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717630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节政党04第四章节政党编辑定稿章节(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政党,目 录,第一节 什么是政党,在汉语典籍中,“党”具有多重含义。它既可以指封建体制下的族亲单位,又可以指官僚派别,还可以指民间秘密会社。但总体而言,“党”在这里主要是封建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具有天壤之别。 在西方语汇中,party一词则源自拉丁文的pars或partoe。pars是部分或社会的一部分的意思,而partoe的意思则是“分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党的原始含义是:它是社会共同体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共同体中“部分”人士和集团的利益的代表。17世纪,party开始表达政治意义,指某种政治组织。,一、政党的含义,第一节 什么是政党,西方学者对政党

2、含义的界定: 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结合体 政党是追求政治职位、进行选举的团体 政党是一种持续性组织,它是为了在大众选举中为公共职位提供候选人 政党是制度化的政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党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基于一定的阶级基础,在共同政治纲领的引导下,以谋取、巩固或参与执掌政权为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的积极分子所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是社会政治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不同于其他的政治派别和组织团体,具有明显的政治特征。,第一节 什么是政党,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建立的社会基础是阶级利益的划分。正

3、是出于对本阶级共同利益的追求,人们才组成了政党。 明确的目的性 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集中体现为试图执掌或参与执掌政权,政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的。 特定的组织性 为了发挥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切实实现其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政党必须具有特定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组织纪律。,第一节 什么是政党,二、政党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政党的阶级属性: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 政党是否掌握政权: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 政党的政治倾向:保守政党、激进政党和中间政党 ; 政党组织的内部结构以及权力分配:松散间歇式政 党、权力集中式政党和极权独裁式政党。,第一节 什么是政党

4、,三、政党的类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党这种政治组织形式是社 会政治发展到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因此,回溯政党发 展的历史是理解政党这种政治现象所必需的。政党从产生 之初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百年,从宏观上加以考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一、近代政党的出现,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议会内部围绕着赞成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问题形成了“宫廷党”和“民权党”两大派系。两大派系的对立直接导致了内战的爆发。内战结束以后,两党仍然在议会中对立,两党围绕着要不要废除詹姆士二世的继承权曾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支持前者的人在议会内部被反对派骂作“辉格”(意为强盗,是

5、苏格兰人骂人的话),支持后者的人则被骂作是“托利”(意为歹徒,是爱尔兰人骂人的话)。 1833年,托利党正式命名为保守党,1839年辉格党正式命名为自由党。两党轮流执政的体制在“光荣革命”之后形成雏形,于1886年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年工党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美国政府内部形成的不同政治派别则是在围绕1787年宪法批准问题而展开的争斗过程中形成的。在讨论和批准1787年宪法时,政府内部形成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两个派别。反联邦党人自称为民主共和党。从1800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当选为总统开始直到1828年,美国政府权力一直由民主共和党人所把持。从1828年到1852年,民主

6、共和党内部又分成了民主党和辉格党两派并轮流执政,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民主党。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开始出现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局面。,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回顾早期政党的产生与演进历史,可见早期政党在其产生初期往往都是围绕着某些重大的政治原则,由政府内部的各种政治派别分化组合而成的。早期政党一般都是以议会和政府为舞台开展活动的体制内政党。他们往往以某些杰出人物为核心,围绕着某些重大的政策分歧而在议会或政府内部展开争论并形成了稳定的派系,进而轮流上台执政而成为不同的政党。最初的政党的功能也主要是执掌政权并监督政府的动作,与普通大众并没有什么持久的联系。而这正构成了近代政党与现代政党的区别所在。,

7、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现代政党时代的到来正是以大众性政党的出现为标志的,其最早出现在美国。导致现代大众性政党出现的直接原因则是现代选举制度的确立。因此说,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和不断的拓展是现代政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美国:1860年时各州基本废除了财产资格的限制。南北战争后,1868年通过的第14条宪法修正案赋予了黑人与白人同样的选举权。选举权的不断扩大对政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各党派要在轮流执政的格局中取胜,就不能光在议会中斗争,而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获得更多公民的支持才能上台执政。这样,政党之间的斗争就从狭小的政府内部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因此,美国的两党间在1796年总统选举时就已开始展

8、开争夺总统职位的斗争。随着选举的进一步放开,两党的争夺范围也就扩大到了争取大众的支持。 英国:1832年通过选举改革法时才扩大了普选权。此时享有选举权的也仅限于土地所有者和中产阶级。到1867年再次修改选举法时,城市工人才获得选举权。所以,英国的政党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才真正走出议会的门槛而全面迈向社会,并在这一时期建立起了全国性的政党组织,从而也就实现了从早期派别性政党向现代大众性政党的转型。,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二、现代政党的发展,德、日、意等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产生则代表着另外一种现代政党的产生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资产阶级先在封建国家的旧体制内建立起政党,然后再利用政党作为政治

9、斗争的工具,通过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政治革命推翻旧有的封建王国,最终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但是,由于上述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最终相继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政党模式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所以,这些国家真正的现代政党可以说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真正建立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政党产生与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旧体制内的多党林立到法西斯一党专政,再到战后的多党林立或两极政党的格局。,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党的兴起状况相比,在由传统专制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部分落后国家中,首先出现了一大批以民族振兴为目标而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政党。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

10、展尚不够充分,资产阶级政党的力量非常软弱。在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政治力量的分化改组过程中产生了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很快取代了资产阶级政党而走上了推翻旧制度的革命道路。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原因,这些国家的革命性政党在建国以后大都实行了共产党一党执政或以执政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革命成为这种模式的代表。此后,在俄国革命影响下建立起革命政党并进而发展成为执政党的国家还有中国、古巴、朝鲜、越南以及大批东欧国家。,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大部分亚、非、拉国家的现代政党都是在民族独立运动中诞生的。在民族运动中产生的政党一般都是在争取独立过程中的领导党,在独立以后也大都实行了一

11、党制。如埃及、新加坡、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 也有一些国家的政党是在独立之后,对原有的政治团体或政党进行改组,或在国家政权的作用下组建新的政党,如赤道几内亚、印度尼西亚等。 还有一些国家是在经过军人独裁之后,由军人政权组建或在军人政权垮台之后才出现政党的,如扎伊尔、索马里和泰国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实行两党制、主从政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也已经为数不少,但其共同特点是:政党的制度化程度严重不够,政党本身受魅力型领袖的影响较重;政党与政权的诸多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党与军队、教会和各部族的关系也错综复杂。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从整体上来说还不是十分稳

12、定,有不少国家仍然在个人独裁、军人政变和政党政治的交错中缓慢发展。,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政党数量增加,政党性质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政党的政治态度普遍趋于温和务实,呈现出“中庸化”的趋势。 各国政党的政治基础发生改变,呈现出“全民化”的趋势。 政党功能有所萎缩,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政党和政党政治的发展已越出主权国家的范围,呈现出国际化、地区化的趋势。,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三、当代政党的变革趋势,近代西方政党及政党政治是西方代议民主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也就是说,近代西方政党及政党政治是为了弥补近代西方代议民主的不足而产生的,这个不足就是公民参政的不足(大部

13、分公民被排除在政治体系之外尚无参政权),使代议民主制度的合法性程度不高,因而,需要政党作为中介来完成从公民权利到政府权力的合法转换,需要政党来动员甚至代表公民参政议政;而现代西方政党及政党政治是代议民主制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现代西方政党及政党政治是西方现代代议制民主发展的制度配套的需要,是西方现代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党与政党政治的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议民主本身不能完全很好地适应技术与信息发展对政治形态发展变化的需要,直接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协商民主制等新政治形态的发展削弱了代议民主的功能的结果。可见,政党与政党政治与代议民主有一种

14、天然的亲缘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未来的岁月里,政党政治改革的成败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代议民主制度的盛衰命运。,第二节 政党的历史,四、政党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分析,广义的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至少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政党活动的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具体规定,如政党的政治地位、活动规范和参与政权的方式等;二是政党在政治实践当中形成的执政参政的行为模式和体制结构等,包括不同政党之间的关系模式;三是政党自身的各种组织制度、活动规则和运作机制等。 狭义的政党制度涵义,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政党的内部构成和活动规则,即政党的组织结构;二是政党之间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形

15、成的关系模式,即政党体制。,第三节 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的内涵,政党的基本组织:一般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党的领袖、党的地方组织和外围组织四个层次。 政府体制中的政党组织:政府体制内的政党组织也按照政府体制的权力分立情况形成议会内的政党组织、政府机关内的政党组织、司法机关内的政党组织等。,第三节 政党制度,二、政党的组织结构,政党组织的建立与扩展 政党成员的吸纳与更新 政党经费的来源与管理 政党选举的组织与展开,第三节 政党制度,三、政党的运作机制,不同国家在夺取和执掌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形成了政党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特定模式,这就是政党体制(学界有时候也将政党体制称为狭义的政党制度)。政治学者通常根据

16、执政党的数量多少,将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基本类型。考虑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殊性,把它单列为一种政党体制。 (一)一党制与两党制 1.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中,法律上和事实上均不允许其他政党合法存在,单一政党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和政权运行的一种政党体制。 2.两党制 两党制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内虽然存在很多政党,但其中的两个主要政党在社会政治影响力方面势均力敌,为了赢取多数选民的支持,彼此竞争,力量消长,出现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局面的一种政党体制。,第三节 政党制度,四、政党的体制,1.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中存在两个以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政党,它们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形式来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一种政党政治的体制模式。 2.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不同政党不仅构成激烈的竞争关系,也存在着合作关系,这在政党制度中就形成了某种非竞争的合作制。这种非竞争的合作制为政党制度增添了新的划分要素。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就存在这种形式的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其主要特征是在一个政治体系内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