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80473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汽车类-97170-项目五(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力目标 1 了解自动变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检查方法; 2 会分析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原因,掌握其及诊断与排除方法。 知识目标 1 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及分类; 2 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项目五 自动变速器技术,(一)自动变速器概述,1、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 (1)驾驶性能优良 (2)自适应能力强 (3)行车安全性高 (4)废气排放低 (5)经济性较好,(一)自动变速器概述,2、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1)自动变速器按传动比的变化方式,分为: 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简称AMT,包括自动离合器、齿轮式 机械变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无级式自动变速器:简称CVT,常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

2、 具有传动比连续、传递动力平稳、操纵方便等优点。它与发 动机之间还要有自动离合器。 综合式自动变速器:简称AT,基本形式是以液力变矩器 和行星齿轮变速器串联为特征,具有结构紧凑、传动平稳、 换挡冲击小等特点。,(一)自动变速器概述,2、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2)按控制方式分类 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一)自动变速器概述,2、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2)按控制方式分类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一)自动变速器概述,2、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3)按汽车驱动方式分类 分为后驱动自动变速器和前驱动自动变速器两种。 (4)按自动变速器前进挡的挡位数分类 分为三个前进挡、四个前进挡、五个前进挡、 六个前进挡和七个前进挡

3、等几种。 (5)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 分为普通齿轮式和行星齿轮式两种。 (6)按变矩器的类型分类 分为有锁止离合器和无锁止离合器两种,(一)自动变速器概述,3、自动变速器的型号 (1)自动变速器的型号主要代表如下内容: 变速器的性质。 自动变速器的生产公司。 驱动方式。主要标明是前驱动还是后驱动。 前进变速挡位数。 控制类型。 改进序号。 额定驱动扭矩。,(一)自动变速器概述,4、自动变速器的组成,(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1、液力偶合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1、液力偶合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2、液力变扭器 (1)液力变扭器的基本结构,(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2、液力

4、变扭器 (2)液力变扭器的工作原理,(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2、液力变扭器 (2)液力变扭器的工作原理 在汽车起步之前 在汽车起步之后涡轮转速进一步增大 涡轮转速与泵轮转速相等时,(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2、液力变扭器 (3)液力变扭器的特性 液力变扭器的特性参数 传动比iWB 变矩系数K 效率,(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2、液力变扭器 (3)液力变扭器的特性 液力变扭器特性曲线 外特性及外特性曲线,(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2、液力变扭器 (3)液力变扭器的特性 液力变扭器特性曲线 效率特性曲线,(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3、综合式液力变扭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3、综

5、合式液力变扭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3、综合式液力变扭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4、带锁止离合器的综合式液力变扭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4、带锁止离合器的综合式液力变扭器,(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5、液力变矩器的检修 (1)液力变矩器的常规检查 (2)因变矩器造成的无挡现象检查 (3)加速无力与高速性能差的检查 (4)锁止离合器不能进入锁止工况 (5)液力变矩器锁止转矩不足 (6)变矩器不能解除锁止 (7)变矩器锁止点过高或过低检查,(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6、行星齿轮变速器 1) 行星齿轮机构 传动原理,(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6、行星齿轮变速器 1) 行星

6、齿轮机构 传动计算,(二)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6、行星齿轮变速器 1) 行星齿轮机构 传动方案类型 减速传动 超速传动 倒挡 直接挡传动 空挡,(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1、液压式控制系统的组成,(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2、液压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3、供油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油泵 内啮合式齿轮油泵,(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3、供油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油泵 转子式油泵,(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3、供油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油泵 叶片式油泵,(三)自动

7、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3、供油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油泵 变量叶片泵,(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3、供油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主调压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3、供油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副调压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速控阀 离心式速控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速控阀 中间复合式双级速控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速控阀 中间复合式双级速控阀

8、,(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速控阀 中间复合式双级速控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节气门阀 节气门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节气门阀 反向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速控压力调节阀 (4)锁止调节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中间调节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4、压力调节部分的结

9、构和工作原理 (6)低速行车调速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手控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换挡阀 12挡换挡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换挡阀 23换挡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换挡阀 34换挡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换挡阀 强制降挡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

10、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换挡阀 超速挡电磁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锁止离合器控制,(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5、换挡控制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锁止离合器控制,(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6、改善换挡品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蓄压器,(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6、改善换挡品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蓄压器,(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6、改善换挡品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前进离合器,(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6、改善

11、换挡品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低、倒挡制动器(B3)顺序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6、改善换挡品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换低挡定时阀,(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6、改善换挡品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缓冲阀,(四)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拓展知识,如何正确使用自动变速器呢?,(一)自动变速器选挡杆的使用,(二)自动变速器控制开关的使用,(三)不同工况下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四)使用自动变速器的注意事项,(五)检修自动变速器的安全措施,小结,(1)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变扭器、油泵、齿轮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冷却系统

12、等几部分组成。 (2)掌握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工作原理;齿轮变速机构和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组合式行星齿轮系统的动力传递路线;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电子控制系统的分类、结构、电路及工作情况等。 (3)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自动变速器,进而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电控技术,评价与反馈,1自我评价及反馈 (1)你是否知道电控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 ) A知道 B不知道 (2)你是否能够完成电控悬架系统的基本检查?( ) A能够 B在小组协作下能够完成 C不能完成 (3)在小组协作下能否完成各传感器的检测?( ) A能够 B在小组协作下能够完成 C不能完成 (4)完成了本学习任务后,你感觉哪些内容比较困难?,评价与反馈,2小组评价及反馈 (1)你们小组在接到任务之后是否分工明确? (2)你们小组每位组员都能轮换操作吗? (3)遇到难题时你们分工协作吗? (4)对于小组其他成员有何建议? 3教师评价及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