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01619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作业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现状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方式 中国旅游地理学未来发展方向,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旅游地理学是出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旅游地理学经过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已初步奠定自己的学科地位。近十年来,国内外旅游地理均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发展研究。研究主题拓宽,内容多样化,从过去的局部转向全局性的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多;在实用主义下注重理性主义的回归。,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概述 :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经过

2、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但从整体上来比较,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同国际水平仍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旅游基本概念上混淆的情况比较严重,研究事业上仍不够开阔,描述性工作多,低水平重复工作多,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意向微弱等其他问题。,1、注重研究内容的拓宽 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旅游地理学学者在注重学科的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的方面,积极地拓宽和丰富研究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在保持传统领域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实现研究领域的多元化。传统领域包括旅游者行为研究、社区旅游等;新兴领域则主要覆盖旅游发展中的权利关系、社区增权、产权与旅游

3、发展旅游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等,这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课题。同时在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下,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因而研究多围绕区域可耻去发展这根主线展开。 2、实用价值和理性回归 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灵魂和精髓,实用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是学科反战的生命力所在。从在研究方法上,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得到一定的发展。近年来,旅游地理学者追求学术贵发,探讨学术问题,积极开展跨学科交流,建立学术共同体,出版旅游地理学刊物和专注呈现良好的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全面

4、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 3、跨学科、跨地区合作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颗粒科学的固有特点。过去的合作研究较少,客观上降低了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的社会影响。跨地区,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应运而生。在研究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进行区域旅游开发是,常常是经学者、 地理学者、管理学者和其他专家会诊在参与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旅游地理学者也从过去叫狭窄的专业中走出来,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夸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方法更新 在综合考察发,资料统计分析法。地理图表法和比较分类法后,更加重视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旅游地理的亚久同样是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

5、两种形式。信贷科学发展趋是二者有机结合。因此,旅游地理研究,在定性描述基础上要尽量引进系统方法、非线性科学、好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学科方法原理,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旅游地理应用技术水平。,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滞后原因,学术研究概念与价值被扭曲 对研究问题认识不足 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 缺乏实践深度,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方式,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是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即以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生产任务为主线带动学科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特色。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研究所的旅游地理工作者都承担大量的政府和企业委托的规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并成为一种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地理学未来发展方向,第一,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实际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行发展且在合适的地方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 第四,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