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782088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迅,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中心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 组织反抗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政策、建设马克思文艺理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为“左联”成员。,关于“左联”,左联”五位青年作家 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文章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的

2、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 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同时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 2月7日夜或8日晨,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

3、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快速阅读全文,积累词语,吮血: 惴惴 : 戳穿: 缁衣: 挈妇: 将雏: 涅槃: 客栈: 不屑 : 偈子: 解往: 曲译:,xi,z,Zhu,shn,chu,qi,nipn,ch,zhn,j,q,ji,急于事功: 人心惟危:,积累成语,做事急于求成。 尚书大禹谟里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心险恶难测。这里指剥削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骗人、卖友、逐利的卑劣品质。,一、点明题意。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二、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三、交代白莽与柔石同时被捕。 四、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五

4、、抒发悲愤心情,进一步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整体把握文章结构,解题、 研读第一部分,如何理解“忘却”与“记念”的关系? “忘却”即“摆脱”、“搁置”,“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的往事历历在目,烈士的鲜血如在眼前。 “记念”,记住愤怒,记住先烈,更好地去战斗。 要摆脱忘却悲哀,化悲痛为力量,以战斗来纪念五位青年作家。,“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这句话说明对待五烈士遇害报章界有几种态度?分别是什么人的态度? “不敢”: 内心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 “不愿”: 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

5、身 “不屑”: 充满轻视情绪,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得一提,反动,进步,中立,全句点明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作者与白莽有过几次交往?从中可以看出白莽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次会面是白莽送书。 外貌描写:“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 第二次会面是白莽送译稿。 “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一笔带过。 第三次见面:白莽出狱见面,坦诚率直、乐观坚定,思考: 这么多人当中,作者为什么先写与白莽的交往?,报纸最先写的是白莽的文章,研读第二部分,1、作者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 “硬气”而“颇有点迂” 2、如何理解这里的“硬气”而“颇有点

6、迂”? “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 “迂”含有“拘泥、守旧、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 这固然体现了他的纯洁、善良、淳朴、正直,也反映了他幼稚、简单,书呆子气的一面。,3、鲁迅用哪些事实来表现柔石的“硬气”而“迂”的性格? (1)为介绍东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而设立朝花社,担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事情不如意,也总“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血的事 任事硬气,味于某些世事。 (2)朝花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只是自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债款” 对债务硬气而味于某些世事,不会追索书款。 (3)他和“女性的同乡

7、或朋友”一连行走时,自己“离”一路,与鲁迅同行时,使鲁迅“愁”一路。 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的忠实态度。,4、如何理解“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 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引用典故的作用,了解故事本身,找出现实的对应,联系写作目的,5、方孝孺的典故用意何在?,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燕王谋士)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8、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勿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桀诸市。孝孺慨然就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数百人。,引用方孝儒的故事,国民党,惨无人道,影射,滥杀无辜,朱棣,“愚忠” 连累他人,映衬,威武不屈 舍生取义,“硬气”,“迂”,柔石,方孝儒,6、最后一段作者连用了三个“疑心”,应怎样理解? 第一个“疑心”,是写对冯铿的印象。“我疑心她有点儿罗曼蒂克,急于事功”

9、,在鲁迅看来,这种缺乏严酷的斗争经验的女青年常会有这样的缺点,正如柔石相信人是不会骗人一样。后面写她在监狱里“面目都浮肿了”,可见她是一个坚强可敬的革命青年。 第二个“疑心”,是指柔石可能受冯铿的影响。“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说明他们都有点“罗曼蒂克”和“急于事功”,但这个“疑心”又被第三个“疑心”所否定。 第三个“疑心”,是作者以自己的弱点来反衬柔石的优点。“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突出柔石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 作者不回避写出自己对冯铿的“隔膜”,不隐讳自己对她的最

10、初印象,甚至以自嘲的口吻说出“我其实也并不高明”正可见这段回忆的真实可信。,研读第三部分,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 如果缺少这一节或并入其他部分,就会产生缺陷。,研读第四部分,1、作者为何引用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逃避差役追捕的故事?如何理解“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磐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谁也不明白”; 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道悦,只因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扑鲁迅,只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 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

11、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引用道悦和尚的故事,秦 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岳飞 并株连道悦 : 道悦坐化,影射,对比,坐以待毙,韧的战斗,国民党“谁也不明白”地杀柔石等 并“找寻”鲁迅: 鲁迅逃走,4、 如何理解第六段? “原来如此!”为什么单独成段? 第六段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残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 “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内容。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

12、,深化主题。,5、怎样理解“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 文中两次(另见第五部分)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6、学习七律 悼柔石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换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黑暗统治 妻许广平 子海婴 (据鲁迅日记:下午偕广平

13、携海婴并许媪移居花园庄,可见此联为写实。)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作者与烈士之母 军阀 混战的局面 (此联前后对比,又形成了因果关系。连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不安定,民不聊生,革命者被迫害,所以,此联也是写实。),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怎忍 柔石等人 敌人残暴 作者处境险恶 (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面对战友被害的愤怒,并具有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写完此文 无处发表 当时作者 身穿黑衣 (据鲁迅解释过:“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可见此联也是写实。) 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我已经习惯

14、在漫漫的长夜中度过春天的时光,当我带着妻儿在这里避难时,我的双鬓成霜。 在睡梦中隐约地看到母亲为我的处境急得泪水盈眶,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城头换旗,政局一片动荡。哪能眼看着我的战友们一个个地惨遭敌人杀害? 愤怒地向刺刀丛中寻觅写下诗句的材料。写下诗篇,低头凝思,哪里有发表的地方! 在那黑暗的长夜里,只有月光作伴照着我黑色的衣裳。,7、鲁迅给北斗选送珂勒惠支夫人木刻的用意是什么? 柔石生前是珂勒惠支夫人版画的热心介绍者 柔石之母的遭遇与该版画的内容相似 作者无法明确地表达对烈士的悼念,只好用含蓄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感情。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控诉了无言论自由的社会。 8、文中插入彼得斐诗有什么作用? 作

15、者借此来概括烈士献身革命的意义及崇高品质,并表达作者对柔石等人的崇敬。这四句诗是白莽平时最爱吟诵的,他还希望他的友人也爱这几句诗。由于鲁迅的引用,该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研读第五部分,1、质疑:第五部分和前四部分大的不同是什么?,抒情色彩更重。,2、写向子期思旧赋的用意何在? 向子期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向秀以含蓄笔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悲哀和失去自由的痛苦。 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蒋介石统治和司马昭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引用向子期与思旧赋,司马氏导致向子期写思旧赋 以悼念亡友 而文短,国民党导致鲁迅写为了 以纪念柔石等 而“没写处”,揭露 专制黑暗,映衬 心情悲愤,类比 处境危殆,4、理解句子: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 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 “从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