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7955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及前景高速公路,部分地区称为快速公路。一般是指双向 2 条车道以上、双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较高的行驶道路。高速公路的特点是高速、交通量大和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全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德国科隆市市长康瑞德海迪那于 1932 年发明的。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

2、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 90%以上和近 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 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 26 倍,并可降低 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 1/3 的

3、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 的交通事故率。一、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经过 70 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 23 万 km,共有 15 个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 2 000km,这些国家是美国(8.98 万 km) 、中国(6.03 万 km) 、澳大利亚(1.86 万 km) 、加拿大(1.69 万 km) 、德 国(1.21 万 km) 、 西 班 牙(1.2 万 km) 、法国(1.04 万 km) 、亚美尼亚(7 500km) 、墨西哥(6 980km) 、日本(6 500km) 、意大利(6 620)km 、英国(3 480km

4、) 、韩国(2 778km) 、荷兰(2 235km) 、南非(2 032km) ,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与我国相邻的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很少,其多数是相当于半封闭的一级公路。德国 1932 年就开始修建高速公路,是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 美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多,1937 年开始修建,现在已近 9 万 km ; 日本是同时代高速公路发展较快的国家,从 1957 年开始修建,目前已修建了 6 500km; 车道最多的高速公路是加拿大多伦多的 401 高速公路,有 16 个甚至 22 个车道。由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史可知,

5、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其所服务的每一个人和触及的每一寸土地,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公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经济发展与高速公路增长的相互关系,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 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 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 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

6、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 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系统日趋完善是其主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阶段,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这与发达国家 20 世纪 60 年代 70 年代的情况较为类似。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最具成长性的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

7、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 15 米甚至 20 米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

8、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直至 1989 年 7 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 。 “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 。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二、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1988 年 10 月 31 日,全长 18.5km 的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台湾 1978 年建成第一条全长 381.7km 的高雄至基隆高速公路

9、,又称中山高速公路) 。1990 年 9 月,全长 375km 的沈大高速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国大陆建设长距离高速公路的先河,沈大高速公路全部工程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1993 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全长 142km,时速 120km,设置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服务设施。至 1998 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8 733km,跃居世界第六位;至 1999 年10 月突破了 1 万 km,位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德国 ; 2000 年底达到

10、 1.6 万 km,居世界第三位; 到 2001 年末达到 1.9 万 km,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除西藏外,其他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通了高速公路 ; 至 2002 年 10 月已突破 2 万 km ;到 2003、2004、2005 年底分别达到 2.98 万 km、3.42 万 km、4.1 万 km;截至 2008 年底,已达到 6.03 万 km,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高速公路从起步到通车 1 万km,用了 12 年时间,从 1 万 km 到突破 2 万 km,只用了 3 年时间,从 2 万 km 到突破 3 万km 只用了 2 年时间,从 3 万 km 到突破

11、6 万 km 也仅用了 3 年时间。回顾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起步阶段(1988 年 1992 年) ,这期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每年在50km250km 之间; 第二个阶段:快速发展期(1993 年 1997 年) ,年通车里程保持在 450km1400km 之间; 第三个阶段:大发展期(1998 年至今) ,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这一阶段年通车里程基本保持在 3000km5000km 之间。三、高速公路的发展前景美国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熟,不再增加新的里程。而我国虽然近几年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2、,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从高速公路密度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每百平方公里只拥有 0.47km 高速公路,是荷兰的 1/14、德国的 1/8、意大利的 1/6、日本的 1/4,美国的 1/2。二是从连通城市看,美国、德国已连通国内所有 5 万人以上的城镇,日本已连通所有10 万人以上的城镇,而我国目前仅连通 50 万人以上的城镇,力争到 2020 年连通所有 20万人以上城镇。三是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全部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目前,我国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地级城市之间还没有通

13、高速公路,在相邻省份之间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服务,高速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我国的高速公路行业而言,网络化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近期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2004 年底,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向全国发布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与 1992 年我国提出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发展规划相比,其最大的变化在于网络化布局,即将原有的“线”连成“网” 。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确定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 7 条

14、首都放射线、9 条南北纵向线和 18 条东西横向线,可以简称为“7918 网” ,总规模大约为 8.5km,其中主线 6.8 万 km,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 1.7万 km。如果将地方规划的高速公路也计算在内,我国高速公路规划的总规模将突破 12 万km 以上。实现这个规划目标,预计需要 15 年的时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服务全国城乡”的高速公路网络。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目前城镇人口超过 50 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 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 10 多亿人口。将连接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 50个铁路枢纽、67 个航空枢纽、140 多个公路枢纽和 50 个水路枢纽,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较为完善的集中疏散运输系统。实现东部地区平均 30min 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 1h 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 2h 上高速的快速出行。由此看来,高速公路建设仍是今后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近期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