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756259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聚焦第25讲专题三物质的鉴别与推断(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第25讲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一、物质的鉴别 1物质鉴别的原则:操作简便易行、试剂所用种类要少且易得、现象明显且具有唯一性、结论科学准确。 2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1)物理方法: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象(如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等)进行检验,一般应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3物质鉴别的一般形式 (1)一剂鉴别: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多剂鉴别:选择多种试剂,依次分别加入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3)无剂鉴别: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或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包括与生成物反应)而产生不同的现象把物质鉴别出来。,二、物质的推断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寻找“题眼”,物质的特殊结构、状态、颜色、类别、特性及反应特征、现象等都可以作为题眼,应重点掌握。 1找准“题眼”:全题兼顾,锁定题眼,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顺藤摸瓜”: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干上,进而全面解答。 3自我验证:把推出的答案代入原题,确保推断正确,答案无误。,命题解读物质的鉴别是辽宁中考常见的考点,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常见的酸、碱、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

3、鉴别等。 【例1】 (2015,襄阳)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H2SO4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 【方法指导】理解掌握各物质的性质,从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不同现象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实验逐一鉴别。,D,命题解读文字叙述型的推断是辽宁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命题点有物质的存在、离子的存在等。 【例2】 (2015,荆州)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

4、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 操作: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钠,(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3)向操作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关键认真读题中信息,分析每一条信息,得出结论。,NaClAgN

5、O3=NaNO3AgCl,O2,CO,2CO22Na2O2=2Na2CO3O2,【方法指导】找准突破口,弄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结合题中信息得出结论。,命题解读化学反应型推断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以化学反应或表格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主要以常见的酸、碱、盐为命题点。 【例4】(2015,巴中)某校举行了一次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某参赛同学抽到的题目是:现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要求不使用任何试剂将它们鉴别出来。该同学采用两两相互反应方法进行实验,其相互反应实验现象如下表(“”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

6、,(1)A是 ,C是 。(填化学式) (2)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主要以与其他物质反应较多且现象不同的物质为突破口,进行推断得出结论。,Na2CO3,CaCl2,Na2CO32HCl=2NaClH2OCO2,命题解读流程图推断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在填空题中,主要的命题点有:金属的回收;酸、碱、盐的利用等。 【例5】(2015,永州)有一包NaCl的固体,其中可能含有Na2CO3、CaCO3、CuSO4(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7、。如下图:,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1)由步骤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 (写化学式)。 (2)步骤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和,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步骤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CuSO4、CaCO3,过滤,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主要抓住每一步所加的物质,产生的现象说明的问题,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推出结论,可以采用顺推或逆推法解答。,1(201

8、5,重庆)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CO2和CO:闻气味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 2(2015,玉林)下列各组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 ANaOH 酚酞 Na2CO3 KCl BKCl Ca(OH)2 HCl NaNO3 CFeCl3 NaOH MgSO4 KNO3 DKOH 稀H2SO4 KCl 酚酞,A,D,C,4(2015,济宁)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32、SO42

9、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B,5(2015,营口)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A为红色固体,B、C的元素组成相同,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K两种物质常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

10、。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I的化学式是 。 (2)物质K的俗名是 (写一种即可)。,CaCO3,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合反应,Ca(OH)2CuSO4=Cu(OH)2CaSO4,6(2015,哈尔滨)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A ; B_; C_; D_。,Ca(OH)2,HCl,CO2,CO,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7(2015,十堰)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其中B的固体和E的浓溶液常作实验室的干燥剂,F是常见的一种红棕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H2O,2,Na、SO4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