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701394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古文二则,1.走近作者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为列子,名篇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为“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2.主题解说 伯牙善鼓琴这则古文讲述了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的故事,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郢人这则古文,庄子通过匠石用锛子削掉郢人鼻尖上的白泥而鼻子一点没受伤,郢人面不改色的故事,来譬喻他和死者惠

2、子之间的友谊,流露出对醇厚真挚友情的怀念。,3.结构图解,4.重点聚焦 师(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这句应怎样理解? 生: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本句写了伯牙觅得知音的欣喜、快慰之情。 师(2):“郢人立不失容”说明了什么? 生:郢人信赖匠石,才能让匠石削去自己鼻尖上的污渍,并且在匠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匠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郢人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产生

3、力量;信赖,能创造奇迹。,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译文】人们的互相了解,最可贵的是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指朋友相交要知心。 【感悟】人们互相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鲁迅赠瞿秋白一联中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即为知己,必定知心。,c,ln,zh,yng,zhu,gu,弹,山高的样子,琴曲名,领会,明白,对说,听凭、任凭,文中指任意,砍,削,试验,D,A,D,6下面两个句子各包含一个成语,请把它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_ 解释:

4、_ (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成语:_ 解释:_ _,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运斤成风,挥动锛子,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7翻译下列句子。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曲子每次演奏的时候,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情趣。 (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匠石挥动锛子风声呼呼,郢人听凭匠石砍掉它。 (3)尝试为寡人为之。 请你试着为我做一次。,8“知音”的本义为“能够听懂音乐的情趣”,后来引申为“知己”“知心朋友”,下面几句话语中都含有“知音”二字,请指出其在句中的意义为本义还是引申义。(填序号)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5、岳飞小重山 “曲有误,周郎顾”,周郎可谓知音之人。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崔钰席间咏琴客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本义:_ (2)引申义:_,用音乐表现的意境,山的北面,拿,拿过来,通“猝”,突然,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伯牙弹琴,用音乐表现的意境出现登高山的情景。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都能领会。,1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_真正的“知音”是

6、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经过,路过,回头看,让,曾经,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郢人把白泥涂抹在自己的鼻尖上,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一位名叫石的匠人用锛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2)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虽然如此,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 14庄子为什么要对“从者”讲这个故事? 庄子讲这个故事就是拿匠人石和郢人比喻自己和惠子的友谊,表达对朋友的怀恋和惋惜之情。,知道,一千(人),具有,具备,迷惑无所得,C,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

7、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 18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参考译文】了解是困难的!人之所以称了解别人,并非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音容和笑貌;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比比皆是;理解他的言论的人,一千(人)中也不过一百(人);能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的原因的人,一百个人中也不过有一个。然而天下的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懂得他这样说的原因。”这是了解的困难。人们知道离骚是词赋的鼻祖,司马迁读了(他的)离骚,能够理解他悲愤的思想,是圣贤的人了解圣贤的人。如果不具备司马迁的心志,而想去了解屈原的心志,那么几乎是迷惑而无所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