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169861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预控知识竞赛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观音堂煤业风险预控知识竞赛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安全“双基”考核执行专业对标、奖惩共担、问题倒查、责任追溯制度。2、河南能源安全理念为“从零开始、向零奋斗” 。3、 煤矿防治水规定中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4、煤矿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 先抽后采 、 监测监控 、 以风定产 ” 。5、煤矿的五大灾害指的是:瓦斯、粉尘、火、水、顶板。6、 “一炮三检” ,即每一次爆破过程中在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爆破工、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检查瓦斯。7、 “三人连锁放炮制”:就是指爆破工、班组长、瓦斯检查员三人必须同时自始至终参加放炮工作的全过程,并严格执行

2、换牌制度。8、安全是底线,是追求,是责任。9、安全的三要素是安全条件、安全素养和安全管理。10、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阶段,现在上升到了风险预控管理的阶段。风险预控管理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11、制度管理体系特点是经验式的管理、是反映式、被动的管理、是症状解“处方”式的管理,注重最终效果,发生事故后严厉追究管理者的责任。1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特点是超前预控管理、突出事前、事中的过程管理、注重风险、过程和效果,依靠机制、依靠流程、突出科学、系统、完整、闭合性;突出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是主动管理、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是闭合管理、2持续改进管理

3、,更具有针对性、简单性,所以说风险预控管理比制度管理更先进。13、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持续、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和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提升为风险管理,提前发现和消除引发事故的因素,从而杜绝事故,实现企业本质安全。1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15、P(Plan)指计划,D(Do)指执行,C(Check)指检查

4、,A(Action)指改进。16、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分类、监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体系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17、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涵是识别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其生产方式及可能造成后果的过程。18、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控制。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19、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20、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危

5、险源辨识。21、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评估。22、风险管理的第三步是风险控制。23、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的原则。324、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损害性和潜在性特征。按照风险的大小可分为: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25、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物)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26、煤矿风险预控是煤矿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27、危险源辨识是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和主要内容,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制定

6、合理的控制措施。28、为了能较为全面地辨识出煤矿所有的危险源,必须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29、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指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0、机(物)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指机(物)的不安全状态;31、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32、煤矿危险源分为系统危险源和岗位危险源,危险源的辨识必须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33、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为人员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34、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35、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

7、法、查阅记录法等36、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包括事故树分析、安全检查表、因果分析、预先危险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37、危险源辨识过程需要考虑三种状态及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分别指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分别指过去、现在、将来。38、义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规定了煤矿事故可分为十类,分别为:瓦斯事故、机电事故、顶板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4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冲击地压事故、煤尘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事故。39、义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各单位形成“7+1” 。即: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汇编、风险管理手册、岗位风险手册、考核评分标准及指标分解、安全文化等7本手册和岗位风险提

8、示卡。40、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保障分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安全文化保障。41、危险源辨识前必须先划分辨识单元,划分必须遵循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原则。4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所有的系统。43、风险矩阵法。它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RpC即:风险值可能性损失。44、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45、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称为危险源辨识。46、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称为风险评估。47、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

9、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称为隐患。48、事故是人们在实现某种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为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称为事故。49、PDCA是指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50、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称为风险预控。51、新的安全文化体系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等四个方面。552、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称为风险。53、截止 12 月底,我公司共补充完善危险源 4539

10、条,其中人 3238 条 ,占 71.4%;机 998 条 ,占 22.0%;环 256 条,占 5.6%;管 47 条,占 1.0%。54、截止 12 月底,我公司共辨识根源危险源 442 个,其中人245 个,机 145 个 ,环 43 个 ,管 9 个。55、截止 12 月底,我公司共辨识工作任务 231 个,工序 738 个,工序危险源 1754 条。56、截止 12 月底,我公司共辨识重大风险 159 条,其中 人 88 条,占 55.3%;机 21 条,占 13.2%;环 3 条,占 1.9%;管47 条,占 29.6%。57、截止 12 月底,我公司共辨识中等风险 1503 条,

11、其中人1018 条,占 67.7%;机 332 条,占 22.1%;环 153 条,占10.2% 。58、十二月份以来,我公司开展的关于开展“创建一个机制、营造一个氛围”危险源辨识竞赛活动的通知活动中,创建一个机制为创建“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系统联动、上下监督”的危险源辨识激励机制,营造一个氛围为大力营造“人人会辨识,处处能预控”的良好氛围。59、 “双基”建设指基层和基础建设。60、基层建设的核心是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队伍建设。61、双基建设要求我公司建立公司正职考核副职、副职考核业务系统、业务系统考核科室、并逐级向基层延伸的责任化考核机制。62、在双基考核中,采掘开单位以 90 分为基准分

12、,井下辅助单位以 92 分为基准分,机修厂、装运队、水电队、供应公司、汽车队等地面单位以 95 分为基准分,工会系统以 93 分为基准分,每高(低)于基准分 1 分,奖励(扣减)该单位安全结构工资 4%。63、 “五自”管理指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岗位自律。664、按照双基要求,各单位要将本单位工资总额的 30%做为安全结构工资, 安全结构工资的发放与各单位的安全绩效及双基考核结果挂钩,奖优罚劣。二、判断题1、煤矿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备案。 ()2、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和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的直接依据,对保障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3、。()3、安全投入既包括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等“软件”方面的投入。 ()4、应急预案是指关于重大危险源发生紧急情况或者事故时的应对措施、救援办法等的事先安排和计划。 ()5、矿井应有至少两个独立的能够行人并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20 米。 ()6、采煤工作面至少保持 2 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另一个通到进风巷。 ()7、井下各主要巷道的岔道口都必须设置路标,指明通往出口的方向。 ()8、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每年至少组织 1 次矿井救灾演习。 ()9、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安全出口。井巷的岔道口,都必须设置路标,写

14、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到地面安全出口的方向。 ()10、在煤(岩)层中采用单巷掘进时,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预防瓦斯、透水、冒顶、堵人等灾害的安全措施。 ()11、 国务院特别规定要求煤矿干部带班下井,就是以前要求的要达到“工人三班倒,班班有领导” 。 ()12、矿井总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 0.7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 713、引燃瓦斯爆炸的最低温度范围一般为 650-750。 ()14、爆破作业必须执行的“一炮三检制”是指:每次放炮前都要在放炮地点的巷道断面的上、中、下 3 点分别检测瓦斯浓度,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时方可放炮。 ()15、在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进

15、行机电、回收等作业。 ()16、在有安全措施条件下,专用排瓦斯巷内可以进行生产作业和设置机电设备。 ()17、工作面放炮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放炮地点的所有通路上担任警戒工作。 ()18、井下放炮工作应该由专职放炮员担任。 ()19、瓦斯矿井中放炮作业,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20、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放炮员)担任,任何人不能代替。 ()21、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一般采用引导风流法,如采用导风帘、引射器的方法。 ()22、任何一个矿井都必须制订排放瓦斯制度,排放必须采取在汇合风流口靠新风流一侧控风进行,

16、严禁一风吹。 ()23、矿井必须有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 ()24、风筒吊挂要平直,逢环必挂,铁风筒每节至少吊挂两点。()25、风门一组至少两道,能自动关闭,要装有闭锁装置。()26、同一工作面的支柱或支架的性能及类型应一致。 ()27、打锚杆眼前,必须首先敲帮问顶,将活矸石处理掉,方可进行打眼。如果处理后矸石可能发生危险时,不必设置临时支架。 ()28、棚式支架的架设“亲口”要严密合缝,严禁出现错口、吊口现象。 ()829、棚式支护必须背顶刹帮,并设置好拉杆、撑杆,保证棚子的稳定性。 ()30、在倾斜巷道、架棚时,要有适当的迎山角以平衡顶板产生下滑力的作用。 ()31、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应从轨面算起。 ()32、倾斜巷道内每班运送人员前,应先放一次空车。 ()33、倾斜井巷内的挡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必须经常关闭。()34、作业前,先进行危险源辨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