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742107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介 绍,在前面的章节中都假定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要素流动是除了国际贸易外各国经济交往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基本情况,这两种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两国贸易、生产、消费和福利的影响,以及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6.1.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1)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性质和方向 形式:移民和外籍劳工,前者指到别国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后者指在别国临时工作; 性质:到美、加和澳大利亚等地多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洲和中东多是外籍劳工; 方向: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少的国家;从工

2、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发达国家。 (2) 世界移民史及现状(三次浪潮) (3) 中国移民史,中国近年来向北美地区的移民情况,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机、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6.1.2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假 设: 墨西哥劳动力充裕、人均收入低、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大米)的比较优势、出口大米、进口钢铁 美 国资本充裕、人均收入高、具有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比较优势、

3、出口钢铁、进口大米,劳动力自由流动前:墨西哥:就业量500,均衡工资1.0;美国:就业量250,均衡工资5.0 劳动力自由流动:墨西哥 100 美国 劳动力自由流动后:墨西哥:就业量450,均衡工资2.0;美国:就业量300,均衡工资4.0,工资(元),劳动力,墨西哥,工资(元),劳动力,美国,2.0 1.0,5.0 4.0,SL,SL,SL,SL,c,DL,a,b,e,d,100,100,移 民 成 本,DL,450 500,200 250 300,图6-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益变动,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墨西哥

4、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界总体上获得收益,6.1.3 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 一、 财政影响 对移民输出国而言:各项税收以及兵役义务的损失可能会超过移民移居国外而减少的公共服务成本征收移民税; 对移民接受国而言:移民享受的公共福利的费用可能少于,也可能超过他们交纳的税收反对非法移民(美国加州1994年的187号提案),二、 人才流失 高级人才迁移迁移到其他国家会导致“智力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

5、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断,有可能回流。,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6.2 国际资本流动,6.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1)国际借贷,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银团贷款(即辛迪加贷款) 项目贷款 出口信贷,(2)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股票投资 国际债券投资,(3)国外直接投资(FDI),国外公司在本国创立新企业 国外公司并购本国的企业 外国公司和本国企业共同建立合资企业,FDI指国外公司对

6、本国进行实物资产投资,包括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在本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进行厂房和设备投资,购买房地产等。FDI不包括证券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是:,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有了巨大发展和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上债券和股票交易数量大幅增加 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取代商业贷款占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是主要融资国,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在上升 21世纪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 跨国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跨国资本增加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投资的关注,技术资本投资呈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家:流入美国放缓,欧盟吸引力加强,日本吸

7、引力减弱。,各国 FDI占GDP的比重,资料来源:南方周末转自世界银行与高盛公司,2004.7.15,中国吸引FDI的情况,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FDI是主要的引资形式。2001年中国的FDI为468.8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94,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国际称为“中国引资奇迹 ”。,中国吸引FDI的情况,6.2.2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变动分析 资本输出国:工人受损;资本获益;资本收益劳动力损失,净收益为正 资本输入国:工人获益;资本受损(未考虑资本输入的外部经济效应,若考虑则资本也可能获益);劳动力收益资本损失,净收益为正,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E,M,资本CD从A国

8、转移到B国,使两国利率均为r2,这使得世界的总产出增加EGM,其中A国得到ENG,B国得到EMN。B国的总产出增加ECDM,其中外国投资者获得ECDN,余下EMN作为B国国内的净所得。,VMPKA,G,N,r,r,r1,r3,r2,r2,VMPKB,A国,B国,C,D,OA,OB,F,图6-5 国际劳动力迁移的产出和福利效应,6.3 跨国公司,6.3.1.跨国公司概论 一、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NC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的三

9、要素:(P216),第一,本质上是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 第二,其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尽管它的管理决策机构的设立主要以某国或某个地区为主。 第三,其经营范围很广,从研究与开发、原料开采、工业加工到批发、零售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了它的经营范围。,二、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1.为了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2.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运输成本 主要靠企业间贸易行为的内部化和生产合理布局来实现。(1)投入品内部化解决厂商间的利益冲突;(2)研发和技术转移内部化解决技术的定价难、交易成本高和技术外溢问题。(3)生产靠近原料产地、消费市场以及资源丰裕地等可降低

10、成本。 3.绕过贸易壁垒,6.3.2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开设的苯胺工厂视为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的话,迄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二战后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后更是快速发展,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力的局面。 全球有6.3万个跨国母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 世界上5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75的全球贸易; FDI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是由跨国公司控制的。,跨国公司世界超级10强(2002.5),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了全

11、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降低商品价格、规

12、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纵向渠道:指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生产过程在别国投资设厂,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既有利于利用别国的廉价劳动生产力和资源,又保证了生产上的连续性,从而促进了全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二、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通过FDI方式将资本从收益率低的国家转移到收益率高的国家,使资本在全球的配置更有效率; 跨国公司在各国的分公司不仅为所在国带来了资金和就业,还带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市场,是生产资源的转移,不是单纯的货币转移; 跨国公司的业务还促进了各国银行、保险、证券、会计等金融服务部门的国际化进程。(外部融资大,是内部融资的4倍),三、

13、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1. 技术的直接转移:通过国际化生产网直接转移软、硬件技术。 2. 技术外溢:示范和模仿效应;联系效应(主要是与供货商和客户联系);人力资本流动效应。 3.技术转移的战略:过去是创新国先垄断,通过出口产品满足国外市场;若干年后转移给发达国家的子公司;又若干年后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 现在由于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往往采取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战略。,四、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对母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对分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1.对母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使母公司所在国就业机会减少; 损害母公司所在国技术领先地位和它的未来收益; 可能减少母

14、公司所在国的税基和税收收入; 跨国公司能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从而绕过国内货币政策,增加本国政府调控经济的难度。,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6.4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6.4.1 要素流动与贸易的替代效应 一、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的替代效应 效应一:劳

15、动力的自由流动会改变劳动力输出国和输入国的资源配置,进而会对两国间的贸易产生影响。对劳动力输出国而言,国内劳动力减少,其影响恰好与出口扩张型增长相反;对劳动力输入国而言,国内劳动力增加,其结果类似于进口替代型增长。因此,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作用。,效应二:在要素收入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会造成输出国工人工资上升,输入国工人工资下降。这与两国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两者间替代关系的另一种表现。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还是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都会导致各国内劳动力收益与其他要素收益的差距缩小(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并导致各国间劳动力收益

16、的差距缩小(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二、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替代效应 Robert Mundell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得出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是替代关系的结论,即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会促进要素的流动,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则会促进国际贸易。二者都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Mundell模型的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两种可贸易商品:棉花和钢铁 (3)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是劳动充裕的小国,B国是资本充裕的大国 (4)生产技术假定:两国生产技术相同,边际收益递减,规模报酬不变 (5)要素假定:要素可在国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Mundell的证明: (1)先假设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贸易自由,则A国出口棉花进口钢铁,商品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2)假设资本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由于两国资本回报率相等,资本不会流动,均衡不会改变。,图6-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的替代关系,(3)进一步假设A国对钢铁征收关税,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