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696754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_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珠海市环境保护局二一六年十二月项 目 名 称 :珠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任务委托单位: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编 制 单 位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法 人 代 表: 吴国增所长项目负责人: 陈志良 博士/研究员编写组成员:陈志良博士/研究员董家华博士/研究员王 欣硕士/助理工程师蒋晓璐本科/助理工程师戴 玉本科/助理工程师袁志辉硕士研究生钟松雄硕士研究生黄 玲硕士研究生审 核:钟昌琴 高级工程师审 定:梁明易 研究员 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如果你一直空想的话,无论看多少正能量语录,也赶不走满满的负能量!你还是原地踏步的你,一直在

2、看别人进步。 “十三五”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定性阶段。珠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打造成珠江口西岸经济核心城市与和谐宜居城市提供坚实环境基础。一、现状与挑战(一) “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1、取得的主要进展“十二五”以来,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为重点,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生态市创建、大气污染防治、总量减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工作

3、成效明显,生态环境保持了较好水平。(1) 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十二五”期间,珠海市顺利通过由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指标要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誉为全国“标杆”。同时,持续提升环保模范城水平,不断加强环保标准化能力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全面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将生态市的创建作为总抓手,按照“四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任务,启动了一批生态民生工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大力度开展创建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2016年1月,珠海市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全部创建成为省级生态

4、区。全市13个镇建成省级生态镇,6个镇成为国家级生态镇,且井岸、白蕉、乾务、莲洲、万山、担杆6镇申报并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建成“绿色学校”127家,“绿色社区”45家,生态环保教育基地16个,“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实现增长比率达10%,生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2) 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严格按照广东省环保责任考核有关要求,狠抓总量减排重点工作。按要求制定印发了珠海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及农业源减排、机动车减排等配套方案,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减排政策与措施,明确减排责任主体。“十二五”期间,各项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富山、白蕉污水处理厂已完成环保验

5、收,配套管网建设全面完成。珠海经济特区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废水深度处理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珠海华丰纸业有限公司已建成2000吨/天的中水回用设施。西部固废无害化处理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完成珠海电厂1、2号机组和金湾电厂3、4号机组完成脱硫扩容、旁路取消、加装湿式除尘器等改造工程,综合脱硫效率均达93%以上。金湾电厂3号机组完成脱硝全负荷改造,综合脱硝效率可达80%以上。粤裕丰公司对脱硫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脱硫系统综合脱硫效率,综合脱硫效率可达到70%水平。组织开展了15家企业燃煤锅炉改造或淘汰,其中珠海市恒信糖业有限公司等7台燃煤锅炉已办理注销手续。高栏港集中供热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6、,关停锅炉17台(套),关停锅炉总蒸吨数为112.5t/h。农业源和机动车减排工作取得进展,划定了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出台了关于对提前报废黄标车增加财政补贴的实施意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3096辆,污染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十二五”期间,珠海市圆满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扎实有效,2014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降低4.12%、7.1%、3.0%、11.0%和4.0%。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3.14万吨、0.41万吨以内

7、,比2010年的3.92万吨、0.51万吨分别减少19.9%(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0.2%)、19.6%(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0.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1万吨、4.29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3.42万吨、7.13万吨分别减少32.5%、39.8%。(3) 环境质量保持平稳1) 大气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有关精神,按照广东省环保厅有关要求,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整治。出台了珠海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及2014年珠海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完成珠海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顺利完成了广东省厅

8、对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圆满完成PM2.5污染特征初步研究工作,形成了珠海市春季PM2.5污染特征初步研究成果和珠海市大气污染研究与防治对策的初步建议。开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珠海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完成了工业锅炉整治、VOCs治理、油气回收等重点项目调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较好水平。2014年全年有效监测天数363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8.4%,较2013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167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优,占46.0%;154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良,占42.4%;36天空气质量级别为轻度污染,占9.9%;6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中度污染,占1.7%。PM2.5浓度为34g/m3,位居广东省第二

9、,在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年度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居第5位,较2013年提升1位。2) 水环境“十二五”期间,珠海市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市。积极加强珠中治水合作,双方建立了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制度,每半年两地联合开展前山河流域跨界污染联合执法检查行动。编制完成了前山河“一河两涌”地区概念规划及生态景观规划和珠海市前山河流域(一河两涌)整治与修复建设规划(2014-2020)。出台了蓝色珠海“水更清”治污行动计划。完成珠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组织编制了珠海情侣路近岸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编制珠海蓝线规

10、划,顺利完成了大镜山水库、杨寮水库等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新修订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通过广东省政府批准,水源保护区由原有的40个科学优化调整为30个。按要求完成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积极推进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作,多次和江门、中山相关部门协调,不断完善珠中江城市(镇)供水水源同网实施方案,努力将建设优质供水系统设想纳入实施方案。加强粤澳供水合作,推动建设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及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并启动全市供水水厂扩建增容。建设完善海域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赤潮、溢油等海洋灾害的跟踪监视监测。截止到2014年底,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3座,日

11、处理能力66.4万吨。已建污水干管总长超700公里,建成污泥处置规模达250吨/日。2014年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 “十二五”期间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黄杨河所有监测项目年平均浓度值符合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没有出现超标现象。跨市边界河流磨刀门水道布洲断面所有监测项目年平均浓度值符合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前山河南沙湾断面所有监测项目年平均浓度值符合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按“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的要求,2014年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设置了4个监测点,4个测点污染物平均浓度值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从大镜山水库、竹仙洞水库、杨寮水库、平岗泵站、广昌泵站、黄杨河泵站、乾务水库、竹银水

12、库和竹洲头泵站九大取水点的监测数据统计,全年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3) 声环境为保障声环境质量,对珠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进行修编。将珠海市建成区、规划区、乡村地区分为1-4类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2014年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与2013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2分贝,昼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十二五”期间,1、2、3、4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保障了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

13、质量。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珠海市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医疗垃圾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 2015年华新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厂投入试运行;西部中信生态园首期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正在建设;持有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9家;医疗废物集中收集企业1家。“十二五”期间,完成编制珠海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122020),印发珠海市东、西部垃圾处理整体提升工作方案(2013-2030),规划建设东部西坑尾生态环保园和西部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完成规模660吨/天西坑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二期和沥溪、西坑尾垃圾填埋场地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建设,推进沥

14、溪垃圾填埋场扩容区封场工程。完成万山区4个主要岛屿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完成黄杨山填埋场封场一期工程。农村基本完成“一镇一中转站、一村一收集点”的工作任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危废产生单位、危废经营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废弃危险化学品、石油库以及进口废物加工利用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共出动450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68家,规范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医疗废物管理及潲水油监管,促使危险废物及严控废物经营的健康发展。全市2014年工业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95.15万吨,比2013年增加7.65%,综合利用量273.3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2.61%,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0.51万吨,综合利用量3.25万

15、吨,处置量7.26万吨,利用处置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全面提升。(4) 城乡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29.9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9.5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五位。珠海市在2013、2014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中均名列前茅。“十二五”期间珠海市共投入累积超过10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固本强基“六大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垃圾和污水的问题。珠海建立起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2013年开始启动的村居“洁净工程”,促使全市209个村居共配备村居保洁员2413名,每村都有一支固定的保洁队伍。新修建省级卫生村标准垃圾房655座,有6个镇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村“垃圾围村”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按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与修建独立污水处理设施两种方式分步进行, 2015年底污水处理覆盖全部行政村。“十二五”期间,南门村等四个示范村入选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在乡村的典型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