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738536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生活月考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政治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回答13题1上述规定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民主 D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的国家性质最大特点是( )A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B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C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本质是( )A 民

2、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体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民主 D人民专政4. 马航MH370失联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国政府调集众多资源,尽最大努力开展搜救。我国政府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D.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5. 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下列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正确的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

3、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民主是少数敌人专政的保障A B C D6. 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中,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行使公民的政治自由权C.行使公民的监督权D.行使公民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权利7“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 B. C. D. 8. 微博类似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文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A.可以

4、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9“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歌词体现了在我国(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总是相统一的关心个人利益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前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要和谐发展A. B. C. D. 10. 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据此回答11

5、13题11采取什么样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下列条件来确定。( )国家性质和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 选民的意愿表达和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 B C D1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都属于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选举方式,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 B县乡人大代表选 C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 D县以上人大代表选举13为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让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适宜采用的选举方式是( )A间接选举 B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 D等额选举14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尺度是( )A公民是否不断提高参与民

6、主选举的素养B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能力高低,有无公心和是否以人民利益为重C选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有无民主法治理念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15. 2011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的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拉开帷幕。本届选举中。选民对候选人的关注更加积极,投票更加审慎。这说明( )A.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B.选民的政治素养显著提高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D.我国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6. 2014年“”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选

7、举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选举17.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在这里“民意”与“决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反映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应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 只要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就能做到决策的科学化 A、 B、 C、 D、18. 黑龙江省规定重大决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通过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和省政府网站将决策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示。这一规定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 )A.知情权 B.决策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19. 政府决策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

8、用,但并不是说政府决策就不需要专家学者的意见。政府决策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 )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B.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C.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D.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和前提20某市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改造规划,出台重大政策、改革措施,处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都事先经过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研究论证,并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后执行。上述做法说明该市政府坚持( )A公民决策B民主决策C民主执行D专家决策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村务管理,实现了

9、“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这说明( )A我国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只要村民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就能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一切问题C村民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无拘无束D村民行使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22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一样属于( )A基层政权机关 B基层民间经济组织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基层民间政治组织23.( )是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A、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 B、召开村民会议C、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D、村务公开24. 近年来,某县实施以“阳光理财、民主议事、群众公决”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事务“两公开一会审”工

10、作法,探索如何把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一做法( )A.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B.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的发展C.加强了对基层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中,署名举报率逐渐提高。举报人之所以大胆署名举报是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有案必查,取信于民,对举报线索统一受理,严格保密,从严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回答2526题。25上述材料中举报人的行为属于 ( )A公民行使申诉权 B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C公民行使检举权 D公民的批评、建议权26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下列方式中不可取

11、的是 ( )A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提出批评和建议 B给国家机关写举报信,反映自己的意见 C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 D广发手机短信,反映领导问题27某公民发现本单位领导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当地检察院反映情况。这是公民通过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 )A舆论监督制度B信访举报制度C监督听证会D民主评议会28. 焦点访谈是央视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

12、形式、新方法29. 各地政府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这使得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了更多合法渠道参与(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30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A B C D答题卷学校: 姓名: 班级: 座号 :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回答问题。(本部分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6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6分,共40分)31. 现阶段,从国内形势看,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社会管理和服务措施滞后等因素,导致土地征用、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