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81061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劳动法历年真题之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法名词解释一、历年真题 02.04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P54):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也即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其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2.标准工作日(P176)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一周内的的工作时间。3.无效劳动合同(P94) :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4.社会保险(P237) :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

2、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02.071.劳动行为能力(P54) :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我国公民自16周岁起具有劳动权利能力。2.聘用合同(P88) :亦称聘任合同.它是指聘用单位与被聘用劳动者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一般是用于招聘有技术业务专长的劳动者。3.安全技术规程 (P194):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早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由于这些规范大多数以规程的形式公布,因而又称为劳动安全技术规程。4.劳动纪律(P223) :又称为职业纪律

3、或职业规则,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03.041.平等就业(P40):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2.集体协商(P114) :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3.职业资格证书(P148) :是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4.

4、劳动安全卫生(P185) :又称职业安全卫生,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03.071.奖金(P167) :是工资的补充形式,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物质奖励形式的一种,是对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报酬,主要包括超产奖、质量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创造发明奖、年终奖等。2.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3.借用合同(P88) :亦称借调合同。它是指借用单位、被借用单位与被借用人员之间,为确立借用关系,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4.职业病(P199) :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5、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04.041.集体合同(P120) :又称劳动合同、集体契约(或集体协议)、团体协约(或团体协议),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2.职业分类(P65):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管理的需要,对所有职业,按照劳动者所从事的工种的类别和一定的划分原则进行的归类界定。3.劳动纪律(P223) :又称为职业纪律或职业规则,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4.职工民主参与(P289) :又称职工民主管理、劳动参与

6、,是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04.071.劳动法律关系(P50)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与职工之间根据劳动法各自享有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2.最低工资标准(P159) :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3.工伤保险(P263):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或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

7、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4.最低工资(P156) :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最低工资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劳动后得到的工资;二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得到的最低劳动报酬;三是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下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 05.041.劳动法律关系(P50)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

8、的社会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与职工之间根据劳动法各自享有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2.约定条款(P100) :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协商议定的条款,除上述法定条款外,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规定其他补充条款。3.工资集体协商(P163):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4.法定节假日(P179):是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05.071.失业保险(P252):是指

9、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间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工会(P282):是工人阶级为加强内部团结,集中斗争力量,维护自身利益而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3.最低工资(P156) :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最低工资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劳动后得到的工资;二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得到的最低劳动报酬;三是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下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4.职业介绍(P65):是指有关部门或机构依法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与就业所提供的就业中介服

10、务。06.0491.探亲假(P180) :是指劳动者的工作地点与父母或配偶的居住地不在一地,不住在一起,在公休假日不能团聚时享受的与父母或配偶团聚的带薪假期。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P247):国外称为企业年金,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3.劳动安全卫生认证制度(P204):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之前,依法对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主体的能力、资格以及其他安全卫生因素进行审查、评价并确认资格或条件的制度。4.职业道德(P229):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

11、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06.07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P54):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也即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其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2劳动法律事实(P57):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两种。3集体合同(P120):又称劳动合同、集体契约(或集体协议)、团体协约(或团体协议),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

12、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4年休假(P181):是指劳动者每年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休假。二、模拟试题1.劳动合同的效力(P93):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即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我国劳动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2.劳动法(P1-2):劳动法一词在我国可以做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这样的法律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

13、,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期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其中,除了包括上述的狭义劳动法中的法律规范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中有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3.工资(P150): 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4.劳动关系(P4):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

14、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5.职业培训(P135):即职业教育,亦称职业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6.劳动权利能力(P54):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我国公民自16周岁起具有劳动权利能力。7.劳动争议(P314):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8.女职工劳动保护(P212):是指在通常的劳动保护之外,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

15、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生育子女的特殊需要,适用于女职工的一种特殊的劳动保护。 9.工作时间(P174):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个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法律规定的一昼夜内从事工作的小时数总和称为工作日;一周内从事工作的工作日的总和称为工作周。10.工资总额(P152):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劳动者的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11.劳动就业(P60):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12.对女职工特殊生理期间的保护(P214):在经期、孕期、产

16、期、哺乳期的保护,也称为女职工的“四期”保护。13.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P57):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具体而言,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共同指向的劳动活动。14.养老保险(P244):又称“年金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5. 劳动法体系(P30):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1)劳动管理法 (2)劳动就业法(3)劳动关系协调法(4)劳动标准法(5)社会保险法(6)处理劳动争议程序法(7)劳动检查监督法(8)工会的法律保障16.不定时工作时间(P177):又称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每日无固定工作时间,是适用于因生产特点、工作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