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834627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教学作者左为恒周林演示文稿20第6章节2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第二十讲,2,二、滞后校正,1、滞后网络,令,3,其对数幅频、相频特性如图所示:,同理,可以求得:,滞后网络实际上是一个低通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高频噪音。,4,2、基于频率响应法的滞后校正,(1)应用原则:,当系统对 要求不高,低频段-20dB/dec斜率占有较宽的频带,且希望 在此频带内时,可选择滞后校正。,(2)设计步骤:,例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 试设计校正装置。,5,a、根据静态品质指标的要求,求出K值:,b、画出未校正系统的频率特性:,转折频率:1、2;,6,求出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c、确定新的增益交界频率:,原系统在此频率下,具有的相角

2、裕量为:,其中: -为要求的相位裕量;,-为附加相位裕量,用以补偿滞后网络引进的相位滞后。,7,一般取:,此地,有,即,解出:,8,在此c2下,原系统产生的相位裕量可以满足校正后的要求,然后由此求出, 的确定如图所示:,即当: 时,即为所求。,9,d、求滞后网络的值,即有,本例解出:,e、确定滞后网络的转折频率:,一般选取1/T为新的增益交界频率的1/21/10;,本例选:1/4,1/T=1/4 *(0.43)=0.1。,10,故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系统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校正后的相位裕量为:,f、作出校正后的频率特性如下:,11,可得:,即满足系统要求,说明系统校正正确。,如果稳定

3、裕量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将交界频率再往左移,从新计算,再进行试探。,12,小结:,13,注意:,1、在滞后校正中,我们利用的是滞后网络在高频段的衰减特性,而不是相位滞后特性;,2、由于滞后网络的衰减作用,使增益交界频率移到低频点,该点的相位裕量能够满足要求;,3、滞后网络将使系统带宽降低,交界频率左移,从而使系统的瞬态响应变慢;,4、滞后校正引入一个滞后的相位,故有降低系统稳定性的趋向。一般用于动态平稳性要求严格或稳态精度要求较高的系统。,14,例2:单位反馈系统原有的开环传递函数G(s)和两种串联校正装置Gc(s)的对数渐近曲线如下所示。 a.写出每种方案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 b.分析Gc(

4、s)对系统的作用,并比较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15,故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将G(s)和Gc(s)两条曲线进行迭加,容易得到校正后的曲线,如下图所示:,16,校正后,稳态精度不变,稳定裕量加大,提高了系统的平稳性,增强了对高频干扰的抑制作用,但剪切频率变低,导致闭环频宽变窄,响应速度下降。,17,因而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容易作出校正后的曲线如下图所示:,18,校正后,低频段没有变化,系统的稳态精度不变;中频段斜率由-40变为-20,稳定裕量加大,改善了系统平稳性;而剪切频率也有提高,调节时间减小,快速性好,但是抗干扰的能力有所下降。,19,6.7 习题: 1, 8,20,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