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742043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节原料初加工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第二章 原料初加工与选配 纤维原料中,由于含有许多非纤维性的杂质,如:棉纤维中含有大量的棉籽等,毛纤维中有油、汗、草杂和泥土等,麻和绢丝中含有大量的胶质等,尚不能直接进行纺纱加工。因此,在正式的纺纱加工开始前,要对纤维原料进行初加工-尽量去除纤维原料中所含的(部分大)杂质,使纤维符合纺纱要求。,c,一、轧棉把籽棉上的纤维和棉籽分离开来 要求: 1、保护原料的原有性质 2、清除杂质 3、按照不同品种、等级,分别打包、编批,第一节 轧棉与脱糖,c,二、轧花机械 1、皮辊轧花机皮辊棉 利用皮辊与棉纤维的接触牵引,使纤维与棉籽分离。 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

2、杂多,短绒多。 2、锯齿轧花机锯齿棉 利用锯齿钩拉纤维,使纤维与棉籽分离。 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整齐度好,棉松散。,c,三、轧工质量检验 质量标准 1、观察轧出原棉的外观 光洁、均匀、平整松散、无缠绕 2、观察纤维长度变化 皮辊棉 短 0.2-0.5mm 短绒率12% 锯齿棉 短 0.7-1mm 短绒率 8% 3、皮辊棉着重观察黄根,锯齿棉着重观察疵点,c,四、打包与检验 1、规格(国内) 有规定,棉包重75-90kg(100kg) 棉包密度300-380kg/m3 2、刷唛:轧棉厂名,唛头,批号、包重 及“三丝”代码

3、 质量标识: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 黄棉Y 灰棉 G 长绒棉L 皮辊棉 下划横线 马克隆值为A、B、C 例329A:品级为3级,纤维手扯长度为29mm,马克隆值A级的锯齿白棉。,3、检验 中国分级是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 细绒棉分七级,长绒棉分五级。 美国按色泽、强力、长度、细度及成熟度(马克隆值)等分级,采用大容量快速仪HVI检验原棉所有指标。,c,五、含糖棉的处理 1、喷水给湿法 利用给湿将原棉中糖分水解。给湿后堆放24小时,室温20-25,含水10% 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 用烘房或蒸锅,利用热蒸汽使糖分分解。 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

4、力下降 3、水洗法 池漂,洗涤去糖 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c,4、 酶化法 糖化酶+鲜酵母使糖分解,室温30-40, 堆放34天,含水10,定时翻动。 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 消糖剂:由平滑剂,抗静电剂,柔软剂,稳定剂等组成。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隔离膜,起到隔离、平滑作用,改善可纺性。 视含糖多少,用量0.52%,平衡时间24小时 低糖喷刷棉包表面或分层喷洒 高糖抓松过程中,喷入助剂。 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思考题: 1、皮辊棉、锯齿棉的特点? 2、唛头中各字符代表的含义? 3、含糖棉的处理方式有哪几种?

5、 4、何谓“三丝”?,第二节 原料选配与混合 在纺纱前要对纤维原料进行选择、混合,以保证纺纱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及稳定。,一、原料选配 (一)纤维原料 1、棉花 长绒棉、细绒棉 皮辊棉、锯齿棉,2、化纤 (1)品种 粘胶(人造棉)Rayon-R 莫代尔modal 丽赛Richcel 天丝tencel 竹纤维bamboo 涤纶(聚酯)Polyester-T 腈纶(丙烯腈)acrylic-PAN 锦纶(聚酰胺、尼龙)polyamide、nylon-PA 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polyvinyl alcohol、vinyon 丙纶(聚丙烯)polypropylene 芳纶(芳族聚酰胺)aramid

6、 氨纶spandex 聚乳酸Polyactic,(2)型式 长度(mm) 细度(旦) 棉型 33-38 1.2-1.5 中长型 51-76 2-3 毛型 76-102 3-5 生产经验公式:L/D=1 L-英寸,D-旦 (3)分等及质量指标 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 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不同品种还有特殊要求)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二)原料选配 纺织生产前对不同品种、等级、性能和价格的纤维原料进行选择,并按比例混合的过程称原料选配。 1、原料选配的目的 (1)合理使用原料 (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

7、(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65%80%) (4) 增加花色品种,2、原料选配的原则 (1)满足纱线及织物的特征和品质要求 成纱号数;粗梳、精梳;单纱、股线;经纱、纬纱;针织、机织;特种、普通;深色、浅色等 (2)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 使生产能稳定,原料性状差异不宜太大。 (3)考虑生产成本,(三)配棉,1、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 (1)棉纱号数 细号:纱断面中纤维根数少,分布不匀率高,结杂易暴露在纱表面,所用原棉级数高,支数细,长度长,原棉含杂少,不混用再用棉。 中粗号:要求低些,可混部分再用棉。,(2)普梳纱与精梳纱 精梳纱:外观要求高,条干好,棉结,杂质少,精梳过程中能排除大部分短

8、绒。锯齿棉棉结多,如精梳部分不排除影响外观。原料适合用含短绒多但棉结少的皮辊棉,要成熟度好,含水低,否则易形成棉结。 普梳纱:用锯齿棉,含短绒少对纱条干及强力有利,棉结多纱外观要求低。,(3)单纱与股线 股线:反向加捻,强力高,外观疵点在合股时得以覆盖,条干并合均匀。因此,对原棉的疵点和短绒率等要求较单纱低。 (4)经纱与纬纱 经纱:承受织造张力,摩擦机会多,布面易被纬纱覆盖,它不浮在布表面。纱的强力要求高,含杂、色泽要求可略低,故原棉要求纤维较细、长,成熟度适中,含杂和色泽占次要地位。 纬纱:较多浮在布表面,强力可低些。纤维可粗些,短绒要求也较低,但色泽、棉结杂质要少。,(5) 特种纱:用途

9、不同,要求各异 例:轮胎纱要强力高,伸长小,但色泽和外观疵点要求可差些。 绣花线要求强力高、光泽好、外观疵点少。 (6) 针织纱 要求条干好,杂质少,色泽好,柔软富有弹性,捻度少,但强力应足够,应选细度、成熟度好,强力高的原棉。 (7) 起绒织物用纱 要求绒面厚实,丰满有立体感,应配纤维粗短、成熟度好、弹性好的原棉。,(8) 浅色布用纱 要求染色均匀,不产生花条,应选成熟度好的原棉,否则成熟度差,棉结多,白星多,染色后产生斑点,棉结深色斑,而白星呈白点。 (9) 一般染色的染色布和漂白布用纱 坯布经漂白、染色后,可去除部分杂疵,黄白条花,故可配较低品级的原棉。 (10) 深色布用纱 对深色布,

10、不同纤维染后不易区别,故原棉要求较低,但死纤维形成的白星不易染色,故死纤维,僵棉应少用。 (11) 印花布用纱 印花布具有花纹图案,故疵点不易看出,原料要求可次些。,2、纱线品质与原棉性状关系 (1)纱线强力: 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纱线截面根数多,纤维间接触面积大,纱强高。纤维细度对细号纱的影响比粗号纱大,对单纱的影响比股线大。 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纱线强力高。 c.成熟度: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细度适中,纤维的弹性、刚性较好。一般,细号纱用成熟度偏低的(纤维根数多),虽单纤强力低,但成纱强力可能不低,但对结杂不利。粗号纱选用成熟度高些的纤维。 d.纤维长度、短绒率 纤维长度长,纤

11、维接触面大,强力高。(不是无限制) 短绒率高,纱线条干差,强力低。锯齿棉的短绒率比皮辊棉少。,(2)纱线外观棉结杂质数 a.成熟度:差,刚性差,以后梳纺时易形成绵结。棉子表皮脆弱,加工中易分裂,形成结杂。 b.僵棉、软籽表皮等有害杂质:多,加工中易分裂成结杂 c.含水率、轧工 含水率高,纤维刚性差,易形成棉结,纤维与杂质不易分离。 轧工差,索丝多,带纤杂质和短绒率多。,(3)纱线条干均匀度 a.纤维细度:理论上纱线极限不匀率为 配用纤维细,且细度不匀率小的原棉有利于改善条干。 b.原棉结杂:棉纱上大部分粗节是包卷了棉结和带纤维的杂质。而且结杂影响牵伸时纤维的运动,导致牵伸不匀。原棉成熟度、含水

12、率影响原棉结杂的产生和去除。 c.原棉短绒率:短绒率高或整齐度差影响牵伸时纤维的运动,条干差。,(4)重量不匀率:主要由管理和机械决定,但与配棉也有关。影响纤维在牵伸时的牵伸效率(纤维的长度、细度、卷曲行等影响纤维的摩擦抱合性) 3、配棉方法 (细水长流、瞻前顾后、好坏搭配、合理使用) 棉纺是大批量生产,采用分类排队法,多唛头配合。,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共分若干类。 (1)成纱要求 (2)到棉趋势 (3)纱线质量指标平衡 (4)气候变化,(5)混合棉中纤维的性质差异 同类棉主要性质差异一般:品级1-2级,长度2-4mm,线密度0.07

13、-0.09dtex(500-800公支),含杂1-2%,含水1-2%,成熟度0.15。 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排成几个队,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考虑以下几点进行原棉排队:,(1)以性质接近的某几批号为主体成分,一般占70% (2) 队数和混用比 多不便管理,少易造成波动,目前一般排5-6队,每队混用比25%,勤调、少调,保持质量稳定 。 (3)交叉替补 接批时,有时候一批原棉的某些质量较差,可从另一队原棉中选择该质量指标较好的原棉同时接批。 4、计算机配棉 一般包括三大功能:原料库存管理、自动配料和成纱质量分析。目前,关于计算机配料的理论及方法有许多

14、研究,主要有线形规划法、方案组合法以及基于基因算法的多目标模糊寻优法,并有相关软件。,(四)化纤短纤维的选配 1、品种的选择 根据成纱用途及化纤的加工性能 棉型:内衣粘、腈、棉 外衣棉涤 毛型:粗纺粘、腈、锦 精纺涤(毛涤、涤麻、涤粘) 2、混纺比的确定 (1)纱线用途和质量要求 主要考虑纱线用途和质量要求,还应考虑纺纱及染整加工,原料成本。 (2)纱线强伸性,(3)化纤性质的选配 a长细度 棉型:33-38mm,1.2-1.5旦 中长型:51-76mm,2-3旦 毛型:76-114mm,3-5旦 长度与细度之比的经验公式(传统纤维) 长/细度=L(英寸)/D(旦)1,b强伸性 强力 伸长 化

15、纤分类: 高强低伸 例:涤纶5.5-6克/旦 40 中强中伸 5-6 30-40 (4)其它性质 例:热收缩性、色差,二、 原料混合与计算 (一)混合方法 1、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于得到均匀的纺纱半制品和细纱,加工过程也稳定。 实质:在于每个成分的内部相混,以及每种成分的纤维在整个混料内均匀分布。,(二)混合方法 1、散纤维混合:抓棉机混合、称重机混合、仓混、箱混、小量混合 2、条混:不同原料不同处理,分别经开清、梳理工序制成条子,在并条机或针梳机上按正确比例进行混合,经多道加工。如涤棉、色纺产品。,3、不同原料不同混合方法 纯纺散纤维混 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多采用条混 化纤之间混纺多采用散纤维

16、混;为控制混比,则采用条混,c,(三)混合计算 1、混合比率 (1)重量比率 gi(某成分重量/几种成分总重量)100 (2)根数比率 f i (某成分根数/几种成分总根数)100 当纤维长度及线密度相等时,1式2式 实际计算用1式。,2、混合指标 (1)长度、强力、短纤维率等 重量加权公式 (2)不匀率 离散系数公式 3、混比 混比以干重的混合比为准,实际生产中则按混比和材料的回潮率推算出湿重的混比,便于生产中掌握管理。,设有甲、乙两种原料散纤维混 甲:干重混比为y,回潮率为W1,湿重混比为x 乙:干重混比为1-y,回潮率为W2,湿重混比为1-x 则混比关系: 用条混时,喂入根数比例与定量关系: g1 g2甲乙两种条子的干定量 甲乙两种条子的湿定量 n1n2甲乙两种条子的喂入根数,4、混料投料比 由于混纺纱生产中,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