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760459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_某机械公司设备大项维修技术规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莱州市XX机械有限公司作业文件文件编号:JT/C6.3J004 版号:A/0设备大(项)修技术规程批准:王 春审核:尹宝永编制:唐万旭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设备大(项)修技术规程 JT/C6.3J004一、总则1、 本规程使用于莱州市金田机械有限公司所有生产设备。2、 设备大(项)修计划编制好后报总工程师批准,由设备科统一下达执行。3、 凡列入大(项)修计划的设备,使用车间按修理计划与设备科联系早作准备,按期进行修理。4、 设备大(项)修时,主修人员要全面了解机床的结构、性能及存在问题和技术任务书中的各项要求。5、 设备大(项)修后必须全面恢复

2、工件能力,达到出厂精度。6、 需要降低设备大修标准时,须经设备科、技术科或总工程师同意并会签。7、 对自制和非标准设备、设备说明书等技术文件(资料),无精度示准者必须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制定新的精度标准。8、 设备解体后,由主修人员、技术人员共同根据设备结构、使用特点、技术要求,按设备更换件标准进行复检,制定复检件更换、修复明细表及加工修复工艺,补充完整修理方案。9、 设备大(项)修完工后,设备科组织主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查员、使用车间主任、操作者共同进行验证后,生产使用。10、设备大(项)修后,保修期为三个月。对使用、保养不当造成损坏的,要查明原因后修理。11、装配到设

3、备的零部件(包括外购件)均应符合图纸、技术文件上的规定的质量要求。自制零件应经检验合格,不允许使用不合格的零件或未验收的零件。12、 床身、变速箱体及贮油箱的内壁在装配前必须涂好防锈漆。设备大修、项修标准要求标准要求修理类别大修项修拆卸分解程度对设备全部解体针对检修部位部分拆卸分解修理范围与程度修复基准件、主要件及大型件,更换所有不合格的零部件根据修理项目,对修理部位进行修复,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刮研程度加工和刮研全部滑动接合面根据修理项目,决定刮研部位精度要求原则上按出厂精度和设备修理质量通用技术标准检查验收对修理部位和相关部位的精度按修理质量技术标准验收,对整机加工精度按满足工艺要求验收。喷

4、漆要求内表面刷漆,外表面打光刮腻子、喷漆一般只补腻子、外表喷漆二、设备大(项)修技术规程(一)金属切(磨)削设备大(项)修技术规程1、 机械装配的技术要求:1)机床重要的固定连接不应紧密贴合,紧固后0.04mm塞尺检验时不应塞入,特别重要的固定接触面在紧固前用涂色法检验,接触面应均匀,在每25mm25mm面积内,平均接触点数为612点。在紧固孔周围一定要有接触斑点,在紧固前后用0.04mm的塞尺JT/C6.3J004检验,均不得插入。2)两相配合面均用精刨、磨削或其它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的滑动导轨,应用漆色法检查接触情况,接触应均匀,其接触指标按下表规定。结合面情况接触指标%机床类别滑(滚)动导

5、轨移置导轨特别重要的固定接触面高精度机床807070507045精密机床756065456540普通机床705060406035注:1)镶条按相配导轨的接触指标检验。2)配件中一件(基础件)必须先用研具检查,符合上表的规定。3)两刮研的导轨面,用配合的结合面(研具)作涂色法检验时,刮研点应均匀,在规定的计算面积内平均计算:即25mm25mm面积内不应少于下表规定的点数。设备类型滑(滚)动导轨移置导轨镶条压板滑动面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每个导轨宽度(mm)每个导轨密度(mm)2507250100710高精度机床201616121212精密机床16121210108普通机床1088666 4)两相配

6、合面的导轨面,一个是刮研面,另一个是精刨或磨削的加工面,两者配合检查时,刮研面接触点不得少于第三条规定点数的75%,加工面检查接触面积,按第二条的规定执行。 5)导轨面修复后,不允许残留研损痕迹,表面粗糙度应小于1.6。 6)主轴锥孔与尾座锥孔,用量规作涂色法检验时,接面应靠近大端,而且不得小于下列数值: 高精度机床不少于工作长度的80%; 精密机床不少于工作长度的75%; 普通机床不少于工作长度的70%。 7)主轴滑动轴承用涂色法以轴研配检验,接触面不得小于80%,在每25mm25mm面积内平均接触点不低于下列数值。 主轴滑动轴承的直径120mm;主轴滑动轴承的直径7120mm。 高精度机床

7、:20点;高精度机床:16点; 精密机床:16点; 精密机床:12点; 普通机床:12点; 普通机床:10点。 8)滚动轴承装配时,内外应按图纸规定有适当的过盈量。 9)传动轴上的零件要按图纸进行装配,固定配合的零件,不能有松动和窜动现象。滑动配合的零件,在轴上要能自由的移动。转动配合的零件,手动肘要转动灵活、均匀。 10)各传动轴安装在箱体上,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得有轴反窜动现象。 11)各部件中定位用的零件,如:顶丝、卡圈、开口销、固定销等紧固件装配时,须齐全,不得短少。 12)滑动齿轮的齿端必须倒圆角,应能在轴上自由移动。JT/C6.3J00413)常用齿轮、蜗轮的装配质量,接触面应在齿

8、面的中间部位,接触面积不应低于下表中新定值。齿轮类别及测量方向精度等级6级7级8级9级接触面积(%)圆柱齿轮长度70605040高度50454030圆锥齿轮长度70605040高度70605040蜗轮长度70655035高度60605050 14)各种变速机构动作要准确可靠,变速手把不能有松动现象。 15)磨擦离合器必须调整灵活可靠,在最大负荷工作时不打滑,声音正常,没有过热现象。制动器动作要灵活可靠,无显著冲击和振动。 16)皮带松紧程度应调节适当,对于一组三角带,每条皮带的松紧程度应大体上一致。 17)机床上各种运动的零件或部件,不应在运动中发生振动。对于有可能引起振动的高带旋轴主轴、皮带

9、轮等零件应进行平衡试验,高速旋转的皮带轮的径向摆动允差如下表:皮带轮直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1200.10mm0.15mm1202500.10mm0.20mm2504000.15mm0.30mm4000.20mm0.40mm 18)大修后的手轮(手柄)所需要的力矩除起动时较大外,在滑动部件全部行程上应运行均匀。 液压系统技术要求 1)液压零件如阀杆、阀孔、活塞、油缸等,其工作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划伤。阀体、油缸等铸件不得有渗漏的气孔和砂眼,不加工的毛坯必须清砂、涂漆。 2)用钢球来密封的阀座必须研磨,其接触线封阀性能良好,可用汽油试漏。 3)弹簧不能弯曲,两端要磨平,保证垂直要求,弹簧的压力要符合图纸

10、规定要求。 4)橡胶、塑料、尼龙等密封件,均要符合图纸要求。 5)装配前,液压零件要用洁净的中性轻质油(如汽油、煤油、柴油)清洗,零件表面不得有任何杂物。 6)密封用填料压力的松紧度要适当,使活塞杆或阀杆能用手来回拉动而无泄漏现象。 7)结合面纸垫要用耐油纸,不要外露,纸垫要保证油路畅通。 8)装配后的液压零部件要符合图纸规定,用手转动或移动时,在全程中须保证灵活,感觉轻重均匀无阻滞现象。 9)油管不得压扁,表面不得有裂纹及明显的压坑和敲击的斑痕,油管内腔必须清洗仔细,保证畅通。 10)油管安装时,不得与床身或其它零件产生磨擦,吸油管应安装有滤网,滤网不得与油箱底部接触,排油管应插到(工作时)

11、油面以下。 JT/C6.3J004 11)油箱内部应涂防锈漆,并有防护装置。 12)各种液压部件的进、回油口连接必须正确可靠,接头必须密封。 13)装配压力阀时,其调节螺钉尽可能的松动,试车时进行调整,压力表必须有检定合格证。 2、润滑系统的质量要求1) 润滑系统必须完整无缺,所有元件、油管、油孔、贮油池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保证畅通。油管转弯处不得弯成死角,所有接头不准有渗漏现象。2) 所有润滑部位均应有相应的注油器(油杯、油咀)或注油孔,并保持完整和齐全,必须有盖或堵头,防止切屑和尘土落入。3) 表示油位的标志要清晰,并能观察出油面和润滑油滴入情况。4) 利用毛细管作用于润滑的油管,须在管中装

12、置清洁合适的毛线绳,油管必须高于贮油的水平面。3、冷却系统的质量要求1) 冷却管器的接头和节门应配合紧密,不得有渗漏现象,不准用棉丝、胶布等物包扎缠裹。2) 冷却液槽应经仔细的清洗干净,涂防锈油漆。3) 冷却液的喷咀应能进行调节,使冷却液能够畅通地喷到切屑形成的地方。4、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要求1) 外露的齿轮、皮带轮、飞轮等均应有合适的防护罩,砂轮则必须有更坚固的防护罩。2) 所有的防护罩均应用螺丝可靠地固定,防护罩不得与设备的运转部分有任何的磨擦和接触。3) 各种滑动导轨的两端均应装有防尘、防屑毡垫。毡垫应清洗干净,保持与导轨面紧贴,外加金属板予以固定。4) 设备的移动部分的行程限位装置应齐

13、全、灵敏、可靠。5) 要求反电动机旋转方向,在适当零件的外部用箭头表示出来。5、电气设备的技术规程1) 机床上所有电气设施在修理及安装时,全部电气零件、部件的装配,均应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2) 在机床的控制线路中,电线两端应标有与接线板上表示接线位置的数字标志。3) 装在接线端子板上的多股软线头应烫,粗的软线应装线鼻子。4) 机床的电器部件,全部摇测绝经缘电阻应不低于1K/V。5) 电器箱内的电气设备,应依照原理图注明符号,用标牌作出标志。6) 机床照明电路采用电压不大于36V,开关罩、支架应保持完整。7) 装在机床内部的电机,安装前应喷好漆。8) 装在机床的导线不得老化、脱皮和变色,并有完整

14、的保护装置和铁管、蛇皮套、塑料套管、卡子等,整洁美观,使用安全。9) 全部电气部件和操作板应牢固可靠,并作通电试验和绝缘试验。6、机床外观的质量要求1) 机床上的不加工外表面应打底涂漆。涂漆表面应光滑、均匀、色调一致。2) 操作手柄及手轮表面应光亮,不可有锈蚀现象。3) 机床应在适当的明显位置装有机床转速表、进刀量表等标牌及润滑标牌。4) 沉头螺钉不应突出零件的外表面,固定肖应略突出零件外表面,螺栓尾端应突出螺母之上23牙。JT/C6.3J0045) 机床外表面不得严重的顺壁流油情况,要达到无漏油要求。(二)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大(项)修技术规程1、总则1)制定机械设备电器部分修理技术规程目的是提高设备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做到经济合理运行,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2)设备电气部分必须安全可靠,布局整齐美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另部件应完整无缺,紧固可靠,电气装置的性能、参数、元器件的安装等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