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85161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甲复评需医师背诵的院感内容(更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序号内容1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知识2对于经血传播的病人,工作人员应注意执行的措施3耐药菌的隔离措施4标准预防的6项措施5WTO需要清洁双手的五个时刻6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7血培养采集与运送规范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增加科室监控小组成员职责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知识【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一般指一周)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

2、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流程】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科主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开展调查,并报告主管院长,通报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本科室(部门)24小时内有2例及以上工作人员出现腹泻或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时,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1. 临床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在做好报告同时,应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原因,制订有效控制措施,组织落实;2. 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3. 医务部组织对感染者及可疑感染者进行诊

3、疗,护理部组织实施有关的护理措施。4. 做好消毒隔离及各项防控工作;5. 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的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6.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控制效果作出综合评价,总结调查报告,进一步完善防范措施;对于经血传播的病人,工作人员应注意执行的措施:穿刺或手术时,小心操作,避免锐器伤;小心处理针头等锐器物,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接触或可能接触血液、体液时戴手套;必要时加戴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若发生锐器伤,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现场即时处理伤口或粘膜并报告感染管理科。耐药菌的隔离措施:1、主管医师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并在晨会通报全科,

4、主管医师开具接触隔离医嘱,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2、护士长组织隔离措施的实施,如粘贴隔离标识,床尾悬挂手消毒剂,调整床位(尽量置单间或置于病房一侧),限制或减少探视,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每次接触该病人前后在床旁即用手消毒剂搓手15秒钟;如果使用手套或隔离衣,在离开该病房前即要求脱去并用手消毒剂搓手;隔离伤口如需换药则安排在处理完其他伤口后在床边进行;安排责任制护理,减少交叉感染机会。3、工人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浸湿的毛巾擦拭治疗车、床头柜床沿床架;监护仪及呼吸机表面等用75%酒精纱布擦拭,呼吸机管道按要求更换及灭菌处理;轮椅等不能单独使用的物品每次用后需消毒处理,外

5、出检查有专人陪同并交代对方科室做好隔离及消毒;4、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标准预防的6项措施1、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代替洗手。2、接触或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脱手套后仍需要立即洗手。3、操作时或近距离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患时戴口罩,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还应当戴防护眼镜甚至面罩。4、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确需回套针头时只能单手操作。5、根据情况使用隔离衣。6、设立隔离病房。需要清洁双手的五个时刻直接接触病人之前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程序之前直接接触病人之后接触血液或体液之后接触

6、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之后(WHO手卫生指南:只要手无可视污染,则用手消毒剂搓手15秒钟)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现场处理:1、用肥皂液(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使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不主张使用3%碘酒。可以包扎伤口。报告本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记录表”,科主任或护长签字后到感染管理科。血培养采集与运送规范一采血时机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

7、使用前;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二. 皮肤消毒及采血步骤1. 皮肤消毒程序:采血前医务人员应当做好手卫生,再按以下程序进行血标本采集。1) 对采血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每次用茂康碘棉签2根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直径不小于5 CM,每次涂擦后均需等待30秒钟,共涂擦消毒2次。等待30秒钟或等待干燥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种消毒剂都不可能是瞬时杀菌,等待的目的是为了让消毒液有充分的时间杀菌,减少污染。等待的时间可用于

8、消毒培养瓶口塞。2) 对碘过敏的患者,则使用 75 %酒精按以上方法进行消毒。3) 注意在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如果病人手臂皮肤不够干净,则需增加擦拭次数或清洁皮肤后再进行皮肤消毒。在消毒后不要触摸穿刺部位。2. 培养瓶消毒程序: 1) 茂康碘棉签1根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 秒钟。2) 用无菌棉签1根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的消毒剂。3.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1) 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2) 使用真空管采血勿需更换针头(如果行第二部位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内。4. 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9、5. 一定要在条形码标签上明确记录每瓶的采血时间和部位。三运送接种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细菌室(工作时间8:0017:30)。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下暂存,但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血标本接种到血培养瓶前或后,均不得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插管前1.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 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3. 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二、插管时1 使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

10、 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 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2 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三、插管后1. 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及通畅,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3. 如要留取尿标本,应通过无菌操作使用注射器从尿管中抽吸,不得从集尿袋中采样。4. 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这项措施已被证明对预防CAUTI无效。5. 怀疑是导尿管阻塞时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6.

11、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7.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8.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9. 疑是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0.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每2周更换导尿管1次,集尿袋更换2次/周。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 置管时1. 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的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

12、,皂液洗手并消毒双手,穿洁净手术衣或隔离衣;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 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 采用0.3%的茂康碘消毒穿刺点皮肤两遍,每次涂擦消毒后应等待30秒钟,以便消毒剂杀灭定植菌,消毒范围应足够大。4. 建议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尽量使用单腔导管。5. 工作人员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 插管后1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多汗、渗血明显的患者宜选无菌纱布。2 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定期更换穿

13、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每周2次,专用贴膜每周12次,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3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处理。4 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6 输液管的更换频率不要超过每三天1次,但在输血或输脂肪乳后或停止输液时需更换。7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8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不能回放导引线,注意观察员,必要时拔管。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9. 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

14、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1. 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口腔冲洗,每天23次。2.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3.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5. 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00mg/dl。6. 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7.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如要插管,尽量使用

15、经口的气管插管; 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H2O以上; 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手卫生处理; 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不可流向患者气道,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但不得倒在室内地上;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及时添加,每天彻底更换; 及时停用镇静剂,每天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职责(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督促、检查管床医师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工作,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督促监控护士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三)督促、检查本科室病原学检查的开展情况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等各项医院感染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