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43363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思维Chap1思维科学第2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 1 思维科学,如何思维比思维什么更为重要。 歌德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 劳厄,有一位希腊的年轻人,不远万里四处拜师求学,为的是能得到真才实学。他很幸运,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学识渊博者,他们感动于年轻人的诚心,都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年轻人。可是让年轻人感到苦恼的是,学到的知识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他感到了极度的困惑,这种苦恼实施折磨着他,使他寝食难安。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远方的一位智者,据说这位智者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任何难题。他见到智者,便向他倾述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智者想一个办法,能让他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智者听完了年轻人的倾述之后,静静的想了一会儿,

2、接受慢慢的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年轻人听后大为惊诧,不解的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智者笑道:“这两者当然不同了,求知识是求之于外,当你对外界的世界了解的越深越广,你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自然会感到学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的越多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股来自于内在的智性和力量,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年轻人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智者,你能讲的更简单一些吗?”智者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打柴,一个早早的就出发了,来到上山后发现自己忘记磨柴刀了,只好用钝刀劈柴

3、。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在家把柴刀磨快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柴更多呢?”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对智者说:“你的意思是,我是那个只顾砍柴而忘记磨刀的人吧!”智者笑而不答。,1、思维概述,1、思维的定义: 哲学认识论:思维是在人脑中展开的对事物的理性研究过程,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心理学:思维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生理学: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与脑中产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等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 信息论:思维是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通过思维达到对客观事物的

4、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认识。,2、思维活动,(1)思维过程的智力运演 思维以动态、过程的形式存在,通过各种智力运演来实现。 基本的智力运演是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也包括比较、分析、推理的智力运演。 (2)思维与实践活动 思维起源于劳动;实践为思维提供了感性材料;而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思维加以认识和反映。,(3)机器的工作和人的思维 机器在某种范围内可以代替人脑的工作,达到和人的思维相同的结果,有时比人脑的思维速度还要快一些;而机器的“思维”是依据既定的程序,轮流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式,找到符合当前问题的解; 而人的思维是在了解了问题的各要素以及之间的

5、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3、思维是资源,(1)思维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修电机例)(二战后美国的重视例) (2)思维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思维资源只有经过物化、凝结,才能存在和显现出来。 (3)思维是一种机器丰富的资源 (科教兴国战略,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4)思维是一种易老化的资源,2 思维的三要素,一、思维的主体 思维主体是指从事思维活动的承担者。 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掌握一定思维方法和科学实践手段的人可以成为思维的主体。 1、思维主体的社会性 原始的思维用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表达情感,多用语言的形式,从而扩大了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是人类思维发生的基本的和决定的因素。,2、

6、思维的历史性 思维主体的发展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演变的。 思维方式随历史进程而演变 思维主体的组织结构有分散的专业化 3、思维的实践性 提出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需要 人所特有的思维结构和图式 4、能动性 思维主体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二、思维主体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个人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处理实际问题的一种本领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即思维主体在实践中收集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分析,提出问题的基本能力 2、科学思维的能力 感知觉能力;记忆储存能力;逻辑加工能力;思维的调控能力;思维的想象能力等。 3、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分为自然语言、科学语言、数学语言等 4

7、、自我优化知识结构的能力,二、思维的客体,1、思维客体的特点: 思维课题以实践课题为基础; 在思维活动中接受肢体的观念改造,是思维客体的本质; 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思维课题的客观依据; 2、思维客体的类型 可以分为物质客体和精神客体,依据存在方式有可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自然客体:即思维主体的活动指向自然界 广义:指宇宙 生命世界:1、人类世界; 2、非人类世界 非生命世界:实物和场 社会客体:是由人和社会物质系统要素构成 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 精神客体:主体活动所指向的精神现象 包括精神活动(认知、情感、意志等) 包括精神产品(知识、理论、文艺作品等),思维的种类(未

8、用) (一)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二)依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集中 (辐合 )思维和发散思维 。 (三)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四)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直觉思维和分 析思维 。 (五)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经验 思维和理论思维 。,三、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 1、二者在思维活动中形成矛盾关系 思维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过程; 主客体的矛盾贯穿与思维活动的始终;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主体不断追求实现主客体统一的过程;,思维活动以主客体的实践关

9、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价值关系; 首先,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指人的生存关系,可以分为生存与体验、生产与消费、认识与价值等不同的侧面; 其次,从思维活动的内在层次上说,主客体之间以信息相互作用为基础,以人的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内容的反映过程; 其三,从思维活动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来说,思维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2、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 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有改造作用; 一方面,是主体的目的和本质力量对象化,客体被改造为适合主体的需要的对象“自然的人化”; 另一方面,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技能等“人的自然化”,4、思维的工具,即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10、人们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思维操作的中介系统,是连结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桥梁;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方法,以及思维运算过程中的所有使用的物化一起等, 揭示思维活动的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进行思维时,使用了什么样的思维工具和手段,遵循怎样的思维路线和建构方式。,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个理性的认识或反映方式,是一个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转换过程或方式; 某种思维方式可以看做思维加工的流水线,如“模块结构”、“流程结构”等形式; 某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广泛性、稳定性和典型性,为该时代的大多数人所采用; 构成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为:价值标准和思维空间(思维角度、层次等);,思维传统: 一般意

11、义上的思维传统是在历史上由各种社会因素积淀而形成的。 思维传统总是同一个民族历史上的意识形态、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社会风尚、民族习俗、文化因素连结在一起; 如思维定势、绝对化思维、连续性思维等。,3 思维的特征和品质,一、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反映依赖事物的固体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2、间接性 思维往往通过其他事物(知识与经验)作为中间媒介间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 3、问题性 思维总是指向与解决某个问题 4、能动性 思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二、思维的主要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 衡量思维的抽象水平和难易程度 2、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样 3、思维的批判性 严格评估思维的材料,提出质疑 4、思维的独创性 新颖的方式,较好的发散性 5、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速度和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