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779664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 题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课 型新 课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1)哲学的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运用:(1)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

2、的生活和实践中。(2)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

3、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课时安排】3课时框 题生活处处有哲学课 时1课时重点难点哲学与生活和实践的关系 教学过程个性设计新课教学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一环节:引入新课(约1分钟)老师讲述故事:希尔伯特旅馆和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第二环节:学习目标展示 自主学习(约10分钟)学习目标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从哲学的起源看:(理解、识记)2、从哲学的功能看:(感悟、体会)归纳: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学习重点)第三环节:自学诊

4、断: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一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第一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同学发言,教师诊断第五环节: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第六环节:学生质疑第七环节:教师精讲预设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从哲学的起源看:2、从哲学的功能看:归纳: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第八环节:课堂练习(约5分钟)2010年12月18日晚上,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以“尼采,一个真诚思考人生的哲学家”为主题,到广东佛山南海图书馆举办讲座,受到热捧。回答1-2题。 1.在周国平看来,尼采是个伟大的提问者,他对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不断进行追问及思考,即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启示我们( )

5、A哲学即思考,思考即哲学B哲学主要研究人生的意义C善于追问及思考的人就是伟大的哲学家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哲学2.周国平认为,信仰就是为人生意义所提供的解释,哲学是通往信仰的道路。对“哲学通往信仰的道路”理解正确的是(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A B C D3.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蕴藏着许多哲理,如“画饼充饥”蕴涵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

6、律的;等等。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脱出愚蠢。”这段话意在说明( )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B. C. D. 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

7、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第九环节:课堂小结第十环节: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金太阳配套练习。预习下一框。课后反思组长签字框 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 时2课时重点难点四个概念,四对关系 教学过程个性设计新课教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环节:引入新课(约1分钟)你遇到一位几年没见的朋友与他(她)交谈,会产生什么感觉呢?(过渡)你也许感到他(她)与以前比是“判若两人”,于是想到“一切皆变”、“一切皆动”,即

8、使你没有学过哲学,但实际上你已有了一定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世界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深入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第二环节:学习目标展示 自主学习(约10分钟)学习目标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四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知识、哲学的概念(理解、识记)2、四对关系:世界观、哲学、方法论、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识记、运用)第三环节:自学诊断:独立完成导学案第3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第3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同学发言,教师诊断第五环节: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第六环节:学生质疑第七环节:教师精讲预设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四个概念:2、四对关系:世界观与哲学

9、,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第八环节:课堂练习(约5分钟)之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哲学家,主要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世界观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学习自然科学不是所有的人都善于参加实践活动学习哲学,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主要是应看到()A哲学不等同于自发的世界观B哲学不能创造物质财富C哲学不等同于自然科学D哲学不可能通俗易懂反对把哲学神秘化,主要是应看到()A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B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指导C哲学离不开生活 D哲学与神学毫不相关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

10、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BCD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看法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11、D只要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ABCD8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B“无家可归”论

12、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第九环节:课堂小结第十环节: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金太阳配套练习。预习下一框。课后反思组长签字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 题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 型新 课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13、理解:(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运用:(1)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2)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课时安排】3课时框 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课 时1课时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个性设计新课教学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环节:引入新课(约1分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