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字教学简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817596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象形字教学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象形字教学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象形字教学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象形字教学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象形字教学简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象形字教学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形字教学简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象形字教学简述研究象形字,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便是:什么是象形字?对象形字继续进行分类,历来有很多种观点,段玉裁将象形字分为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两类,还有人按照视觉效果,将象形字分为正视、侧视、仰视、俯视等类别。考虑到象形字标准模糊的问题,笔者作出了下述分类,象形字按照如何象其物来表意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类:象具体实物之形。这类字既包括象实物整体之形的象形字,如“鱼”“木”等,字形所表示的即为该字字义;也包括象实物突出部位的象形字,如“羊”等,用羊身上突出的犄角来象羊之形。以上均属于描绘性的图形符号。附有添加成分的象形。这类字不是完全象实物本体,而是添加了一些相关成分来象形,如“州”本义水中

2、陆地,但除去表陆地的部分之外,还添加了水的成分,类似的还有“果”“雨”“眉”“须”“元”等。象抽象之形。做这样的归类,就可以将“大”“臣”“立”等原本不好定义归属的字归于象形字之列了。对象形字作这样的分类,有利于明确象形字的分类归属,从而为我们确定现代汉语常用字中的象形字奠定了基础。根据这种界定标准,本文从现代汉语常用字中选出象形字189个,并从中确定了38个象形字进行逐一分析,包括对每个字的字形演变、本义及引申义的发展、该字的教学法等进行简要阐释。按照象形字的字义分为关于人及人的身体部件、动物、植物、普通事物、以具体之形间接表意等五大类。1.1. 象人及人体部件之形的象形字1.1.1. 人人

3、,说文人部释义为“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452页.本义为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字在古文字中写作、等形,象侧面屈膝立着的人,双臂自然垂向前方。总体来讲,“人”字字形及其字义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有小篆中形体较为婉转,反导致其象形程度降低。到了隶楷文字阶段,“人”之写法大变,其象形程度几乎丧失殆尽,几乎完全成为了一个符号字。在汉字教学中,“人”是十分常用的,授课时写出古文字的人字写法,并对学生摆出手臂向前自然下垂、屈膝侧立的姿势,这个字的字形便一目了然了。而且以这种表演的方式增添了课堂

4、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能够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记住这个字。1.1.2. 儿儿,说文儿部释义为“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儿”在简化以前写作“兒”,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某些现代编纂的字典辞书中将其定义为会意字,从臼从儿,是没有道理的。说文解字中对“臼”的解释是“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从臼从儿的“儿”在古代是“人”的重文,臼与儿组合在一起,很难会意为“婴儿”的意思,很显然,这种会意的说法是讲不通的。儿(兒)的甲骨文,金文,篆文,从字形来看,诚如说文解字像一个人的头骨(即婴儿的囟门)没有长合。在谷衍奎的汉字源流字典中提到“儿字甲骨文像幼儿张口嘻笑露

5、少量牙齿形,表示还是幼儿,牙尚未长齐。”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第370页.如果按照这种观点,那么金文、篆文中儿字字形看起来牙齿逐渐增多了又该作何解释呢?由此看来,说文解字的解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关于“儿”字的教学,由于“儿”这个字本身笔画十分简单,而其古代象形字体相对复杂,因此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专业解释,只做简单的一般介绍就好,可以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讲解。1.1.3. 子子,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有少许头发、囟门、身子的初生婴儿,金文略微复杂。古文加了两只胳膊,婴儿身子变为一竖,篆文承接古文省去头发,字形变得更加简省,李阳冰对此的解释是“子在襁褓中足并也。” 本文所引

6、李阳冰.广转引自曾令香.儿缀考.山东大学, 2006.根据字形来看,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说文子部释义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谷衍奎认为这种解释显然是根据当时社会思想而对“子”字进行的附会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第39-40页.。然而笔者的观点是,许慎并没有指出“子”字具体所象之形,然而“万物滋,人以为称”实际上已经指出了“子”其实是人类滋生繁衍的新生儿的称呼。汉字教学时,按照“子”字的大致轮廓,让同学们联想到一个初生婴儿的形象加以记忆即可。有了“子”字的基础,还可以由此引申出很多汉字的教学,如孕、存、好、仔、字等。1.1.4. 女女,说文女

7、部释义为“女,妇人也。象形。”甲骨文象一个屈膝、双臂自然垂于胸前交叉的女子,从这个姿态中可以看出其顺从、卑微的姿态,这与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社会现象是分不开的。金文篆文随着线条化程度的提高,象形化程度的降低,隶定为女,也就是现在的“女”字。“女”字的教学,可以利用汉字的表意性,从“女”字的甲骨文形态开始,从造字角度出发,讲解“女”字本身造字时的最初意义,然后再讲解其演变,这样有助于理解记忆,也增强了趣味性。围绕“女”字,还可以从中引申出很多汉字的教学,据学者统计,汉语大字典收“女”旁字达956个,除了部分异体字、简化字、讹字、音义不详字之外,有意义的尚有六百多个,仅说文解字中由“女”组成的合

8、体字就有“姓、娶、婚、妻、姑、妹”等244个,记住一个“女”,就可以认知由“女”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女”有关词语的意义。可见认知“女”字的象形源流和中国文化对于汉字教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1.5. 长长,说文 長部:“久远也。从兀,从匕。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亾声。者倒亾也。”由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来看,“长”字象拄着拐杖的长发老人,因为古人不理发,头发长年龄大,由此看,许慎的这种解释就极为牵强了。“长”字现在的形体和甲骨文、金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笔画简省,在教学时可以简要介绍“长”字的上古字形及其本义,笔者还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这个字“一撇一横长,竖钩加拐杖,

9、如果头发短,就等它长(zhng)长(chng)”这样一首儿歌,即让学生们了解了“长”的本义,还可以让学生们记住“长”的两个读音。当然,这种教学法只适用于会说不会写的学生,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记住儿歌也是一个负担。1.1.6. 心心,说文心部:“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说文解字一书创作时还没有发现甲骨文,许慎主要依据小篆字形,据甲骨文字形可以清楚地看出“心”字象心脏之形。而金文字形和篆文字形象形程度降低,许慎以篆文做参考,得出“心”字为象形是正确的,然而以五行之说来解释“心”字,就有了附会之嫌。“心”字的教学可以利用这样一组图片来完成,如让同学们根据图画去联想汉字字形,从

10、而记住它。1.1.7. 口、舌、目口,说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甲骨文,金文,篆文,象张着的人嘴之形。舌,甲骨文,金文,古文,篆文。说文舌部:“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千,从口,千亦声。”许慎的这种解释指出了舌的本义,然而许对其字形的解释不确。目,甲骨文,金文,篆文。说文目部:“目,人眼。象形。”“舌”和“目”字的教学需在“口”字的基础之上,既可以根据字形来讲解,也可以利用字谜游戏,如“一物有千口,你有我也有”(谜底:舌)、“三口紧相连,不作品字猜”(谜底: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1.1.8. 牙、齿、耳牙,金文,篆文,说文 牙部:“牙,牡(壮)齿也。象

11、上下相错之形。”本义为大牙。齿,说文齒部:“齒,口齗(龈)骨也。象口齒之形。止声。”甲骨文,象门牙之形。金文、古文、篆文逐步发展演变,字形越来越象臼齿之形,这种字形的变化实际上正反映了“齿”字字义的演变。“齿”本义指门牙,成语“唇亡齿寒”可以作为其本义是门牙的有力证据。后来,“齿”字的字义发生了转移,发展到今天,“齿”不再单独使用,而是与“牙”“臼”等连用,组成“牙齿”、“臼齿”等词。耳,甲骨文,金文,篆文。说文耳部:“耳,主听也。象形。”本义为耳朵。这三个字的教学都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其古代字形,再联系字义进行识记。“耳”字的教学还可以和“目”联系起来,两个字中间都有两横,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人有

12、两只眼睛,两个耳朵来进行识记。1.2. 象动物之形的象形字1.2.1. 鱼鱼,说文鱼部释义为“水虫也。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解字中这一解释即为该字本义。甲骨文金文篆文,发展到现代的“鱼”我们可以发现其字形逐渐简化,但依然能够看到明显的象形痕迹。授课时,可以将该字的甲骨文字形、篆文字形、展示给学生,再按照甲骨文的轮廓加以修改,使之逐步接近于现代汉语中的“鱼”字字形,让同学们可以看到“鱼”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记住这个字。1.2.2. 马马,说文马部:“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说文解字中这一解释即为该字本义。甲骨文金文篆文,发展到现代的“马”我们可以发现其字形逐渐简化,但依然能够看到

13、明显的象形痕迹。教学时,可以将该字的甲骨文字形、篆文字形、展示给学生,再按照“马”的现代字形给学生们讲解出一匹马的形象来,如先写“”(横折)象马鬃之形,再写“”(竖折折钩)象马身,最后写上一横表示马的四条腿,让学生们像画简笔画一样来写这个字,从而加深记忆。1.2.3. 燕燕,说文燕部:“燕,玄鸟也。镊口,布翅,枝尾,象形。”甲骨文篆文,象燕之形,不做过多赘述。教学法与“马”字类似,整体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面是燕子的嘴,中间是燕身和翅膀,下面四个点是燕子的尾巴,这样对“燕”字进行结构分析,再联系象形,教授这个字就很简单了。1.2.4. 牛、羊牛,甲骨文,金文,篆文,说文牛部:“牛,大牲也。牛

14、,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羊,甲骨文字形是的线条化,说文羊部解释为“羊,祥也。象头角足尾之形。”这个解释不是很确切,从字形来看,应该是象羊头之形。另外将“羊”声训为“祥也”无法揭示羊字的本义。金文字形,篆文字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这两个字比较相似,可以放到一起讲解,让学生们在对比中观察二者的不同之处,有比较地学习。1.2.5. 贝贝,甲骨文字形象贝壳张开之形,金文篆文逐渐线条化,象形程度降低。说文贝部中“贝,海介虫也”的释义应为本义。“贝”字的字形比较简单,一般的传统教学法即可讲解清楚,也可以将其甲骨文字形与本义联系起来,附带介绍一下“贝”在以前曾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

15、货物交换,因此,在现代汉字中有很多与财物有关的汉字都以“贝”为部首。说文解字中提到“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1.2.6. 龟龟,甲骨文像侧视的乌龟形,金文像从上面看的乌龟形,篆文线条化、整齐化。说文龜部中对其的解释是“龜,舊(旧)也,外骨内肉者也。龟头与它(蛇)头同,象足、甲、尾之形。”可见其本义为乌龟,与现代“龟”字相同。对于“龟”字的教学,与“马”、“燕”类似,取其轮廓加以描摹,上半部分是龟的头部,中间为龟壳,“乚”为龟的尾巴,这样据形求义便可以得到该汉字的书写方法。1.3. 象植物之形的象形字1.3.1. 木、果木,说文木部释义为“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笔者认为这不能说明木字的本义,从该字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字形演变来看,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都是象树木的整体之形,其本义应作树木解。在授课过程中,这个字很简单,只需要画一棵小树的图案,使学生将木与树联系到一起进行记忆,便很容易了。果,说文木部中释义为“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之上。”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篆文字形。在“木”的基础上,“果”字的教学就很简单了。在木之上的部分可以假想为果实,是典型的据形求义。1.3.2. 瓜、禾瓜,说文瓜部:“瓜,也。 象形。” 甲骨文字形和篆文字形像藤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