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859466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位”作用,却处于融资弱势的不对称地位,融资约束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尽快完善并落实各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应尽早筹建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作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及相关配套体系,使之与商业性金融协调配合,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约束相关理论概略(一)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理论依据根据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

2、,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03年3月7日,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正式对外发布。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分别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领域制定了划分标准。其中,工业领域中小型企业标准为:职工人数3 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零售业中小型企业必须符合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的标准;批发业中小型企业必须符合职工

3、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的标准。按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标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 1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广泛存在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美国小企业数量从1970年的1 118万家,增长到1980年的1 620万家, 1990年的2010万家,1998年的2 300万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0年代的43%上升到1990年代的50%。日本1994年中小企业6479 532家,占企业总数的99.1%,从业人员4227374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8.05%。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国或地区企业总数的97%-99.7%,就业占55%-78%,在国内生产总值 (

4、GDP)中所占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中小企业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脊梁”。尽管历经几次工业化浪潮,生产日益走向集中,垄断盛行,大企业逐渐张扬显赫,但中小企业并没有被吞噬,反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存在是受一定经济规律支配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孜孜不倦地探寻这背后的规律。 1958年,施蒂格勒发表规模经济一文,提出企业最佳规模的概念,否定了企业越大越有效率的观点。施蒂格勒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使用完全相同的资源,那么长期成

5、本曲线只有唯一最低点,即只有一种产出规模是经济的。但实际上,企业拥有的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资源利用效率亦不可能完全相同,那么最佳规模也不是唯一的。施蒂格勒提出,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企业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这表明,中小规模的企业如果满足生存检验条件,完全用不着羡慕大企业。卡尔松(Carlsson,B.)、阿科斯 (Acs,Z.J.)、萨瑞克(Thurik,R.)、格罗斯曼(Grossman)等经济学家分别从技术进步、企业家精神、消费者偏好和监督成本等方面论证了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与此同时,大企业也不再轻视和漠视中小企业,双方由对峙逐渐走向互相扶持,二者在利益这一共同点上也产生了一些

6、协调机制,这是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大企业通过地区规模经济和零部件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规模经济,节约交易费用。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由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地位和“拾遗补缺”作用,已提升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的新高度,在吸纳就业、发展产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中小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强位作用1.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是竞争,竞争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中小企业的广泛存在

7、提供了众多的竞争主体,竞争者数目直接影响到竞争的激烈程度,影响到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大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大企业则天然具有限制竞争的动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市场机制真正的维护者。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重视中小企业促进竞争的作用更有特殊意义。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我国经济生活中仍然大量存在行政性垄断现象。行政性垄断背后往往有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极难根除。破除行政性垄断,既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培育竞争,扶持大批中小企业,对垄断企业形成“逼宫”阵势,迫使其进行市场化改革。2、中小企业为增加就业、稳定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其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比较高

8、。国有企业改革中释放出大量的富余人员,但我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我国劳动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现状调查显示,国有企业65.2%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企业趋向于以资本代替劳动,中小企业则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目前全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5亿左右,其中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有 1.1亿人左右,占73%。19781996年,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增劳动力1 000万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是涉及能否为经济

9、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的头等大事。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中小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渠道农民收人增长缓慢一直是困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提高不上去,农村市场很难启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受到严重制约。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是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乡镇企业提供给农民的工资收入1996年为4 380亿元,2002年为8 200亿元,年均增长9%。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到2002年的34。4%,其中 2002年从乡镇企业增加的收入约占净增部分的50%。乡镇企业的发展,

10、为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乡镇企业职工的生活需求,又为农村的市场启动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4.中小企业是扩大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一方面通过向大企业提供优质廉价的零部件和劳务促进大企业出口,另一方面又独立生产具有本身特点的优势产品直接出口。1996年乡镇企业出口额6 008亿元,接近全国出口总额12576亿元的50%。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大多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国家财

11、政收入提供了重要来源。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提供利税总额5 14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提供2000亿元,占近40%;应缴增值税1 500亿元,占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应缴增值税2477亿元的61%。”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79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5%的增长速度,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达30%以上。据有关部门测算,乡镇企业增长速度每变化3.7个百分点,就会带来国内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的增减变化。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位”功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全面建

12、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关键。中小企业的繁荣对于扩大就业、启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力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毅夫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符合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企业应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是启动投资的主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亮点”;吴敬琏等人也指出,中小企业不仅是当代经济的主要创新力量,而且是当前我国经济实现有效增长的关键。但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却面临诸多制约和阻碍因素,其中金融约束是突出矛盾。(三)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外源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形式的间接

13、融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及各国政府的政策性优惠贷款。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及国家宏观经济的现状,无论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中小企业均存在障碍。1.内源融资方面。内源融资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企业和企业主自身的积累;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包括折旧费及非付现费用、保留盈余等;三是企业内部集资。由于经营规模、信誉保证、还款能力等限制,与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相对容易,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方式。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内源融资的发展。2.外源融资方面。第一,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遵循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基本原则。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发放贷

14、款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规模的资产作为担保,要求企业有可确定的赢利能力与潜力,以保证按期还本付息。中小企业资产少、规模小,银行自然惜贷。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到现在,企业领域已经出现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像海尔这样的年销售额上百亿,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达数百亿的著名企业。这类企业是银行争贷的对象;第二层是经过多年发展已打下基础的集团公司,这类企业因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产和信誉,与银行的关系也比较融洽;第三层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最多,普遍信誉较低,可抵押资金少,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不敢轻易给其贷款。除了资金安全性的考虑之外,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还有所有制歧视方面的原因。实际工作中,相关执法部门对于

15、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坏账追究责任时常常网开一面,对私营企业贷款坏账的追究则严格得多,银行信贷人员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尽量不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目前70%以上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投向国有大中企业。第二,资本市场。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筹资机制,但股票发行、债券发行仍有较高要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依靠资本市场融资难上加难。第三,政府优惠贷款。1999年6月,国务院决定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扶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该项基金首期额度为10亿元,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是一大喜讯,但其资金数额毕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资

16、金需求。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政府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总的来看,尽管目前社会资金相对充裕,但无论是间接融资体系还是资本市场,都不能给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些企业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正面临第二次创业,还有大量起点高、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企业正处于创业期,这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进入了更加迫切的阶段。如果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加剧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地下融资活动,构成我国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隐患。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一)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一般理论分析融资约束是各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为普遍并关系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并从理论上给予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