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696820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节财政政策分析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财政政策分析(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公债政策的配合,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简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及配合方式的选择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践,货币政策简介,货币政策: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项措施的总合。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

2、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货币政策简介,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策略手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利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货币政策简介,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借款所需支付的利率。 法定准备金率:各国的金融法都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吸纳存款的一部分到央行,这部分资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准备金率,简称RRR。 利率政策:利率又称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

3、与本金的比率,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二者采取的措施不同,所起作用的猛烈程度不一样 政策效应的时滞不一样 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一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 及配合方式的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 及其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

4、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即所谓“双松配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即所谓“双紧配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或者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即所谓“松紧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Gr和Y;Mr和Y。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Gr和Y;Mr和Y。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Gr和Y;Mr和Y。,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选择,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取得的政策效果来看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经济所处的状况来决定。 从西方来看,其政策搭配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1)考虑需求总量管理,即考虑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以扩大或缩小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而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2)考虑需求结构管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式的选择,需求结构管理:是通过改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来达到既克服经济停滞状态又压缩通货膨胀程度的目的。 NOTE:如何选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还要考虑到政治因素。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结果,会使国民生产总值组成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对不同阶层和不同集团的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财政

6、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的财政政策也附属于计划机制。改革开放后,我国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西方的各派经济思想也流入我国,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开始注重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财政政策从强走弱、货币政策由弱趋强,二者逐渐迈向协调,在宏观调控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配合的轨迹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践,从上述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回顾可以看出,2008年以前,政府主要通过关注总需求管理,致力于实行经济总量稳定。我们知道,在凯恩斯主义政策理念影响下,财

7、政与金融的协作问题,主要研究在封闭体系的自由利率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有效配合来促进总需求水平的稳定。对于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这样的政策选择是相对有效的。然而对中国这样面临发展与转轨双重任务的经济体来说,则显得过于单一,必须关注结构调整性的供给管理、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制度优化等层面,这点在我国政府在2008年的宏观调控中得到体现,2008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宏观调控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公债政策的配合,公债政策的独立性 财政政策与公债政策的配合,公债政策的独立性,在西方社会,公债政策是独立于财政政策的又一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

8、着不同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地方,作为桥梁的中介,它联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辅助和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共同完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西方公债政策一方面以弥补财政赤字为主要目的,配合财政政策运作,另一方面则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从而使得政府能够对它们灵活搭配运用。,财政政策与公债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和公债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应是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财政政策运作的结果(即财政平衡、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影响着公债政策的形成,决定着公债政策的制订和运作。反过来,公债政策的确定,也限制和影响着财政政策的确定与运作。,财政政策与公债政策的配合,从西方国家

9、来看,一旦出现赤字,其基本的弥补手段只有公债。因此,财政政策的运作,就直接对公债政策提出要求,直接决定着各年度公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政策,同时也影响着公债的其它政策。,财政政策与公债政策的配合,公债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制约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公债取得净收入的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财政赤字的可能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政扩大支出的能力,也就直接制约着财政政策的确定。 (2)公债的利息支付,本身就是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3)公债的有偿形式,决定了各个年度存在着公债的累积余额问题。,财政政策与公债政策的配合,NOTE:公债成本一旦形成,就是财政所必须承受的一种负担,不管预算账户上是否成为财政支出项目,结果都一样。因为这些都不属于对债务人本金的偿还范围,而是由于政府举债形成的新增支出,并不存在公债收入与之相抵消的问题。,本章小结,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利率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不仅仅因为“挤出效应”的存在,还由财政货币政策的特点所决定。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双松配合”、“双紧配合”和“松紧配合”。 公债政策具有独立性。 财政政策和公债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应是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