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77806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_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个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一、安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生产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因此不存在安全管理问题。十八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传统手工业劳动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替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随着工业的发展,伤亡事故日益增多,职业危害也日益严重。而生产规模越大,技术越新,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也就越大。在世界石油化工生产史上最为惨烈的事故是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碳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件。泄漏了

2、45吨甲基异氰酸酷剧毒物,短短几天,2500多人丧生,4000多人濒于死亡边缘,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10多万人终身残疾。1986年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力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1人当场死亡,大量强辐射性物质泄露,成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直至今天,受污染地区成年人发病率比一般水平高2030%,儿童则高出50%。 上面列举的特大恶性事故虽然为数很少,但是损失和影响也相当严重的大大小小事故,但惨痛的事件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当地的空气和水被严重污染,其危害一直延续到今天。就世界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其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在世界手工业革命向工业革命、

3、技术革命向信息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仅靠劳动者的经验和直觉来保证安全生产是不可能的,必须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管理,并铺以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和危害。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是较早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安全管理的国家。自60年代开始,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设计、研制过程中。建立了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SSE),有专门的安全与卫生机构一一职业安全保健署(OSHA)和环保署(EPA)。90年代之后,美国建立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OHSMS)即工管理体系。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统一规范下,世界各国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OHSM

4、S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颁布实施了“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厂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以及“五项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它们目前仍是指导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导性法规。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体系,提出了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主产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安全管理方法,最主要的是系统安全工程,开创了安全工作新

5、局面。同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劳动保护法,并正式确定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主产的指导方针。开始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这一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使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由行政管理转入了法治管理的轨道。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如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系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逐渐彼认识,并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的研二、安全管理的含义及任务 1.安全管理的含义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为目的,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

6、种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它是围绕企业安全业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安全管理的任务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实现安全化作业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管理的任务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人类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致受到伤害和职业病的危害;二是制订各种规程、规定和消除危害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办法、措施;三是告诉人们去认识危险和防止灾害。具体地讲,有以下七个方面: (l)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

7、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化安全的要求,保障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劳动者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常常接触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使用机器时,有被绞辗受伤害的危险;用电时,有电击电伤的危险等。如果机器设备设计得不合理,或者操作者对其运行规律认识不足和使用不当,就会发生事故,导致设备损坏,伤害操作人员。例如,完善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做到“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预防绞辗事故;在机器的转动危险部位装上联锁装置,万一发生异常情况即能自动切断停车,以防误操作造成伤害,

8、在起重设备上安装各种限位装置、超负荷限制器等保险装置,以预防起重机过卷扬、出轨、超载等造成的事故;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革,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化要求,使劳动者根本不接触危险因素,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伤亡事故的可能。 (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做好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微波、噪声、高温等危害人体的因素。如在钢铁冶炼和轧钢、锻压、铸造等工艺过程中,劳动者经常接触火花、高温、热辐射等;在有色

9、金属、化工原料、医药、化肥、化纤、塑料染料等行业中,铅、苯、汞、铬、铰、硫化氢、二硫化碳、有机氯等有毒物质及易燃易爆物质,经常危害职工的健康,在采矿、采石、隧道施工、地质勘探、机械制造以及石英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的原料破碎、过筛、搅拌等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往往造成职工患尘肺病。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从“防”字出发,积极采取治理措施。例如,采取密闭、湿式作业、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防止粉尘危害。对生产噪声的地点和设备,采取隔声或消声措施,以减少噪声的危害,保护操作人员。总之,在生产劳动中,劳动者的健康可能受到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以致对人体产生危害。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对女职工实行特殊

10、保护。我国女职工数量很大,其中大部分在生产第一线。女职工不仅是企业的一文重要力量,而且还担负着哺育下一代的光荣义务。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主要是妇女生理特点的需要。由于生理特点,女职工比男职工对物的敏感性高,患病率也高,特别是在月经期、怀孕期、生育期,受毒敏感性和患病率比平常时高。而且妇女担负着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她们的健康直接决定和影响下一代的体力和智力水平。因此,实行女职工劳动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劳动力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1988年国务院颁发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政策,做好经、孕、产、哺四期的保护工作。在这四期内

11、,女职工要相应地避免凉水作业、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调离有毒有害作业点等。同时,末成年工严格禁止从事强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作业。搞好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动者有适当的工余休息时间,使劳动者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操作,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从一些事故中可以发现,有的事故是由于过长的劳动时间和过大的体力劳动强度,使劳动者疲劳不堪所造成的。所以,无节制的加班加点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而且容易造成事故,直接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不能用拼体力、拼设备,搞短期效应。要做到均衡生

12、产,使企业生产持续地发展。同时要结合季节的特点,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搞好防寒防冻保暖。(5)对企业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整、处理和上报。 (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从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和内容来看,它是一个兼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安全科学在理论上与其他各个学科,如技术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法学都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技术性复杂的安全科学。企业领导必须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任务和内容,精心组织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6S管理“6S

13、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6S管理实施原则:(1)效率化:定置的位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2)持之性:人性化,全球遵守与保持;(3)美观:作产品作文化征服客户群。管理理念适应现场场景,展示让人舒服、感动。 6S管理精髓:(1)全员参与:董事长一线员工,所有部门:生产、技术、行管、财务、后勤;(2)全过程:全产品研发废止的生命周期人

14、人保持改善保持管理活动(3)全效率:综合效率,挑战工作极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执行6S的好处(1)提升企业形象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吸引客户,增强信心;(2)减少浪费:人员 门口的展品区、时间 取分子筛、场地 杂物乱放,其他东西无处放。(3)提高效率:良好环境,心情,摆放有序,省时省力,减少搬运作业。(4)质量保证:做事认真严谨,杜绝马虎,品质可靠。(5)安全保障:通道畅通,宽广明亮,人员认真负责,事故少。(6)提高设备寿命:清扫、点检、保养、维护;(7)降低成本:减少跑冒滴漏,减少来回搬运;(8)交期准:一目了然,异常现象明显化,及时调整作业。 三、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安全生产,防止

15、职业危害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企业的行为准则必须服从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民的需要,最重要的莫过于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健康的需要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是关系到保护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企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决不能脱离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这个前提。 2.有助于企业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定

16、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写进了我国的宪法和安全生产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安全生产。1952年毛泽东主席指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1996年,江泽民对安全管理提出了“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安全生产总则等都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只有走上遵守法律的正确轨道,才能做到守法经营、合法生产、安全生产。 3.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