联系作用,区分作用,断路作用,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1. 联系作用,例:A完成后紧后工作为B、C,D完成后 紧后工作为C。,A,D,B,C,七、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

12、的作用,2. 区分作用,五、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四)虚工作的作用,3. 断路作用,1、先行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起点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作为止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先行工作。如挖1、垫1、砌1、挖2、垫2都为砌2的先行工作。 2、后续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该工作之后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网络图最后一个节点(终点节点)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后续工作。如挖1的后续工作有垫1、砌1、挖2、垫2。,(五)先行工作和后续工作,14.2 双代号网络计划,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一)形式,(二)五个

13、要素 1、箭线 作用: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施工过程、任务)。 特点:消耗资源(如砌墙:消耗砖、砂浆、人工)、消耗时间;有时不消耗资源,只消耗时间。 2、节点 用圆圈表示,表示了工作开始、结束或连接关系。 特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3、编号 作用:方便查找与计算,用两个节点的编号可代表一项工作。 编号要求:箭头号码大于箭尾号码,即:j i 编号顺序:先绘图后编号;顺箭头方向;可隔号编。 4、虚工作 时间为零的假设工作,用虚箭线表示; 特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作用:确切表达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5、线路与关键线路:,线路: 8d 10d 9d 14d 13d 关键线路

14、:时间最长的线路(决定了工期)。 次关键线路:时间仅次于关键线路的线路。 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上的各项工作。,(三)绘制规则,1正确反映各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逻辑关系) 受人员、工作面、施工顺序、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要求的制约。 (1)B、D 工作在A工作完成后进行。,(2)A、B 均完成后进行C 。,A,C,B,A,B,D,A,D,B,(3)A、B 均完成后进行C、D。 (4)A 完成后进行C ,A、B 均完成后进行D 。 (5)A 完成后进行B ,B、C 均完成后进行D 。 (6)A、B 均完成后进行D ;A、B、C 均完成后进行E ;D、E均完成后进行F。,A,C,D,B,A,C,D,B,A,B,D,C,E,F,A,B,D,C,2.在一个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起点节点,一个终点节点。 起点节点:只有外向箭线,而无内向箭线的节点;,终点节点:只有内向箭线,而无外向箭线的节点。,3.网络图中不允许有闭回路。,5.不允许有双箭头的箭线和无箭头的线段。,4.不允许出现相同编号的工序或工作。,6.严禁有无箭尾节点或无箭头节点的箭线。,(四)绘制要求与方法,3.起点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终点节点有多条内向箭线时,可采用母线法绘制。中间节点在不至造成混乱的前提下也可采用。,1.尽量采用水平、垂直箭线的网格结构(规整、清晰) 2.交叉箭线及换行的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