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3536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小学课件模块一(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素质,模块一 职业理念,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章 学生观,第三章 教师观,二、 素质教育的政策,一、 素质教育概述,三、 素质教育的目标,第一章 教育观,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 素质教育概述,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返回,二、 素质教育的政策,素质教育思想和 政策的初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 至1994),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 (1994-1999),素质教育政策的 不断改进和完善 (1999-2005),素质教育写进 义务教育法 (2006),返回,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一)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二)

2、素质教育的目标,返回,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 的终身可持 续发展,返回,五、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返回,二、 “以人为本”的涵义,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三、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第二章 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返回,二、“以人为本”的涵义,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

3、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返回,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 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 中的人,学生是社会 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 文化背景的人,返回,二、 教师专业发展,一、 教师职业概述,三、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三章 教师观,四、 终身学习的意识,五、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一、 教师职业概述,从广义上讲,

4、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一、 教师职业概述,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一、 教师职业概述,(三)教师职业的特点,一、 教师职业概述,(四)教师劳动的特点,一、 教师职业概述,(五)教师的职业素养,返回,二、 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二、 教师专业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二、 教师专

5、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二、 教师专业发展,(四)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发现、解决教 学问题的能力,内容呈现,返回,三、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返回,四、 终身学习的意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学会学习,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返回,五、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返回,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六、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