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93550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使用技术第10章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更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更新,第一节 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用性能 第二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 第三节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 第四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第五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 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第一节 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用性能,一、汽车的技术状况 汽车的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外观和性 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坏,主要外观症状有: 汽车最高行驶速度降低; 加速时间与加速距离增长; 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 制动迟缓、失灵; 转向沉重; 行驶中出现振抖、摇摆或异常声响; 排黑烟或有异常气味; 运行中因技术故障而停歇的

2、时间增多。,第一节 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用性能,二、汽车的运用性能 汽车的技术状况可用汽车的工作能力或运用性能来评价。 运用性能下降会导致运输生产率下降、运输成本增加、环境的污染加剧,易于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第一节 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用性能,三、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 汽车的初始性能取决于汽车的制造质量;而汽车的实际运用性能 除取决于汽车的制造质量外,还取决于汽车的运用条件和运输工作情 况等多方面的因素。 汽车合理运用,可使汽车运用性能 随使用时间增长而下降的程度减小,使 汽车实际运用性能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 并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第二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零件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磨损

3、零件与有害物质接触而产生的腐蚀 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 零件在外载、温度和残余内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橡胶及塑料等非金属零件和电气元件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 由于偶然事件造成零件损伤等。,第二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磨损是零件的主要损坏形式。 磨料磨损:摩擦表面间由坚硬、锐利的微粒的作用下产生磨损。 分子-机械磨损:接触面承受大载荷、滑动速度高、润滑又不良 时,产生大量的热,材料强度降低并形成局部热点,表面金属粘结 在一起,又被撕开,使一部分金属从一个零件表面转移到另一个零 件表面而造成损伤。 腐蚀磨损 摩擦表面在酸、碱等腐蚀物质作用下而产生的磨损。,第二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

4、,疲劳损坏是由于零件承受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的循环应力时,而 产生的损坏。 腐蚀损坏产生于与腐蚀性物质接触的零件表面。 零件所受载荷在内部产生的内应力超过零件材料的弹性极限,就 会发生变形。 老化是由于零件材料在物理、化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下,而逐渐 变质或损坏的故障形式。 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坏,不仅发生于汽车使用过程中,也发生于 储存过程中。,第三节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一、汽车运行条件 1道路条件 路面不同对汽车工作的影响 在良好道路上行驶时,行驶阻力小,冲击和动载荷小,汽车的速 度性能得以发挥,燃油经济性好,零件磨损速率小,使用寿命长。,第三节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2

5、交通状况 交通状况良好的道路上行驶时,汽 车经常采用高档在经济工况下运行,操 纵次数减少,运行平稳,冲击载荷减 轻;不良交通状况下运行时,车多路窄、 交通流量大、交叉路口多不能以最佳工 况运行。 3气候条件 包括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和阳光 辐射强度等。气候条件通过影响汽车总 成的工作温度,改变其技术性能和工作 可靠性。,第三节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二、燃料和润滑油的品质 燃料、润滑油规格和品质对保证汽车正常工作和技术状况变化 的快慢具有重要影响。 汽油的蒸发性、馏分温度、辛烷值和含硫量是与汽车技术状况的 变化有直接联系的指标。 柴油的蒸发性、十六烷值、黏度、含硫量对发动机工作过程有

6、很 大影响。 润滑油的黏度和抗氧化安定性是对汽车技术状况影响较大的性能 指标。,第三节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三、汽车的合理运用 1驾驶技术 驾驶技术对汽车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 2避免超载 汽车装载量应按额定装载量进行控制。 3行驶车速 车速高低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第四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一、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化的规律 技术状况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过程可以用函数关系式描述。 1n次多项式 式中:y-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值; L-汽车行程或汽车工作时间; a0-汽车技术状况的初始值; a1,a2,an-待定系数。 2幂函数 式中:a,b-确定技术状况变化程度的系数。,第四节

7、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二、汽车技术状况的随机变化 技术状况参数随机性变化是各影响因素具有随机性的反映。,第五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一、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划分标准 1一级车完好车 技术性能良好,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满足定额要求。 车辆行驶里程必须在相应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以内。 车辆状况完好,能随时投入使用,参加运输生产。 2二级车基本完好车 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能 随时参加运输的车辆。 3三级车需修车 技术状况和性能较差,不再作二级维护作业,即将送大修。 正在大修的车辆。 技术状况和性能变坏,预计近期更新但还在行驶。 4四级车停驶车 指预计在短期内不能修复

8、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第五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二、车辆平均技术等级和新度系数 式中: -车辆平均技术等级; 、 、 、 -一、二、三、四级车的数量。 式中: 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第五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三、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评定 1评定依据和评定内容 依据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评定内容:整车装备及外观检查、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 转向操纵性、前照灯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排放污染物限值、 车速表示值误差等。 2评定原则 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应满足GB 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 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 以检测结果为依据

9、,其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按JT/T198营 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的规定执行。 3等级划分 一级、二级和三级,四级车属于停驶车。,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一、汽车性能劣化的原因 1有形损耗 汽车运用过程中,由于载荷或周围介质的作用,使汽车实体发生损耗。 (1)第一种有形损耗:零部件摩擦磨损、变形和疲劳等损伤使汽车性能下 降而引起的损耗。 (2)第二种有形损耗:闲置过程中,金属零部件腐蚀,非金属制品老化变 质,甚至丧失工作能力。 2无形损耗 无形损耗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原有车辆技术上的陈旧和贬值。 (1)第一种无形损耗: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再生产价值降低,使原型汽 车价值降低。 (2)第二种无

10、形损耗: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出更完善的新型汽车,使原 型汽车价值降低。,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二、汽车使用寿命 汽车从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的整个时期称为汽车的使用寿命。 1汽车的物理寿命: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直到不能保持正常 生产状态,在技术上不能按原有用途继续使用为止。 2汽车的技术使用寿命: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到由于新 技术的出现,因技术落后丧失其使用价值而被淘汰。 3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 考虑各种消耗,保证汽车年平均总使 用费用最低时的使用期限。 4汽车折旧寿命:按规定折旧率, 汽车总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折旧到 接近于零所经历的时间或里程。 5合理使用寿命,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三、汽车经

11、济使用寿命主要指标 (1)年限:汽车开始投入运行到报废所经过的年度。 (2)行驶里程:投入运行到报废的累计行驶里程数。 (3)使用年限:总行驶里程与年平均行驶里程之比。 式中: -折算年限(年); -总的累计行驶里程(km); -年平均行驶里程(km)。 (4)大修次数:车辆报废之前所经历的大修次数。,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四、汽车更新时刻的确定-低劣化数值计算法 使用总费用由三部分组成:劣化费、折旧费和投资利息。 劣化费是因汽车使用性能下降而引起的费用 设b为年均劣化费增加值,则年均劣化费bm为: 用平均折旧法,年均折旧费g为: 式中:I0-汽车的原值; C-汽车的残值; n-汽车使用年限。,

12、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投资利息即汽车占用资金的利息,数值为每年的汽车净值与利率 的乘积。 年均投资利息为: 式中:i-年利率。 年平均总费用U为: 经济使用年限:,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确定年均劣化费增加值,需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回归分析。 式中:y-因变量,此问题中为年经营费用; x-自变量,此问题中为使用年度; a-待定常数; b-待定常数,此问题中为年平均劣化费增加值。,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例:某汽车原值80 000元,残值8 000元,使用前7年经营费 用历史数据如表10-6所示,该车的最佳更新年限为多少? 解:以自变量x为使用年限,因变量y为经营费,经计算列出表10-7。,第六节 汽车的更新,利用年均劣化费增加值,即可求得汽车最佳更新年限。,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