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52583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导论教学课件7章节(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国秘书性工作的 历史沿革,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思考练习,知识体系,学习和了解中国秘书性工作产生的基本 条件; 学习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对中国 秘书性工作的影响; 学习和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各阶段秘书性 工作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秘书性工作,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秘书工作,第一节 秘书性工作的发端和中国 奴隶制社会的秘书性工作,第一节 秘书性工作的发端和中国 奴隶制社会的秘书性工作,一、中国秘书性工作的发端,二、中国奴隶制国家秘书性 工作,1. 古代秘书性工作产生的基本条件 从秘书的原始性社会身份特征和秘书工作 的职业特性来看,人类社会秘书性工作的发端 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见图7

2、-1)。,一、中国秘书性工作的发端,图7-1 古代秘书性工作产生的基本条件,1. 古代秘书性工作产生的基本条件 古代秘书性工作产生的过程中,国家和文 字的产生是必要条件和基础(见图7-2)。,一、中国秘书性工作的发端,图7-2 古代秘书性工作的产生,2. 中国古代秘书性工作的发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原 始氏族公社的首领在管理庞大社会组织的过程 中,逐步提出了需要并付诸实施: 为部落首领配备辅助服务; 原始性办文、办会、办事等秘书性活动的 产生;,一、中国秘书性工作的发端,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中国约在公元前21世纪,就从原始社会 进入奴隶社会。夏、商及西周三个王朝,均 是奴隶占有

3、制政权。,二、中国奴隶制国家 秘书性工作,夏是中国古 代的第一个朝代。 夏自公元前21世 纪至公元前17世 纪,统治近500 年左右。 夏王朝官制 已有了明确分工 的奴隶制官僚系 统(见图7-3)。,(一)夏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图7-3 夏王朝的奴隶制官僚系统,夏王朝的左史、右史、巫祝、遒人、秩宗 等,均为秘书性人员(见图7-4)。,(一)夏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图7-4 夏王朝的秘书性人员,夏王朝使用的文书,都是以奴隶制国家君 主名义发布的命令,内容都是宣传征战的意义, 激励奋勇杀敌,宣布奖惩等(见图7-5)。 从已经掌握的历史文献资料看,“誓”是我 国最早的国家文书。,(一)夏王朝及其秘书性

4、工作,图7-5 夏王朝使用的文书,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以后存在时间较长的 一个奴隶制政权。从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后 建立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11世纪商王纣被周 武王所灭,历时600年左右。 商王朝的国家秘书性工作,已经初创了一 些管理制度: 一是确立了国家公文格式; 二是初步建立了国家文私归档保管制度; 三是太史寮内秘书性人员有了初步的分工, 各司其职,并有负责长官统一进行管理。,(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商王朝奴隶制国家的秘书工作已初具规模 (见图7-6),对我国古代秘书性工作的发展, 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图7-6 商王朝的秘书工作,商代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享

5、有绝对权力 (见图7-7)。,(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图7-7 商代的统治,商代的国家秘书性工作有了发展,“六太” 中有不少秘书性工作人员(见图7-8)。,(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图7-8 商代的秘书性工作人员,表7-1 商王朝史官的分类,(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商王朝的史官有十几种,大体可分四类,具体 如表 7-1 所示。商王朝末年出现了国家中央秘书机 构,称之为太史寮。,商王朝国家文书有所发展,形成了大批策命、文 告、法典、图法、盟辞、官契、券书、簿书等文书。 按文书的载体分,商王朝的文书可分为三类:甲 骨文书、金文文书、简牍文书(见图7-9)。,(二)商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图

6、7-9 商王朝文书的分类,西周王朝(公元前 11世纪公元前 771 年),共 290 多年。两周王朝已由奴隶制神权 统治转变为奴隶制贵族统治,实行了宗法血缘 等级制度。 西周制定了繁缛的周礼; 西周很重视乐,专设官员管理; 周代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西周已有配套的教育制度; 西周的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三)西周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随着两周王朝社会的发展,其国家秘书性工作 也有所发展: 秘书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卿事寮”和 “太史寮”并列的情况; 巫史分离; 周朝官署皆设史; 专设“天府”收藏保管国家公务文书,并实行了 副本存档制度; 保密制度有所加强,盗窃者即受严刑处罚;

7、形成了采风调查制度; 西周的秘书性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则。,(三)西周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西周公文运行有了一定的程序,国家公文分类 更为明确,公文撰拟产生了起草、讨论、修改、润 色的操作环节,提高了文件质量。西周还出现了公 文用印制度,以加盖印章强化官府的权力和信用。 程序: 君主发布的文书由史官(太史、内史或王官内 的女史)拟制; 中央政府各部门的文书由其秘书性人员拟制; 法典由太史总掌; 设有行夫官职负责传递公文。,(三)西周王朝及其秘书性工作,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秘书性工作,二、中国封建社会早期 的秘书性工作,三、中国封建社会中期 的秘书性工作,四、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的秘书性工作,一、中国封

8、建社会,中国封建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2600多年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封建时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封建社会早期(公元前770年东汉末年) 封建社会中期(三国两晋明代中期) 封建社会晚期(明代后期鸦片战争前),一、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 2. 秦汉时期的秘书性工作 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二、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 秘书性工作,1.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兴的地主阶级子弟的“士”人充当秘书性官吏。 采用了新的文书裁体,除甲骨文书外,普遍采用 了竹木、缣帛等。 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

9、,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 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保密制度有所加强,创建了封泥制度。 文书档案拓宽了利用范围,除了作为统治施政的 工具外,还用作传授知识的工具和编写典籍、史册的 材料。,(一)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2. 秦汉时期 秦汉王朝的秘书性工作在以下方面出现新变化: 皇宫内秘书性工作与政务秘书性工作分开。 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扩大。 中央秘书性工作的分工更细 地方政府、监察系统及军事组织配备秘书性人员。 秦汉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成为全围通用的文字。 书写材料的进步,开始采用毛笔和纸张。 形成了更为规范的秘书性工作制度。 文书档案的管理加强,形成了文书档案保护制度。 秘书性官吏的选任采用了任命

10、、察举、征召、辟 除等多种形式。 创办了培养秘书性人员官吏的学校,形成了对秘 书性官吏的考核办法。,(一)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表7-2 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不同时期,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如表7-2 所示。,(二)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 1. 三国两晋南北朝秘书性工作 2. 隋唐秘书性工作 3. 宋辽夏金的秘书性工作 4. 元及明代前期的秘书性工作 城市秘书性工作 1. 城市行政秘书性工作 2. 城市经济组织中的秘书性工作,三、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 秘书性工作,1. 三国两晋南北朝秘书性工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各个政权为适应封建割据 需要,都设置了中央和地方官僚体系,配备

11、了办文 辅政的秘书性人员。 在这一历史时期,纸张正式成为公文的统一使 用的载体。 从梁陈开始,文章有了“文”与“笔”之分,“笔” 后来发展为应用文。 重视收集、保存文书档案,设专门库房保管。 官府组织专人编史,私人史家也编纂史书。 在秘书性官吏中,不少就是著名史学家。,(一)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表7-3 隋的秘书性工作,2. 隋唐秘书性工作 隋唐建立了以刑律为后盾的一套秘书性工作的 制度。隋唐秘书性工作,如表7-3、表7-4所示。,(一)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表7-4 唐的秘书性工作,2. 隋唐秘书性工作,(一)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3. 宋辽夏金的秘书性工作 宋代的秘书工作制度有所发展。

12、辽、夏、金的官制与宋王朝官制有所不同,其 总的特点是藩汉并行,自成系统,既有藩,又袭汉。 4. 元及明代前期的秘书性工作 元朝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了急传铺,健全了 公文急传的驿站网络。建立了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 对秘书性官吏的选任、使用也加强了管理。 明初官制分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后废 中书省及丞相,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直接对皇帝负责。,(一)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与政治中 心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往往与经济文化中心 有密切的关联,到这一时期的城市,已发展 到相当的规模和十分繁荣的程度。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秘书性工作主 要包括:城市行政秘书性工作和城

13、市经济组 织中的秘书性工作。,(二)城市秘书性工作,1. 城市行政秘书性工作 城市行政秘书性工作的特点: 城市管理方面的秘书性活动增多; 官营工商活动中的秘书性工作增多。 2. 城市经济组织中的秘书性工作 为了加强商业、手工业的管理,宋代开始按行 业组织“团行”,手工业中的行也有称为“作” 。明代 普遍称为“行”或“铺行” 。行会有专职或兼职的秘书 性人员。 明代前期,各大城市已出现会馆。会馆一般有 管事等秘书性人员。,(二)城市秘书性工作,(一)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 明清两代国家家机关的规模及职能进 一步扩大,各国家机关的秘书性工作的机 构、职能及业务活动也得到发展。 在秘书性人员的选拔上,明

14、代虽沿用 科举考试的方式,但比以前各朝代的范围 要广,规模要大;清代对秘书性人员的选 拔更为重视,除考试选拔外,还要有一定 的从政经历。,四、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 秘书性工作,1明代 中央国家机关的秘书机构阵容强大: 内阁设有制敕房、诰敕房; 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协助皇帝; 有通政司、行人司、尚宝司等秘书性机构; 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备设司务厅; 户、刑内部设照磨所,置照磨、检校等官吏。 2. 清代 清王朝的国家机关内,秘书性机构更为庞大: 设有典籍厅,分南北两厅; 设有满本房、汉本房和蒙古房; 没有满票处和汉票处, 设有诰敕房,专掌审查、颁发诰敕文书。,(一)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3. 明清

15、秘书性工作制度 明清两代的秘书性工作制度更为完备。 明清两代的秘书性工作的特点(见图7-10)。,(一)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图7-10 明清两代的秘书性工作的特点,1. 明清王朝处理民族事务中的秘书性工作 在清代,中央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 务和外交事务,特命王公、大学士兼理院务。 2. 外交事务中的秘书性工作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外交活动日益频繁,外交 事务方面的秘书性工作也得到发展。 在清代,中央有理藩院主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院内专设有外馆、俄罗斯馆等操办外交事务的秘书 性机构,聘有懂外语、少数民族语言的秘书 性人员。,(二)对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的 秘书性工作,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第三

16、节 中国近现代秘书工作,一、晚清秘书工作,二、国民党政府的秘书 工作,三、战争年代中国共产 党的秘书工作,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 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 变化,引起中国秘书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一、晚清秘书工作,晚清时的秘书工作(见图7-11)。,(一)秘书机构的变化,图7-11 晚清时的秘书工作,鸦片战争后,晚清的公文文体也有了变化,出 现了不少对外公文种类,如条约、照会、国书、全 权证书、谈话纪略、出使报告、护照等要。 文件档案的内容,突破了传统的皇家官僚文件 档案的范围(见7-12)。,(二)公文文体的变化,图7-12 文件档案的内容,在秘书人员的构成上,晚清权臣及地方 大员均大量使用幕僚,他们充当官员近身的 参谋助手,出谋献策,办理文案,处理日常 事务。 民间还出现了专门培养幕僚的私人开办 的学校 “ 幕馆 ” 。幕僚不属政府任用的 官吏。,(三)幕僚制的兴盛,(一)国民党政府秘书机构 国民党政府称“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 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院。五院 各司其职,对“国民政府”负责。 国民政府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