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786221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项羽本纪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

2、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乌江亭,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两首诗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 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 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 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 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 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 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 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

3、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 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 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 中奋起。,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 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 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史记

4、项 羽 本 纪 (节选),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 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 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 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 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2.

5、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少时言语不俗,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 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 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 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 埋下了落败的种子。,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巨鹿之战背景:,

6、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项 羽最得意之战,,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项羽已

7、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巨鹿之战,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

8、前。,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巨鹿之战,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

9、瓦解(章邯投 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 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 意之文。 -明代茅坤,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霸王别姬,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

10、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这首歌。,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 歌声。”是叙说形势,看

11、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 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 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 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 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 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 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 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

12、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 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 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 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 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 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 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 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林黛玉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肠断乌 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 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是说,项羽、

13、 黥布、彭越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 个虞姬。,“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 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十面埋伏等。 这里有个小故事: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总政排演场审查出

14、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6个“一”字开头的成语,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轻地说道:“一言堂”。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之长。”,当戏演到项羽孤军深入到刘邦的埋伏圈时,周总理评论说:“一意孤行。” 随后,当项羽被围垓下时,周总理评论说:“一筹莫展。” 演到项羽咏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总理十分惋惜地说道:“一曲挽歌

15、。” 戏快要结束时,周总理叹了一口气,说:“一败涂地。”,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言堂”,“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16、,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思考讨论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 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