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79684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_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评价基本知识(部分)一安全评价概述1.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安全是指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3.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4.危险是指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5.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6.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7.

2、风险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8.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9.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10.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11.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

3、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12.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13.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和伤害。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

4、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14.安全评价的作用1)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15.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16.安全评价的种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17.安全预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

5、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18.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

6、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19.安全现状评价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20. 安全评价的原理相关原性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21. 风险判别指标(或判别准则)是判别风险大小的依据,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22.

7、安全评价的原则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23.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24. 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定性评价时不对危险性进行定量化处理,只作定性比较。定性评价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将系统进行分解,依靠评价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价。25. 定量评价用设备、设施或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性量化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评价,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运用

8、数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评价。26.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7.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28.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教材P43页29.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30. 评价单元划分应遵循的原则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2)以装置和物质的特征划分评价单元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31.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涉及安全评价的规定有:第十二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

9、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二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第二十五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贮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

10、施;第六十二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第七十九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

11、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的有:第五十二条 到第五十七条34.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35. 安全评价规范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安全评价通则,二是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及行业评价导则,三是各类安全评价实施细则36.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个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布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三个层次为

12、国务院下属各部委颁布的政府规章,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交通部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的港口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第四个层次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等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如市安全生产监察规定、省安全生产条例等。3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涉及安全评价内容有:第七条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第十二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13、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38.安全评价方法对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39.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2)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3)评价资料的占有情况。(4)安全评价的人员。40.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

14、条件。41.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7)矿山安全对策措施;(8)安全管理对策措施。42.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心理、生理性危

15、险、有害因素6类;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43.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类型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44.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害因素分为七类,分别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有害因素。45. 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分为8类, 危化条例46. 事故应急救援的目的(1)采取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47.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1)从事故预防角度制订事故应急预案;(2)从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制订应急预案。48.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特点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49. 取得评价结论的一般的工作步骤收集与评价相关的技术与管理资料;按评价方法从现场获得与各评价单元相关的基础数据;经数据处理对照相应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