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检测题12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811252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馆检测题1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茶馆检测题1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茶馆检测题1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茶馆检测题1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茶馆检测题1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馆检测题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馆检测题1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馆阅读检测1一、填充题。1、老舍,原名 ,字 ,满族人。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 方珍珠 等。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称号。2、茶馆以北京 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 、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时代,每一幕敲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 的历史命运。 3、茶馆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 、 “顺民”王利发; 、 的旗人常四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迂腐的“前朝遗民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4、茶馆第一幕里,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

2、的冲突,揭示了 的社会现实;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而康六的冲突,揭露了 的黑暗本质;庞太监和秦二爷的冲突,表明了 和 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 的命运。5、茶馆第二幕里,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表现 ; ,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巡警摊派索贿、吴祥子、宋恩子的敲诈、刘麻子的人肉交易,表现了 , 表现了旧民主主义者的悲哀; ,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6、茶馆第三幕里,王利发用女招待,表现了 ;庞四奶奶请康顺子当“太后”,表现了 ;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表现了 ;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表现了 ;王利发的儿子、

3、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去西山,透露了 。7、在茶馆中,除了茶馆老板 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数十人。如强买妇女、 无恶不作的 ;贩卖人口、拉纤扯皮的 ;颇有财势的土财主、资本家 ;以打架为业、欺软怕硬的流氓头 ;落魄江湖、相面为生的 ; 被卖给庞太监为妻的贫农 ;耿直大胆的旗民 ,等等。这些人物有的贯串全剧,有的一幕即下,但不管戏多戏少,大都有鲜明的个性。8、 是一位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面对国弱民穷,帝国主义列强的人侵, 他决心搞 ,但他的努力最终只化成泡影。他的失败有力地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9、常四爷是 ,第一幕中因说一句 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 ,后靠卖菜

4、为生。当 正愁要关城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 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捡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 10. 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 民国时期 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 。11、 是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 ,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 。第二幕中他又同 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 。

5、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茶馆的选项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政府。B. 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C茶馆的第二幕,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

6、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D第三幕,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能够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名厨师,落得在监狱里蒸窝窝头,因为“现今就是狱里人多”,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结果是茶馆被霸占,王利发去西山逃难。E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2.

7、下列关于茶馆的选项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命运的真实写照。B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还参加义和团。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

8、后也穷困潦倒。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C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他就靠卖菜为生,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D刘麻子、唐铁嘴、秦仲义、康顺子等人,是一群兵痞无赖,他们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算命骗人、敲诈勒索。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E崔久峰是一个旧民主主义者。他从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到“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体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

9、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三、茶馆简答题 1、茶馆鲜明地表达了老舍“葬送三个时代”的宏伟主旨,这“三个时代”分别是指哪三个时代? 2、试概括茶馆的主题。 3、说说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三个人的身份和性格特征。4、为什么说茶馆中的戏剧冲突很特殊?5、茶馆中的王利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分析。6、请结合原文说说常四爷是一个怎样的人?7、茶馆的结构有何特点?8.、茶馆的语言有何特点? 茶馆阅读检测1 答案一、填空题1、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茶馆 人民艺术家2、裕泰大茶馆 民国初年 旧中国必然崩溃 3、精明干练 圆滑世故 刚强耿直 富有正义和爱国心 松二爷 唐铁嘴

10、刘麻子4、戊戌变法失败后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 旧社会人吃人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封建势力(守旧派) 用尽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必将被埋葬5、人民生活的苦难 松二爷的今昔对比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 崔久峰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绝望 常四爷的愤世嫉俗6、他善于“改良”的意识 黑暗势力的猖獗 社会的黑暗、丑恶和怪异 旧时代的结束 黑暗巳经到了尽头,光明就要来临的征兆7、王利发 庞太监 刘麻子 秦仲义 黄胖子 唐铁嘴 康顺子 常四爷8、秦仲义 实业救国 靠实业救国是行不通的9、旗人 大清国要完 义和团 王利发 松二爷 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10、松二爷 铁杆庄稼 中国社会的腐朽11、刘麻子 康顺子

11、 庞太监 两位逃兵 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二、多项选择题1.A D(A项中抗日战争时期应为抗战胜利后,D项中王利发自杀)2.C D(C项卖菜为生的是常四爷,松二爷终日无所事事;D项中秦仲义、康顺子不是兵痞流氓)三、简答题1.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第二幕: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统治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2.通过“裕泰茶馆”的变化,进出“茶馆”的各色人物命运的变化,无情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朽与黑暗,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以及新、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鞭挞了帝国主义强盗对我国的残酷掠夺。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并且透露了黑暗已经到了尽头,光明就要来

12、临的征兆。3.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热情、有追求,主张实业救国。王利发:是个小商人,胆小、自私、精明干练,谦恭周到。常四爷:是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富有反抗精神。4.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5.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一个精明的商人,胆小、自私、精明干练,谦恭周到,也是贯穿全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