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37308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概论003第3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第1章技术与技术方法论(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篇:技术与技术方法论,第一章 技术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 技术体系 第三章 技术发展 第四章 技术方法: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自学时间,10月28日,即本周五,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为自学时间:学习指定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没有讲过的内容,熟悉教材体系,思考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2,3,第一章 技术本质与特征,技术从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它既是人类有目的的改造与控制自然的活动,也是这一活动所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与知识手段,同时也是这一活动的成果各种技术制品以及其他非物质性的成果如技术知识等。 本章将首先探讨技术的本质与一般属性,然后进一步考察技术的构成与技术体系,以及技术发展模式。,4,

2、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点,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所构建的世界之中,到处可以看到技术装置、产品与工艺。 但倘若要我们对技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马上就会陷于困境之中。技术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但最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熟视无睹的东西。,5,定义技术的基本方式 如果综合一下已有的有关技术的各种定义,不难发现,定义技术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从技术与人的关系出发 (2)从技术与生产、经济的关系出发 (3)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出发 (4)从认识论的层面看技术 (5)从形而上学的层面看技术,6,(1)从技术与人的关系出发 这是一种联系人性来理解技术的方式。按照这种理论,技术制品是人的体外器官,它们是人

3、的自然器官的模仿与延伸。( Ernst Kapp:技术的体外器官理论) 技术具有三种功能。( A. Gehlen:技术是客观化了的人类器官) 首先,技术补偿人体器官的缺陷。 第二,技术加强已有的器官,一把锤子或斧头加强了人手。 第三,技术替代器官。轮子是这种技术的例子,它替代了我们的腿。 技术是客观化的人类器官。,7,(2)从技术与生产、经济的关系出发 在这里,技术或者被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或者被理解为体现在工艺制造程序和产品设计上的专有知识与信息。 如经济学家罗森布鲁姆(D. H. Rosenbloom)认为,技术是企业发展、生产、传达其产品和服务的知识、诀窍、技艺的理论与实务及其总

4、和。,8,(3)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出发 这是一种依据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来定义技术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两极,一极是自主技术论或技术决定论,另一极是社会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把技术视作社会中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观点看来,技术一方面超越于社会,是一种自主性的存在,超越道德与人类抉择的竟技场;另一方面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底、基础与前提,以及我们未来生活的最终决定者。 社会决定论,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把技术视作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一个社会建构。,9,(4)把技术当作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这种方式认为,技术是一种认知形式或程序活动。因此,应该把技术同人类的另一些知识形态如科学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 技术追求的不

5、是知识,而是生产给定种类产品的有效性。,10,(5)从形而上学层面出发 对于海德格尔(M. Heidegger)来说,对技术的本质的追问,需要从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回答。技术不是手段,也不是所谓的人类活动,而是一种展现(事物的出场与呈现),一种与自然(如树的成长)而不同的非自然的展现方式(床的制作)。,11,技术含义的历史变化,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技术作为关于技术现象及其本质的抽象的一个特定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含义也在不断变换与更新。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原意是指技能、技巧和能力等。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春秋末期齐人所著考工记中讲到,“天有时,地有

6、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指出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时、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 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显著进步,技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导致了技术的理论化趋向,产生了技术科学,从而使得在技术的构成要素中,科学、知识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时,“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转变成technology,其后缀ology有“学问”、“学说”之意。在这里,技术在一定的意义上意指所谓的工艺学,甚至出现了后来的所谓的“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的说法。 不难看出,技术是一个历史性范畴,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12,国内学者

7、的综合技术定义:操作体系,基于技术含义的历史变化,综合已有有关技术的各种定义,可以把技术理解为:那些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1 1 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3,(1)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干预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正是发明和创造了技术,并凭借技术去干预自然,索取自然界的资源,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技术涉及到物质装置 是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的物质手段,它们既包括象扳手一样的简单工具,也包括象汽车船舶一样复杂系统,甚至还包括象输油管道系统与电网等一样的巨大网络。,14,(3)技

8、术涉及到技艺 无论是烹制一块蛋糕的配方,还是操作一台计算机或熔炉的规程,都属于技术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技术也可以指称那些从事某一工作时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4)技术涉及到知识 发明家和工程师在设计和发展新的技术装置时,必然要求助于人类已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成果。正是在这里,技术同科学发生着紧密的联系。 在今天,科学的发现常常成为技术发明的先导,而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已愈来愈密切地结合在一起。,15,(5)技术涉及到目的 技术活动是一种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类活动。人们之所以从事某一具体的技术活动,总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技术不仅能够使人在可怕的、变幻无常的环境(甚至包

9、括人文环境)中成功地生存下来,另一方面也在超越求生的意义上强化着人的各种能力,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例如,为了经济实力的提高而发展技术和使用技术)。 (6)技术是一种可操作性的体系(后面讲到) 人类正是借助技术这种手段去改变与控制自然的。,16,技术总是指称如下几种东西的任何一种:,技术知识、规则与诀窍 工程或其它的技术实践,甚至包括对应用技术知识的特定职业态度、规范与假定 由技术实践所生产或制造出来的物质工具、装置与人造物 由技术所带来的社会的技术状况或特点。等等,1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关于技术本质的基本论述,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的,认为技术起

10、源于劳动,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因此,人的劳动过程,实际上是借助包括劳动手段、工具及其技能、方法在内的技术,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因此,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一个表现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0,1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

11、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这个观点是十分深刻的,因为: 第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人类单凭自身的体力很难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即使是在远古时期,原始人也需要运用最原始的工具作用于自然,离开技术,人的实践就很难进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技术是人利用自然物的机械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工具,技术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充分展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9,第二,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

12、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这里理性和目的并不直接使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发生数量上的变化,而是借助技术工具的中介作用,使自然界发生物质形式与能量形式的变化,同时在自然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曾引证黑格尔的话:“理性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理性的狡猾总是在于它的间接活动,这种间接活动让对象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它自己并不直接参与这个过程,而只是实现自己的目的。”1 技术是实现理性目的的手段,这正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的观点。 1 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03,20,第三,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

13、 技术的演化推动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从原始时期混沌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天人对立,再到将来的自觉的天人合一的演化。在人类早期,人的能力十分低下,在技术水平上刚刚摆脱利用自己的本能使用粗糙工具的时期。但是,“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1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把自然作为索取的对象,从而走向了与自然的对立,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人类应当通过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并进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21,

14、第四,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马克思主义把劳动资料与经济时代联系起来,实际上就是把技术发展水平和不同经济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强调了劳动资料(技术)在经济时代改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马克思深刻地做出了“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的科学论断。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4。,22,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技术的自然属性首先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技术是

15、不存在的。 技术的自然属性其次体现任何技术都首先具有自然性。 一方面,从石器、铜器到铁器,从简单的工具人手开动的复合工具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的庞大技术体系,都具有自然的属性,都需要自然物质基础,归根结底是大自然所提供、所馈赠的物品。 另一方面,技术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然过程,这种自然过程表现了自然的必然性。例如煤的燃烧产生热能,热能可以转变为机械能和电能,这期间虽有人参与其中,但它们又都是自然过程。技术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后果。人们对技术的利用也都要以相应的自然后果为基础。,23,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必然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受到社会规

16、律的支配。 首先,人类创造和利用技术具有鲜明的、现实的社会目的性。发明蒸汽机是为了解决矿井抽水问题,无线电的发明是为了实现无线、远距离与多个活动对象(海洋上的船只)的通信联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研制是为了适应军事上高速运算的需要。目的性是技术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是客观的社会需要在技术领域中的反映,又表现为技术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目的性越明确,使用价值越大,越能推动、激励人们去开拓新技术。 其次,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技术的社会应用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是技术社会属性突出的表现。对某一技术的取舍或为了达到同一目的、选择何种技术,不仅决定于自然条件,还要受到经济因素、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信仰、观念、社会生活和民族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蒸汽机的出现。(克隆人技术正处于社会选择之中),24,技术的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 技术的工具性指的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体系,具有其作为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对技术的工具性的强调,导致一种技术中性论的观点,认为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