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1880455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火监火人培训技巧(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火监护人培训,安全职业健康部,典型案例,基础知识,A,监火职责,C,监护措施,D,基础知识,A,一、基础知识,燃烧,1、燃烧的定义、特点 定义: 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一种氧化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光、烟、或火焰。 特征: 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2、燃烧的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3、燃烧的类型 (1) 闪燃: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丙酮-20;乙醇12 ;乙酸39 等。 (2

2、)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甲醇385,乙醚160等 (3)自燃: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自发引燃。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 闪点、着火点、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一、基础知识,1、火灾定义 定义: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性质分类 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为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C类火灾为气体火灾; D类火灾为金属火灾; 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 F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火灾,一、基础知识,3、爆炸 定

3、义: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按照爆炸的性质不同,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爆炸上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一、基础知识,4、火灾的发展规律 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直到熄灭的过程,火灾过程一

4、般可以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的最佳时间。物质在起火后的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控制住或扑灭。,一、基础知识,5、灭火的方法 隔离法:将火源与火源附近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控制炎热蔓延。 冷却法:往火焰中喷入吸热量大的物质,降低温度,燃烧速度会减慢,当温度低于可燃物燃点时,燃烧停止。 抑制法(又称化学反应中断法):将抑制剂掺入燃烧区域,以抑制燃烧连锁反应,使燃烧中断而灭火。 窒息法:阻碍空气或其他助

5、燃物与燃烧物接触,使燃烧因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一、基础知识,1、使用灭火器材, 将安全梢拉开。 将皮管朝向火点。 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射向火焰基部。,拔掉保险销,将皮管朝向火点,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射向火焰基部。,四、监护措施,初起火灾扑救,2、使用室内消火栓, 打开消防栓箱。 延伸水带。 转开止水阀。 设置有消防泵远程启泵按钮的按下按钮。,四、监护措施,3、使用固定消防设施, 自动灭火系统。 正常自动喷放-30秒内撤离现场 未及时启动-启动手动按钮, 手动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手动启动按钮,消防泵控制箱-手动启动,自动水喷淋系统-手动打开雨淋阀,手动水喷淋

6、系统-打开对应区域常闭闸阀,动火监护人在动火前应接受作业区域消防设备应急操作方法培训,在突发火灾情况下,能及时操作扑救火灾,减小火灾损失。,四、监护措施, 火势难以控制时,及时撤离,不要盲目扑救; 按照疏散标志指示道路逃,走疏散楼梯而不要乘电梯; 当浓烟滚滚、视线不清时,不要站立行走,可采用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尽量使用湿毛巾等物捂住口鼻; 火灾时,一旦人身衣帽着火,应尽快地把衣帽脱掉,切记不能奔跑。身上着火,也可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四、监护措施,疏散逃生,1、动火作业定义 下列种类属于动火作业管理范围: (1)气焊、电焊或切割; (2)喷灯; (3)明火熬炼; (4)电钻、

7、砂轮、风镐(仅限于易燃易爆设备、管道本体及防爆区域内); (5)爆破作业。 注: 原设计在生产工艺中使用的切割、明火作业(含电加热等),不属动火范围。 厂区禁止焚烧枯草、杂物、垃圾及其它遗弃物。 厂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动火,一、基础知识,2、禁火区域范围 禁火区域范围涵盖全公司,除已划定的固定动火点外,动火作业都必须制定公司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防范措施,安排动火监护人。,具体禁火区域由各单位制定动火管理细则确定,一、基础知识,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近阶段国内造成严重影响的火灾事故案例,二、典型案例,国内案例,上海胶州路公寓火灾,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

8、28号公寓大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对54名事故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其中26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8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违规电焊作业,溅落的金属熔融物引燃下方脚手架防护平台上堆积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碎块、碎屑引发火灾。,典型案例,2011年4月17日,南京西路城市航站楼在改造施工中,切割动火产生的火星溅落到周围堆放的可燃物上,引发火灾。现场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南京西路城市航站楼火灾,2011年4月19日,武胜路电信大楼

9、空调房施工中,施工人员用砂轮切割金属空调风管,产生的火花及高温引燃风管内壁海绵,造成4人吸入有毒烟气死亡。施工负责人及施工项目部经理及相关人员被依法刑事拘留。,武胜路电信大楼火灾,二、典型案例,典型案例,2009年2月11日11点35分,某建设项目冷轧后续工程13.8米酸洗平台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60平方米,造成13.8米酸洗平台部分酸洗槽及五个电器柜烧损,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 1、动火作业前未清理动火点下方的PPH塑料刨花,被焊渣引燃造成火灾。 2、立体交叉作业缺乏联络和协调。,宝钢案例,公司火灾事故惨痛教训,建设项目立体动火引发火灾事故,二、典型案例,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针对这类

10、高空立体动火作业,应明确必须清理动火点下方及下方向受影响区域的可燃物,或使用石棉布等进行隔离。 动火证与项目一一对应。“炉子段、酸洗段”部位不明确,应为“13.8米酸洗平台酸洗槽下管道和电缆支架”。 确保动火证的有效性。 作业内容、动火点火灾危险性、动火方式、地点、动火人变动,必须重新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现场安全交底和确认不到位,二、典型案例,现场未清扫的大量PPH塑料刨花、烟盒等可燃、易燃杂物,现场配置的CO2灭火器材不适宜扑救固体火灾,应配置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立体交叉作业缺乏协调,二、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封闭液压管道动火导致人员死亡事故,2000年3月6日0:45分许,某厂粗轧机底部年修

11、时,为拆除液压系统AWC油缸连接管道法兰上的紧固螺丝,电焊工陶某在未安全确认的情况下进行切割,由于液压油管和法兰内处于压力状态,造成液压油喷射,遇明火引起燃烧。 事故导致3人轻度灼伤,1人死亡。,事故原因: 1、作业时被检修液压管道没有进行卸压。 2、点检与检修人员对液压管道相连接蓄势器系统没有卸压可能导致的作业危险没有充分辨识。,二、典型案例,该阀门在检修时应在压力源切断后打开卸压状态,但实际情况未打开,导致管道内压力继续存在(该液压缸有杆腔为背压腔,压力为30kgf/cm2),蓄势器,压力源(关闭状态),动火位置, 拆卸法兰接口螺栓严禁使用明火直接切割。 液压管道检修动火作业,必须在液压系

12、统(包括相关的蓄能器)卸压后进行。 在压力管道设备检修时,一定要卸压并确认挂牌,同时采取管道开放作业。 作业时,无压当作有压状态,人员要站立在法兰面45度处作业。,二、典型案例,监护职责,C,三、监护职责,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要求,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

13、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三、监护职责,动火监护人须落实动火作业监护职责: 动火作业前检查动火点周围情况,监督落实防火措施,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中对周围以及高空动火作业下方等受影响区域进行巡视,当现场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包括人和物),有权立即制止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结束后认真检查现场,在确认无火种隐患,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动火现场。其中: 高空动火作业及动火作业时火星飞溅可能影响到周围可燃物的

14、,动火作业结束后动火方动火人和监火人进行检查、确认,半小时后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在电缆夹层、电缆沟和其他有电缆的地方的动火,动火作业结束后,动火方动火人和监火人进行检查、确认,半小时后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一小时之内,委托方检查人必须到现场再进行一次检查。,监火人职责,三、监护职责,当动火作业出现以下不安全状态时,动火监护人有权制止动火,并向相关单位、人员报告: 未经动火审批,或超过动火作业许可证上规定的时间、范围的动火作业; 未经检查确认,擅自进行的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人员有违章行为的动火作业; 动火点周围发生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泄漏; 动火作业间断,动火监护人暂时离开时,监火人应收上动火

15、证,要求动火人停止作业; 动火作业现场发现新的安全隐患,在未得到消除前; 在室外动火作业中有较大风力(六级及以上),可能影响动火作业安全的。,需要制止的动火作业,三、监护职责,动火监护人应经过项目单位或所在施工单位的培训教育,熟悉作业区域及项目概况,掌握动火监护能力: 知晓所在检修、施工区域的工艺流程,熟悉区域平面布置,掌握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位置。 熟知所在区域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流程,以及消防设施使用操作方法(如消火栓、灭火器等)。 知晓所进行的检修、施工项目的概况,经安全交底清楚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熟练掌握被监护对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

16、范围。,监火人应具备能力,三、监护职责,监护措施,D,四、监护措施,动火作业前检查动火点周围情况,监督落实防火措施,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中对周围以及高空动火作业下方等受影响区域进行巡视。 动火结束后认真检查现场,在确认无火种隐患,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动火现场。,动火前确认,动火作业前,动火监护人必须经过安全交底,了解作业内容、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制定的各项防范措施是否落实,以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补充必要防范措施并落实,方可在动火许可证上签字,将动火证移交动火人开始动火作业。,四、监护措施,动火审批手续已经办理,动火内容与动火证上一致; 动火人证件齐全; 动火许可证上制定的防范措施已经落实; 已经根据现场实际补充完善必要防范措施; 消防器材已经配置; 动火工器具完好并使用规范; 本次作业队相邻单位没有影响。,1、动火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