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759322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综合训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文言文综合训练,怨恨,心里不满,约定,丢下,抛弃,幸而,恰巧,的原因,认为有利,消失,多,余,放下,只是,日月,即使,确实,实在,回头看,拜访,同“否”,没有,自己,从,在,如果,从此,那样,的样子,听说,好名声,买,集市,军队的文告,粘,贴。这个意义后写作“贴”,凭,用,罢了,你,多少,数学中的一个分支,不是平常的,十分,很,可以凭借,能够,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3)尊君在不( ) (4)对镜帖花黄( ) (5)出门看火伴( ),“说”现在写作“悦”,愉快,高兴。,“有”现在写作“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不”同“否”,用在疑问句末,相当于“吗”。,帖:粘,贴。这个意义后写作“贴”。,“火”现在写作“伙”,同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_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 (6)泯然众人矣。 _,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做老师了。,(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到了正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仲永)当

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他自己的名字。,从此,(大人)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他)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 _ (10)尔安敢轻吾射? _ (11)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_ _,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迅疾。,从山崖流下的泉水和瀑布在岩崖间飞流冲荡,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注到葫芦里,油从钱孔进

4、而铜钱却没有湿。,二、阅读训练 (一)期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才,就,约定,丢下,抛弃,古人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 3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_ _ _ 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_,友人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

5、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惭”,只好向元方道歉。,做人要重礼守信(或做人要讲信用、讲礼貌)。,5“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_ _ 6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_ _,对。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还出言不逊,就应该不理睬。或不对。父亲的朋友“下车引之”已经是悔过了,应该原谅他。,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二)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6、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宾客,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A,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D,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7、1)未尝识书具。 _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_,不曾认识书写工具(不曾认识笔、墨、纸、砚。),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值得称赞、赞赏)的地方。,仲永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借来了书具给仲永。,5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看“_”;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 (2)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样写,

8、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3)我们可以从方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_ (4)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_,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三)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9、,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通“缺”,断缺,冲上,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即使,白色,确实,早晨,寂静,连续,延长,所以,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即使骑着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5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 _ 6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