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9184310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含答案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怀疑与学问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作者顾颉(ji)刚原名诵坤字号铭坚评价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二、字词积累1、重点字程颐(y)譬如(p)步骤

2、(zhu)懒惰(du)塾师(sh)大儒(r)停滞(zh)虚妄(wng)2、重点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

3、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5.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

4、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一)深层探究1.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

5、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第段和第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段还写第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第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段,又写第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第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6、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3.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第句提出论点,第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句举例论证论点。第B11B13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二)探究论证方法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

7、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很有说服力。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第5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

8、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

9、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三)探究语言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语

10、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

11、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二、写作借鉴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证明中

12、心论点2.事理分析的透彻周密3.引用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三、课外积累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2.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5.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6.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7.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8.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9.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现事物的异

13、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赫塞)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程颐(y)塾师(sh)流俗(s)随随便便(bin)B.譬如(p)大儒(r)国难(nn)腐草为萤(yn)C.步骤(zhu)停滞(di)张载(zi)不攻自破(p)D.懒惰(du)虚妄(wng)凶险(xin)辨伪去妄(wng)解析:A选项“程颐”的“颐”读“y”;B选项“腐草为萤”的“萤”读“yng”;C选项“停滞”“滞”读“zh”。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懒惰解析:A项“辨论”应为“辩论”。B项“虚忘”应为“虚

14、妄”。C项“锻练”应为“锻炼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D)经过、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B.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控别4.读课文,写出下列加点代词所指代的内容。(1)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思考(2)这是谁说的。这: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3)都是这样产生的。这样:四个“常常(4)我们信它,因为它“是”。它:传说的话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表述不正确的一一项是(A)A.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学者要会疑。C.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D.学则须疑。解析:怀疑态度表述不科学,不能作为论点。阅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

15、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