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85032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作者陈梓城第6章(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6.4 石英晶体振荡器,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6.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波振荡器(Sinusoidal oscillator)是一种不需外加激励信号就能将直流能源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它在测量、通信、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和热加工、音频、视频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6.1.1 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框图如图6.1.1所示。其中A是放大电路,F是反馈网络。 由图可知,产生振荡的基本条件是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大小相等、相位相同。则 , , 当 时,必 有

2、。故 就是振荡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1原理框图,图6.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框图,2振荡平衡条件 设 , 则得 得到振荡的两个条件:,(1) 振幅平衡条件(Amplitude equilibrium condition) =1称为,振荡电路产生振荡时的振幅平衡条件,即放大倍数与反馈系数乘积的模为1。它表示反馈信号与原输入信号 的幅度相等。,(2) 相位平衡条件(Phase equilibrium condition) (n=0,1,2,3)称为振荡电路产生振荡时的相位平衡条件,即放大电路的相移与反馈网络的相移之和为2n,引入的反馈为正反馈,反馈端信号与输入端信号同相。,6.1.2 振荡电

3、路的起振与稳幅,1起振条件,振荡的平衡条件是指振荡电路已进入振荡的稳定状态而言的,为使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后能自动起振,必须满足振幅起振条件和相位起振条件:,(1)振幅起振条件:幅度上 , 即 (2) 相位起振条件: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即 (n=0,1,2,3),2起振稳幅过程,当振荡电路接通电源时,电路中就会产生微小的不规则的噪声和电源刚接通时的冲击信号,它们包含从低频到甚高频的各种频率的谐波成分,其中必有一种频率信号f0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若又满足 的条件,则振荡电路起振。 起振后,振荡幅度迅速增大,使放大器工作于非线性区, 致使放大倍数 下降,直到 ,振荡(幅度)进入稳 定状态。,6.

4、1.3 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法,一、振荡电路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具有能自行起振且输出稳定的振荡信号的特点,一般必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放大电路 具有信号放大作用,将电源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变的振荡能量。 2反馈网络 形成正反馈以满足振荡平衡条件。 3选频网络(Frequency-selective nework) 选择某一频率f0的信号满足振荡条件,形成单一频率的振荡。,4稳幅电路(Amblitude stability circuit) 使幅度稳定并改善输出波形。常用的有两种稳幅措施,一种是利用振荡管特性的非线性(截止或饱和)实现稳幅,称为内稳幅;另一种是利用外加稳幅电路实现稳幅,称为外稳

5、幅,这时,振荡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二、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个振荡电路,首先要判断它能否产生振荡。对于能振荡的电路,其振荡频率可根据选频网络的参数进行计算。为保证振荡电路的起振,必须根据起振条件来确定电路元器件的参数。,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振荡的步骤如下:,(1)检查电路的基本环节,一般振荡电路应具有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等环节,缺一不可。 (2)检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是否合适。 (3)检查电路是否引入正反馈,即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如不能满足,肯定不能产生振荡。 (4)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振幅起振条件,具体方法是:分别求解电路 和 ,然后判断 是否大于1。,三、振荡器的频率稳

6、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总希望振荡器频率稳定不变。但由于受环境温度及元件老化等影响,振荡频率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振荡器频率的稳定性指标用频率稳定度和频率准确度来衡量。,频率准确度(Frequency accuracy)又称频率精度,可用两种方法表示。,1. 频率准确度,(1)绝对频率准确度f f 是指一定条件下,实际振荡频率与标称频率之间的偏差值,即 f=ff0 (2)相对频率准确度 相对频率准确度指绝对频率差值f与标称频率的比值,即 f / f0= ff0 / f0,(1)频率稳定度(Frequency stability)是指在一定观测时间内,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振荡频率相对于标称频率变化的程度。

7、 (2)根据观察时间长短,将频率稳定度分为长期(一天以上),短期(观测时间一天以内)和瞬时频率稳定度(秒或毫秒内频率变化)。 (3)频率稳定度用10_n来表示,方次绝对值越大,频率稳定度越高。,2. 频率稳定度,6.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文氏桥式RC正弦波振荡电路,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6.2.1 a所示。图中集成运放A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反馈网络由RC串并联网络组成,因它与Rf、R3构成电桥形式,如图6.2.1 b所示,故称文氏桥式RC振荡电路(Wien bridge RC oscillator)。,1电路组成,由瞬时极性法可知,RC串并联网络构成正反馈电路,满足相位平

8、衡条件。Rf、R3将运放接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即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2振荡判断,图6.2.1 RC文氏桥式振荡器,为了便于分析,将图6.2.1中的选频网络单独画在图6.2.2上。图中R1=R2=R,C1=C2=C。 RC串联电路的阻抗为,一、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RC并联电路的阻抗为,1频率特性分析,图6.2.2 RC串联联网络,图6.2.3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a)幅频特性 (b)相频特性,当输入端输入正弦波电压时,电路的输出电压为,电路的传输函数(即振荡电路中的反馈系数)为,令 , 0 是电路的谐振角频率。则上式可改 写为,(1)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幅频特性

9、,(2)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相频特性为,二、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当串并联选频网络在f=f0时,Uf最大,相移=0o,因此,采用同相放大器,就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1.振荡频率计算,可见,改变R、C的参数值,就可调节振荡频率。为了同时改变图6.2.1中的R1、R2值或C1、C2值,一般采用双联电位器或双联电容器来实现。,当R1=R2=R,C1=C2=C时,RC串并联 正弦波振荡电路 的振荡频率为,2. 起振条件,当 f=f0、 F =| |=1/3,根据起振条件| |1,要求 图6.2.1所示Rf、R3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Af=1+Rf/R33。即Rf2R3就能顺利

10、起振。,例6.2.1 图6.2.1所示电路中,若R1=R2=100,C1=C2=0.22F,R3=10k,求振荡频率以及满足振荡条件的Rf的值。,解:由求振荡频率公式可得:,要满足起振条件,则Rf2R3,故Rf 210k=20k,Rf取大于20k电阻。,3.稳幅措施,如图6.2.4所示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自动完成稳幅的。在负反馈电路中,二极管VD1、VD2与R4并联,只要有信号输出总有一个二极管导通,放大倍数为: 式中,rd为二极管VD1、VD2导通时的动态电阻。,(1)二极管稳幅,图6.2.4 利用二极管稳幅RC振荡电路,振荡电路刚起振时,输出电压较小,二极管正向偏置电压小,二极管正向交

11、流电阻较大,负反馈较弱,使| |大于3,满足起振条件。当输出电压增大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相应增大,导致二极管动态电阻rd减小,负反馈增强,使| |减小,从而达到自动稳定输出幅度的目的。,除二极管外,还可用热敏电阻进行稳幅。为此,把图6.2.1中的负反馈电阻Rf换成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就能达到稳幅的目的。即振荡电压振幅增加时,流过Rf的电流增加,导致Rf中的功率增加而使温度上升,从而使Rf阻值减小,同相放大器增益下降。,(2)热敏电阻稳幅,电路如图6.2.5所示。图中,场效应管V1的漏源电阻RDS和R3串联后代替图6.2.1中的R3,负反馈网络由RP3、RDS、R3组成。输出电压经二极管VD1

12、整流和R4、C4滤波后,通过R5和RP4为场效应管提供与振荡振幅成比例的负栅压UGS,调整RP4,使场效应管工作在变阻区,它的RDS成为受UGS控制的可变电阻。当振荡电路输出幅值增大,|UGS|也随之增大(即UGS变负),管子的RDS增大,负反馈增强,放大倍数Au减小。,(3)场效应管稳幅,三、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特点,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具有电路简单,易于起振的优点,适用于f01MHz的场合。缺点是频率调节不方便,振荡频率不高。,图6.2.5 利用场效应稳幅文氏振荡电路,6.2.2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一、电路组成和振荡条件的实现,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6.2.6 a所示

13、。图中三个电阻R和电容C构成选频网络。Rf将集成运放接成反相输入组态,a=180o。若要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RC反馈网络必须在某一特定频率上提供移相f =180o。因一节RC移相网络可以移相0o90o,要使f =180o,必须有三节或三节以上移相电路,使总移相在0o270o范围内。另外,还要适当调整Rf,以满足幅值平衡条件。,二、振荡频率的估算及起振条件,1估算,图6.2.6 RC移相正弦波振荡电路 (a) 电原理图 (b)等效电路,由图6.2.6 b可见,它是由反相放大器和三节RC移相网络组成。 通过分析求得三节RC移相网络的电压增益为,振荡时,上式虚部为零,即 得 振荡角频率,振荡频率,当

14、 时,电路产生振荡,振荡 时的反馈系数为,2电路起振条件,达到振荡平衡时| |=1,可得达到振荡平衡时反相放 大器的电压增益应为 。可见,电路的起振 条件应为|Af|29.,即Rf29R。为了实现稳幅,电路中Rf一 般用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取代。,三、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特点,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缺点是选频作用差导致输出波形失真大,频率调节不容易,振荡频率不够稳定。它一般适用于振荡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其频率范围为几HZ至几十kHZ。,6.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频网络为LC并联回路,它主要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一、

15、谐振频率,6.3.1 LC并联回路的频率特性,LC并联回路如图6.3.1所示。图中R表示电感和电路其它损耗的总等效电阻,IS为幅值不变、频率可变的正弦波电流源信号。,图6.3.1中LC并联回路总阻抗Z为 一般情况下,L R,故上式可简化为,当虚部为零时即L =1/(c )时,电路发生并联谐振,电路呈纯电阻性,令并联谐振角频率为0,即 谐振频率为,图6.3.1 LC并联回路,并联谐振时阻抗Z0为最大,且 谐振回路品质因数 故,LC并联回路谐振时,阻抗呈纯阻性,且Q值越大,谐振时阻抗Z0越大。,二、谐振时的回路阻抗,三、LC并联回路的选频特性,引入Q后,将Z改写为,相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6.3.2所示。,1频率特性图,图6.3.2 LC并联回路的频率特性 a)幅频特性 b)相频特性,2选频特性分析,由图6.3.2可见,当信号频率f=f0时,Z最大且为纯阻性,=0o。当ff0时,Z减小。当f/f01即ff0时,Z呈感性,0o。当ff0时,Z呈容性,0。同时Q值越大,谐振阻抗Z0也越大,幅频特性越尖锐,相位随频率变化的程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