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67927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it准时生产方式_jit设备管理课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设备管理,一、设备及设备管理 二、设备的选购、安装与调试 三、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四、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一、设备及设备管理 (一)设备:企业中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 状态,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劳动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的总称。 (二)设备管理: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 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状态和 价值运动状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 1、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均衡性。 2、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

2、,第十章 设备管理,(三)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1、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 2、选择、购置、安装、调试、验收所需设备; 3、合理使用和维修保养; 4、适时改造、调拨和更新报废; 5、合理的经济管理:合理筹集、使用资金、计提折旧、费用核算等; 6、制度管理,第十章 设备管理,(四)设备维修发展概况 1、事后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 2、预防维修: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和定期检查和维护 保养。 3、生产维修:根据设备重要性选择不同的维修方法。 4、维修预防: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 5、设备综合管理:在设备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

3、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第十章 设备管理,二、设备的选购、安装与调试 (一)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1、选择原则 总的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 具体来讲,需考虑以下因素: (1)生产效率:应与企业的长短期生产任务相适应。 (2)配套性:性能、能力方面的配套性。 (3)可靠性:精度保持性、零件耐用性、操作安全性。 (4)适应性:与原有设备及所产产品相适应。 (5)节能性:能源利用的性能 (6)维修性:可维修、易维修、售后服务好。 (7)环保性:噪音、有害物质排放符合标准。,第十章 设备管理,2、经济评价 (1)投资回收期 (2)设备的最小年平均寿命

4、周期费用法 式中: cy设备的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 I 设备购置费用(基本投资) Ci 设备在第i年的使用费用 Te设备的经济寿命,第十章 设备管理,Cy,=,I+ CI,Te,i=1,Te,第十章 设备管理,(3)设备最大综合效益法 (4)费用效益法 (5)年费法 式中: x使用t年的年平均费用(元) Ci某年维持费(元) K0设备原值(元) Ktt年的设备残值(元) t 某一年份,第十章 设备管理,(6)现值法 (二)设备的安装、调试 安装:在基础上,找平、灌浆、稳固,使设备精度达到安装规范的要求。 调试:清洗、检查、调整、试运转、验收、移交。 应由设备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工艺技术部门协同

5、调试。,三、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一)设备的合理使用 设备的使用是设备寿命周期中所占时间最长的环节。合理的使用设备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设备效益。 合理的使用设备应注意: 1、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设备满负荷运转 2、严格操作程序,保证设备精度 3、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合理配备操作工人 5、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工作制度,第十章 设备管理,(二)设备的磨损理论 1、设备的有形磨损: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震荡、磨 擦、腐蚀、疲劳或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的设备实体的损耗。也 称物质磨损。 (1)第种有形磨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及、 化学反应等原因造成的有形磨损

6、,又称使用磨损。表现为: 零部件尺寸变化,形状变化; 公差配合性质改变,性能精度降低; 零部件损害。 (2)第种有形磨损:不是由于使用而产生的,而是源于 自然力的作用所发生的有形磨损,又称自然磨损。,第十章 设备管理,(3)有形磨损曲线(规律) 设备有形磨损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初期磨损阶段 磨损速度快,时间跨度短。对设备没危害,必经阶段,叫“磨合” 或“跑合”。 第阶段:正常磨损阶段 最佳运行状态,磨损速度 缓慢,磨损量小,曲线呈平稳 状态。 第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磨损速度非常快,丧失精 度和强度,事故概率急升。,第十章 设备管理, ,磨损程度,时间,零件磨

7、损示意图,2、设备的无形磨损:不表现为实体的变化,却表现为设备原 始价值的贬值,又叫精神磨损。有两种情况: (1)第类无形磨损: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劳动 生产率不断提高,致使生产同种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劳动减少, 成本降低,从而使原已购买的设备贬值。不影响设备功能。 (2)第类无形磨损: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出现性能更完 善和效率更高的新型设备,致使原有设备陈旧落后,丧失部分或 全部使用价值。又叫技术性无形磨损。其后果是生产率大大低于 社会平均水平,因而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第十章 设备管理,(三)设备故障曲线 1、设备故障: 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

8、, 使设备暂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 (1)突发故障:突然发生的故障。发生时间随机,较难预 料,设备使用功能丧失。 (2)劣化故障:由于设备性能的逐渐劣化所引起的故障。 发生速度慢,有规律可循,局部功能丧失。 2、设备故障率: 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比率。,第十章 设备管理,3、设备故障曲线(规律) 实践证明,可维修设备的故障率随时间的推移呈图示曲线形状,这 就是著名的“浴盆曲线”。设备维修期内的设备故障状态分三个时期: (1)初始故障期 故障率由高而低。材料缺陷、 设计制造质量差、装配失误、操 作不熟练等原因造成。 (2)偶发故障期 故障率低且稳定,由于维护不 好或操作失误造成。最佳工作期。

9、(3)耗损故障期 故障率急剧升高,磨损严重, 有效寿命结束。,第十章 设备管理,时间,故障率,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耗损故障期,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四)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 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1)维护保养:是指人们为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消除隐患 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保护工作。按工作量大小和维护广度、深度: 日常保养:重点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状况。由 操作人员进行。 一级保养:普遍地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局部调整。 操作人员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 二级保养:对设备局部解体和检查,进行内部清洗、润滑。恢 复和更换易损件。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协助下进行。 三级

10、保养:对设备主体进行彻底检查和调整,对主要零部件的 磨损检查鉴定。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配合下定期进行。,第十章 设备管理,(2)设备的检查: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性能、零件的磨 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以求及时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并能针 对发现问题,提出维护措施,做好修理前的各种准备,以提高设备 修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日常检查 定期检查 2、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对设备的磨损或损坏所进行的补偿或修复。其实质 是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 (1)设备修理的类型 小修:对设备进行的局部修理。拆卸部分零部件。 中修:对设备部分解体,工作量较大。 大修:全面的修理,对设备全部拆卸分解,彻底修理

11、。,第十章 设备管理,第十章 设备管理,(2)设备的修理定额 修理复杂系数 是表示设备修理复杂程度的基本单位 机械修理复杂系数(C620车床)、电气修理复杂系数(0.6kw防护式异步鼠笼电动机)、专用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修理劳动量定额 是指企业为完成机器设备的各种修理工作所需要的劳动量标准。 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 是指设备交付修理开始至修理完工验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 修理周期 是指新设备由开始使用至第一次大修的间隔时间;或指相邻两次大修的间隔时间。 修理周期结构 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内所安排的各种检修的次数和次序。 修理间隔期 是指相邻两次检修的间隔时间。,3、设备维修制度 (1)计划预修制:按照

12、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设备磨损理论,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校正和修理,以保证设 备正常运行。主要内容: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 (2)计划保修制: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三级保养和修理。有:三级保养加大修;三级保养、小修加大修;三级保养、小修、中修 加大修。,第十章 设备管理,(3)全面生产维修制度(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 全员参加的、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的、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 基本思想 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四、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一)设备寿命与设备更新 1、设备寿命:指设备可运行的年限。 (1)物理寿命:无法运行 (2)技术寿命:无形磨损导致丧失使用价值 (3)经济寿命:年平均费用最低 (4)折旧寿命:提完折旧 2、设备更新:用新型设备更换原有的技术落后或经济上不 合理的旧设备。有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两种方式。,第十章 设备管理,(二)设备的技术改造 1、概念:设备的现代化改装,广义的设备更新方式。是 针对设备的无形磨损而采取的局部补偿的设备更新方式。贯穿 于设备使用的整个过程。 2、内容: (1)大型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 (2)将普通设备改造成专用设备 (3)对设备的重点部件进行改造 3、特点: (1)相关性强 (2)针对性强 (3)适应性广 (4)经济性好,第十章 设备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