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803730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课程(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2016年1月,第一部分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立法宗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节能环保,安全第一,工作原则,确保 安全,节能 降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双重目标,高温 高压,高空 高速,易燃 易爆 有毒,特种设备的特点,1,2,3,过于倚重政府安全监察和检验机 构,对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调不够。,特种设备现状,相关民事关系不规范 ,对违 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特种设备现状,1. ,安全形势严峻,(“十一五”期间统计数据),总 量,气 瓶,管 道,事 故,伤 亡,821万台,

2、13880万只,85万公里,1538起,3400人,爆炸 泄漏 着火,倒塌 坠落 撞击 剪切,事故特点,承压类,机电类,违章作业、设备缺陷、 安全附件失效,混入可燃介质、非法改装、非法倒装、野蛮装卸,事故原因,锅炉,操作不当、设备缺陷、 安全附件失效,压力容器,气瓶,设备隐患造成爆炸、泄露,违章作业、设备隐患, 如吊具坠落、部件断裂等,违章作业、操作不当。叉车事故最多。,事故原因,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机动车,2001年7月17日,上海沪东造船公司船坞工地,600吨170米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造成36人死亡,两人重伤,一人轻伤。,【上海龙门起重机倒塌事故】,2007年6月20号

3、,永城市交通局职工楼工地,工人升高塔吊时,塔身突然拦腰倒下,40多米长的吊臂从高空砸落,当场砸死1人、砸伤5人。,【永城塔吊事故】,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 上行电扶梯发生故障,由于上行电梯突然倒, 人群纷纷跌落,导致踩踏事件发生。造成1人死 亡, 2人重伤,26人轻伤。,【北京地铁四号线电梯事故】,2012年9月13日,武汉“东湖景园”工地一台升降机,在升至30层时发生坠落,19名工人随梯坠下,当场死亡。,【武汉工地电梯坠落事故】,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厂房及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

4、2亿元。,【吉林液氨爆炸事故】,2013年11月22日,黄岛区输油管破裂爆燃,同时在入海口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青岛输油管爆炸事故】,政府是监管,社会是监督,企业是主体,特点1: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按设备特点采取方法,按设备场所确定程度,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特点2:分类监管与重点监管,销售,经营,出租,特点3:完善了监管范围,制造,使用,设计,进口,特点4:明确了各方的责任,1、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2、规定了监察部门、检验机构的责任。 3、突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对特种设备领 导、协调、管理的责任。,安全,节能,特点5:节能与安全完美

5、结合,特点6:确立了可追塑制度,1、特种设备实行全过程监管 2、每个环节监管都要做好记录 3、制造单位出厂技术资料要齐全 4、经营销售也要有技术资料 5、安装、改造、维修资料要齐全 6、保管历年的检验报告和记录,特点7:确立了召回制度,制,造,企,业,特点8:确立了报废制度,1、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要强制报废。 2、防止报废设备再次流入市场被人使 用。 3、不能销售和使用国家已经淘汰及报 废的特种设备。,特点9:事故陪偿 民事优先,1、责任单位无力支付处罚和民事陪偿或 欠债时,应当优先赔付老百姓,优先 赔付消费者。 2、事故陪偿民事优先,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重要思想。,特点10: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

6、罚力度,1、单位处罚最高为200万元;个人处罚 最高为上年收入的30-60 %。 2、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停产整 顿、吊销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 等。,第二部分 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承压类 特种设备,锅 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分类,机电类 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厂内 机动车,特种设备分类,除了八类设备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设备也视为特种设备。 授权国务院对特种设备采用目录管理方式,由国务院决定将哪些设备和设施纳入特种设备范围。,定义 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 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 压力的密闭设备。 参数范围 1)容积30

7、L的承压蒸汽锅炉; 2)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 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 3)有机热载体锅炉。,锅 炉,定义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 设备。 参数范围 1)盛装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MPaL的气体、液 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 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2)医用氧舱,压力容器,定义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参数范围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气 瓶,定义 利用一定的压力

8、,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参数范围 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的管道。,压力管道,定义 由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 常用电梯 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杂物电梯(餐梯)、液压电梯等。,电 梯,定义 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 参数范围 1)额定起重量0.5的升降机; 2)额定起重量1,且提升高度2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起重机械,场(

9、厂)内机动车辆,定义 在厂矿、码头、机场、旅游景点、建设工地、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范围 不包括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道路交通车辆和农业部门管理的农用车辆。,特种设备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减少事故发生。 群众: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资格,应当做好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对国家规定实行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自行检查与维护保养,节能 降耗,确保 安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TSG)的规定和设备使用保养说明进行,自行检查

10、情况必须加以记录。在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中,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自行检查项目、要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安全技术规范不一致的,应当通过安全技术机构评审并经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新技术审批,使用登记证,建立岗位责任制、隐患治理制度、 应急救援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 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度建立,(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

11、录。,技术档案,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 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运行不正常时,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工作职责,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改造与变更,使用单位应当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存在严重隐患、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其他报废条件的,应当依

12、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措施消除其功能,并向原登记的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特种设备的报废,应当向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相关资料和必要的检验、检测条件,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检验条件,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在对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上。每类设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内容包括: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分工、现场涉及设备危险性评估、应急响应方案、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应急演练及预案修订等。,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不得隐匿

13、、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事故报告,“十七字”要点,三落实,一检验,两有证,正确 使用,精心 维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概括,“三落实” 要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 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 要落实操作规程; “两有证” 特种设备要有注册登记证;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取得作业资格证; “一检验” 要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主动申报 定期检验。, 合理确定使用条件,加强对使用过程 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规范、超 负荷运转; 合理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 操作; 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 靠;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正确使用”, 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时限要

14、求,定期 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 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仪器仪表进 行定期校验、检修,做好记录。,“精心维护”,第三部分 今后的重点工作,1、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1)提高认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 全的责任主体。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各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承担分管范 围内的责任。 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2)健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按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明确管理职责、任务、目标。 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实施目标管理。,(3)建立健全制度、操作规程 企

15、业的制度和规程必须齐全、严 密、具有可操作性,并认真落实。,加强使用登记、检验检测、操 作、维护保养、安全技术档案等各环 节、全过程的管理。,(4)落实“十七字”要点,夯实基础,(5)遵守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是对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同样具有法 律地位,要加大安全技术规范(TSG) 的学习和执行力度。,2、扎实开展设备点检,点检要求,定人,定点,定标,定法,定期,* 第24页起为安全管理人员的特种设备点检表,实行三级点检制定人,第一级:岗位日常点检(A、B、C类) 第二级:车间级点检(A、B类) 第三级:厂级点检(A类),完善两大标准定标准,完好标准、点检标准,是对设备进 行点检、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标准 化作业的基础与重要技术依据。 点检判定基准: 优先定量,其次定性。,机械设备点检十大要素: 压力、温度、流量、泄漏、润滑状况、异音、振动、磨损或腐蚀、裂纹或折损、变形或松弛。 电气设备点检十大要素: 温度、湿度、灰尘、绝缘、异音、异味、氧化、连接松动、电流、电压。,点检内容定点,视、听、触、味、嗅 “五感点检 法”; 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进行测量; 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点检方法定方法,依据设备作业率、使用条件、工作环 境、润滑状况、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其他 同类厂使用实际、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等, 先初设一个点检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