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70894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_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解读,金瑞强 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手机:13607719984 电子邮件:,规范发布,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0年4月15日发布,2010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号:AQ/T90062010,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由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国发20042号) 近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陆续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必要制定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规定,使企业的安全生

2、产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对各行业已经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形式要求、基本内容、考评办法等方面也有必要要作出相对一致的规定,以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调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有必要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并以行业标准的形式予以发布。,制定基本规范的必要性,“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基本规范中得到了明确而正式的定义,“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

3、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这一定义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而标准化法中的“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制定、实施国家、行业等标准,来规范各种生产行为,以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二者有所不同。,基本规范的内容,基本规范共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核心要求等5章。在核心要求这一章,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

4、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基本规范的特点,有三大特点: 一、采用了PDCA 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P-Plan)、实施(D- Do)、检查(C-Check)、改进(A-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二、广泛适用性 对各行业、各领域普遍适用。基本规范总结归纳了煤矿、危险化学品、金属非金属矿山、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已经颁布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中的共性内容,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共性基本要求,既适应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又

5、避免了自成体系的局面。 三、体现了企业主体责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基本规范的重要意义,有三大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基本规范涉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的要求明确、具体,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有利于进一步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规范的各项规定,尤其是关于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的规定,可以更好地

6、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设定了各项法律制度。基本规范是对这些相关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企业的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一、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二、规范性引用文件,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

7、害警示标识(GBZ158)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三、术语和定义,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

8、团体或个人。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四、一般要求,1.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2.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3.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

9、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五、核心要求,(一)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

10、安全生产职责。,(三)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

11、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

12、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五)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

13、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

14、、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15、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六)生产设备设施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

16、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七)作业安全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