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80469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_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涵义(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备点检管理与制度建设,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顾煜炯 教授、博士,为避免设备的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当前设备管理正由定期预防维修体制向状态维修体制转变,其根本目标是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设备状态维修是一个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领域,它是建立在生产效能、费用以及维修工程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已成为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及可用率、减少维修费用的有效途径。,设备状态维修的基本思路,2001年12月,原国家电力公司关于火力发电厂实施状态检修指导意见的2001745号文件,规划出了火电厂实施设备状态维修的基本策略和路线,同时指出掌握设备的状态是实现设备状态维修的基础,并将

2、设备点检作为实施状态维修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可见,实施点检定修制度是即时掌握设备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配合状态维修工作的推行,设备点检管理应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各电力企业贯彻和实施。,点检定修是实施设备状态维修的基本策略之一,一、“三好”、“四会” (一)管好、用好、维修好。 (二)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二、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 (一)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二)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 (三)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四)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五)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设备维修与管理有关术语的解释

3、,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三、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 (一)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安全完整。 (二)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 齿轮等处无油垢、无碰伤,各部分不漏水、不漏油、切屑垃圾清扫干净。 (三)润滑: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畅通。 (四)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安全无事故。,四、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和统计项目的计算方法 (一)设备固定资产创净产值率 设备固定资产创净产值率 - 100 式中 全年设备固定

4、资产平均原值 (年初 + 年末)设备原值/2。 (二)设备可利用率 设备可利用率 - 100 式中 修理停用台时 预防性计划维修停用台时 + 故障维修停用台时,即指设备交付检修之时起(预防性计划维修自生产部门停产变修,故障维修自通知检修),直至修完交验合格正式投产使用为止的全部停用台时。,企业全年创净产值总和(万元),全年设备固定资产平均原值(万元),制度工作台时 - 设备修理停用台时,制度工作台时,(三)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 100 (四)设备新度系数 设备新度系数 - 100 (五)设备故障停机率 设备故障停机率 - 100 说明:设备故障停机台时包括事故停机台时。,

5、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台数,主要生产设备总台数,年末企业全部生产设备固定资产净值(万元),年末企业全部生产设备固定资产原值(万元),设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 + 设备故障停机台时,(六)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 100 (七)设备大修理成本 每个修理复杂系数大修理平均成本 - (八)万元产值维修费用 万元产值维修费用 全年实际设备大修理费用总额(万元) * -,实际完成主要生产设备大修理计划内的台数,主要生产设备大修理计划台数,全年实际设备大修理的费用(元),全年实际大修理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之和,实际维修费用总额(万元),企业全年总产值(万元),(九)设备大修理平均停歇天

6、数 每个修理复杂系数大修理平均停歇天数 - (十)大修理质量返修率(保修期一律按3个月计算) 大修理质量返修率 - 100 (十一)主要生产设备事故频率 主要生产设备事故频率 -,全年实际完成大修理总的修理复杂系数,全年实际大修理总停歇天数,保修期内实际返修停歇台时,返修设备实际大修理停歇台时,主要生产设备全年发生事故次数,全年主要生产设备开动台班数,设备点检管理就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表工具,或精密检测设备和仪器,按照预先制订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施行全过程对运行的设备进行动态检查,找出设备的异常,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

7、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以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因此,点检管理是一种即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状态维修的科学管理方法。 点检管理最初是由日本从美国引进的预防维修制发展而成的,现已成为实施状态维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掌握设备的各种状态,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因此,点检管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概念,(1)定人:设立设备兼职的或专职的点检员。 (2)定点:

8、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员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3)定量: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4)定法:用什么方法进行点检,用什么仪器,还是用“五官”去感觉。 (5)定周期:根据不同设备的功能、重要程度以及不同设备的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6)定标准: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点检员对规定的点检内容都有一个检查标准,比如变形、磨损、振动、腐蚀。 (7)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又称点检作业卡,用以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8)定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9)定点检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

9、果的处理程序。对急需处理的问题,通知维修人员;对不急于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设备点检不同于传统的设备巡回检查。如果设备巡回检查是为了“观察”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那么设备点检管理则是为了把握设备的各种状况,揭示其状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实现预知性维修。 点检管理以设备一生为出发点,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功能,把与设备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的作用最有效地发挥出来,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即:接好设备、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因此,点检工作的基本特点: 1、点检组织专业化; 2、点检工作制度化;

10、 3、点检方法与内容标准化; 4、点检过程规范化; 5、点检结果信息化; 6、分析成果效益化。,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特点,1、点检管理是实现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 点检是预防性科学在企业的的应用和延伸;点检管理是生产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2、标准化、规范化是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础 点检管理的重点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性管理。标准化是衡量生产管理水平的尺度;规范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础。 3、“准确的原始数据”是点检管理重要的成果之一 准确的原始数据是掌握设备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也是实现状态维修的关键。点检数据的科学性、正确性、准时性、有效性,决

11、定技术管理和决策的水平,进而决定设备管理的水平。准确的原始数据对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以及故障、事故停机率和维修费用的大幅度降低起到决定性作用。,设备点检管理的涵义(1/3),4、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点检管理具有“可实施性”的必然途径 科学的基础管理首先是一种“理论存在”,其次才是“实施方案”。由“理论存在”向“实施方案”的转化,需要把握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过程控制、管理成果四个环节。点检管理由于管理内容细致繁多,管理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靠纸张作业既不经济也低效率。 信息化的点检管理手段可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现场采集、自动上报和统计分析,建造出一条从现场操作层到专业管理层、再到领导决策层的

12、“信息高速通道”,为状态维修提供详实而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5、点检离不开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现场参与 电力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技术状况、性能和运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即时发现和消除这些状态变化的现象和可能出现的时机,离不开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现场参与。没有全体生产人员参加的日常点检活动,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点检制。,设备点检管理的涵义(2/3),6、点检员是管理者 点检制的精髓是使管理职能重心下沉,把对设备管理的全部职能按区域分工的原则落实到点检员身上。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路线进行的。 7、由数据到效益 数据不加以整理不能成为信息;信息不加以

13、分析不能成为知识;知识不加以应用不能成为力量。 8、点检制把传统的静态管理方法推进到动态管理方法 点检是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它与维修相结合,是在设备运行阶段开展的一种以状态为核心的维修管理体系。,设备点检管理的涵义(3/3),1、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设备的缺陷和异常状态,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数据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实现设备的“零故障” 可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 4、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 日本在引进美国的预防维修制

14、(即点检制的初期)后,维修费用下降了20%-30%。,设备点检管理的意义,设备点检管理通常可分为日常点检和精密点检两大类,二者不可偏废。 日常点检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完成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精密点检工作的基础。日常点检工作的开展,构成了点检工作的基本框架。精密点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设备作出精细的调查、测定、分析,是日常点检工作的延伸,用于专业分析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能预测设备未来状态。要实施设备点检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策划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应用方案。,设备点检管理的分类,点检管理的发展过程,点检模式:模式的差异重点体现在点检员的功能定位,设备点检制是一种

15、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按照这种维修体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 在点检、运行、检修三者之中,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点检人员对其管区的设备负全权的责任,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订和修改维修标准、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编制维修计划、做好维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确保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点检制,点检制的“三位一体”,点检制的“三位一体”,是指岗位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状态检测)三方面的人员共同对同一设备进行系统的维护、诊断和修理。 与“三位一体”的点检制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