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复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47177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演替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群落的演替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群落的演替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群落的演替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群落的演替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落的演替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演替复习(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落的演替,(一)什么是群落演替?,例如,在某一林区,一片土地上的树木被砍伐后辟为农田,种植作物;以后这块农田被废弃,在无外来因素干扰下,就发育出一系列植物群落,并且依次替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1、概念:,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二)演替的类型,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 (

2、1)世纪演替 :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年代计算。常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貌的大规模改造而发生。 (2)长期演替 :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作为长期演替的实例。 (3)快速演替 :延续几年或十几年。草原弃耕地的恢复演替可以作为快速演替的例子,但要以撂荒面积不大和种子传播来源就近为条件;不然弃耕地的恢复过程就可能延续达几十年。,(二)演替的类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按基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 (1)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

3、群落的形成过程。,(二)演替的类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有: (1)内因性演替 这类演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得到改造,然后被改造了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形式。 (2)外因性演替 这种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气候发生演替(由气候的变动所导致)、地貌发生演替(由地貌变化所引起)、土壤发生演替(起因于土壤的演变)、火成演替(由火的发生作为先导原因)和人为发生演替(由人类的生产

4、及其他活动所导致)。,(二)演替的类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有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例如由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 异养性演替:如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二)演替的类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二)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系列,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地衣植物阶段,(1)旱生演替系列,苔藓植物阶段,裸岩阶段

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乔木植物阶段,点此播放教学视频,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点此播放教学视频,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点此播放教学视频,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

6、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4。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 ,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地衣和苔藓阶段,草本植物到灌木阶段,点此播放教学视频,(2)水生演替系列,沉水植物群落阶段,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挺水植物群落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系列,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

7、上演替过程的完全相同吗?,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否一定能演替成森林?,不一定。如果水分不充足,或许只能发展 到稀疏的灌木阶段。,2。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越来越复杂吗?,不一定。如耕地或草原的沙漠化过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反之,如果是由顶极群落向着先锋群落演变,则称之为逆行演替。,3演替进展与逆行,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特征,点此播放教学视频,随着演替的进行,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 和数量会不断发生

8、变化。演替过程只要不遭 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 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直到达到 顶极群落为止。,(四)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进展演替,逆行演替,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五)演替的终点顶极群落,单元顶极理论:其要点是同一个气候区内 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 征完全是由当地的天气决定的。,多元顶极理论:其要点是同一个气候区域 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同时存在,这个顶极 群落的镶嵌体侧是由相应的生境镶嵌决定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

9、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放牧可以导致草地植被退化,其表现是植物群落的种 类成分和结构具有简单化趋向。草原退化时,最明显 的环境变化是土壤变得坚实,有机质含量下降,侵蚀 作用加剧。严重时可导致荒漠化,从而使整个生态系 统发生变化。例如,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过去曾是一 片丰美的草原,近300年来由于长期的开垦与过牧, 目前已变成一片流沙。,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

10、洪容 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

11、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耕还林。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

12、耕还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10年前退耕还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7 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8 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退田还湖。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 950 km2“长”到了5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

13、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 350 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 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31010 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点此播放教学视频,退牧还草。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

14、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生物入侵:,1。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2。外来入侵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1)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2)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3)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4)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5、。,点此播放教学视频,4。主要种类:,微甘菊(广东伶仃岛),水葫芦,飞机草(西双版纳),大米草(东南沿海),每年仅这几种主要外来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了574亿。,3。原因:缺少天敌、气候适宜,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生物入侵,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

16、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生物入侵,美国白蛾,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生物入侵,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生物入侵,水葫芦 (凤眼莲),点此播放教学视频,1.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A,点此播放教学视频,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3. 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